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前星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的基礎?!庇纱丝梢娬Z文素養(yǎng)對學習其他學科和全面發(fā)展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語文素養(yǎng)不僅表現(xiàn)為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xiàn)為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226-01
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對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綜合提高的學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顯得格外重要,因此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擔負著的積累語言的任務,應包括語言材料、語言范例、語言知識三方面的積累。語言材料主要是指漢字和詞語;語言范例是指好詞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語言知識是指同語言材料、語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關的字詞句篇、語法邏輯等知識。一定要改變過去那種重語文知識的傳授而輕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書面寫作的訓練而輕口頭表達的訓練,忽視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習慣、良好個性與健全人格等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做法,對照新課標,找出差距,繼承傳統(tǒng)中科學合理的做法,彌補其不足之處,利用現(xiàn)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努力做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一、在課堂教學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課堂教學應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我們可以從體驗感悟、語言積累、閱讀背誦等方面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閱讀教學中最多的活動無疑應是學生自己的讀,因為閱讀技能只有在閱讀實踐中才能形成,個性化的理解、體驗、感悟也只有在閱讀中才能實現(xiàn)。但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存在著教師分析講解和談話討論過多的現(xiàn)象,一節(jié)課中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的時間很少。閱讀教學要求真務實,必須堅持以讀為本,課堂上不僅要保證學生讀的時間,還要有一定的質量。
語言積累是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基礎。學生要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積累一定量的字、詞、句、段、篇 ,即是要牢固地掌握常見的三四千個漢字,做到能正確讀寫,了解其含義;掌握較豐富的詞匯,如熟語,成語,歇后語等;學會用不同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還要積累大量的名言、格言、警句以及諺語;背誦相當數(shù)量的經典詩文。我們要教會學生積累語言,并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漢語所負載的人文內涵,積淀豐厚的人類文化,以形成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合理時機,設計靈活形式,讓學生練習說話,使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材料,并沉淀積累。在教學中,以故事描述、導游介紹、即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說話中沉淀積累。
二、在生活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應指導學生走進生活,在社會實踐中積累運用語文,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從而形成語文素養(yǎng),指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積累。把自己認為有用的內容及時的不拘形式的記錄下來,如精美的廣告用語、經典的電視劇中規(guī)范的語言材料、諺語、歇后語等。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如到工廠、農村、市場、商場、醫(yī)院、法院、紀念館、博物館等各種場所去參觀、訪問、調查,學會觀察生活,學會與人交往,豐富生活閱歷,積累感性經驗,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在各種社會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
三、在運用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力
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各學段目標中也都提到:“在寫話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睂W生有意識地在運用中已有的積累語言,是深化積累的最佳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抄寫詞語,理解詞語,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靈活運用。學生寫句時,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摘錄本上分類整理的詞語,表達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學生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運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語言積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鮮語匯,不斷豐富了自身語言,達到語言的再積累。在習題評析時,對選材新穎、用詞準確、詞匯豐富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調動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
運用還應根據課文所提供的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言,既有利于對課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學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提高寫作能力。在運用中,還要加強綜合運用,減少單項訓練。因為語言總是用來表達意思的,純粹的單項訓練不符合語言運用的實際。
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薄弱方面的培養(yǎng)
語文學科的綜合性決定了語文素養(yǎng)內涵的豐富性。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較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語言的積累,而容易忽視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良好個性、健全人格等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視書面習作訓練,輕口語交際訓練;重視語文知識的學習,輕綜合性學習。鑒于此,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各要素全面和諧地發(fā)展,我們應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薄弱方面的培養(yǎng)。加強學法指導,如讀書的方法、誦記的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預習、復習方法等。強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如觀察、思考習慣,提問、答問習慣,工整書寫習慣,勤于積累、練筆習慣等。重視口語交際的教學,認真策劃、組織上好交際課;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提問答問的口語表達訓練;經常布置口語交際作業(yè),著力塑造學生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如培養(yǎng)學生豁達大度、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有百折不撓的堅韌毅力,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相處;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具有文明的談吐舉止,高尚的道德風尚,豐富的文化涵養(yǎng)。
總之,我們應遵循語文知識的建構規(guī)律和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以語言實踐為平臺,以讀為基石,并在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積累、運用,要盡量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累運用語文、進行語文實踐的情境,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