海關總署近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出口總額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6.9%,較上月下滑3.9個百分點,增速為今年以來第二低(僅高于受春節(jié)假期影響的2月份數據)。
在今年前7個月出口累計增速達到14%的情況下,8月份單月6.9%的出口增速出現(xiàn)回落,這對我們也是一個提醒:對今年以來我國外貿一度看似強勁的復蘇勢頭不能肓目樂觀,“穩(wěn)增長”所需的“穩(wěn)出口”任務難言輕松。
當然,這次回落有短期技術面因素,即近一段時期人民幣匯率(尤其是對美元匯率)變動因素對出口形勢的影響較為明顯。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匯率走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5年“8·11”匯改至2017年1月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累計貶值約14%;第二階段從今年1月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強勁反彈5%以上,對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速波動形成放大效應。仍以8月份的出口額來看,以美元計算的同比增速為5.5%,比上月下滑的幅度則收窄至1.3個百分點。
上述兩個階段中,人民幣匯率走勢的驅動因子各不相同。其中后一階段人民幣匯率的強勢反彈,相對而言更具有經濟基本面支撐。因此,這也就意味著起碼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國內主管出口的部門要更多地做好人民幣匯率在當前水平總體穩(wěn)定的長期打算。
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持續(xù)抬頭的背景下(近期歐盟和美國的進口增速都出現(xiàn)了下滑),中國 “穩(wěn)出口”的外部形勢并不容樂觀。國內主管出口的部門在人民幣匯率趨于穩(wěn)定的預期中,應當把困難因素考慮得更充分一些,對自身轉型謀出路的計劃安排,也應當執(zhí)行得更緊迫、更堅決。
中國“穩(wěn)出口”的關鍵,還是在于持續(xù)優(yōu)化出口結構。這個結構既包括出口商品的結構,也包括出口市場的結構。中國在這兩方面可以挖掘的潛力是巨大的。例如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同為出口大國、制造大國的德國,其全部出口商品中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比只有1%左右;而中國的出口商品結構中,服裝、紡織品、鞋類、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占比20%以上。這類商品與高附加值商品相比,通常對價格(匯率)及貿易條件等外生變量更敏感,因而相對不易保持穩(wěn)定。
如果說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優(yōu)化的主要方向是沿產業(yè)價值鏈上行,那么出口市場的結構優(yōu)化則是要致力于推動多元化戰(zhàn)略(2016年,中國對美國、歐盟貿易順差占到全部貿易順差的四分之三),尤其是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寶貴機遇,與沿線國家共同發(fā)展全方位多層次經濟合作伙伴關系。
識者自知,這兩方面的結構優(yōu)化其實相輔相成,只要齊抓共舉,完全可取得“1+1>2”的協(xié)同效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