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二剛
意境是美學(xué)上比較難說清的大話題,今人愛花樣,此話已多時不提了。其實看一幅好的畫,最好的方式是讓人會心面對就夠了。有句成語叫“妙不可言”,什么意境,風(fēng)格,筆法,說出來或許就不妙了。
如果說我曾提出的“情、趣、簡、真”是說的畫面追求,那么“意、思、境、格“就是說的內(nèi)部追求。我把“意”與“思”分開來說,即立意與思想,“境”指的是人造之境,格包括格調(diào)、風(fēng)格、品格。
中國畫理論大多是很零散的,像郭熙的《林泉高致》說得算是比較詳細(xì)的了,還有本石濤的《畫語錄》也比較詳細(xì),他是以玄學(xué)思想來論畫,說得比較透。
畫的意境與詩的意境可以說是一又是二,一個是通過文字讓人想,一個是通過畫面讓人想。蘇東坡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提出了“文人畫”的一個特殊話語,就是詩畫結(jié)合,從此擴(kuò)大了畫的容量。詩的語言思維,使可視的中國畫的意境又上了一個層次。
王國維把“境”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已偏哲學(xué)范籌,有點說不清。像莊子夢蝴蝶,栩栩然不知蝴蝶為我?我為蝴蝶?有人以此題材來作畫,有點“小兒科”。關(guān)鍵的是“蝶化”,是投入之后的忘我精神。
我們看這“意”字,心字上一個音;“境”字,本是自然之中的,加上了“意”便是畫家心中的聲音,如心中無境,自然之境也未必能發(fā)現(xiàn)。
“詩言志,歌詠言”,畫亦如是。詩與畫都講“味外之旨”“象外之象”,都講“以少少許勝多多許”“以有限致無限”,只是在具體的表現(xiàn)方法上有所不同,詩注重的是在字里行間去求得時空、聲、色、意的奧妙,畫畫只能靠筆墨形象。如王維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這“響”怎么畫?錢起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shù)峰青”這“曲終“又怎么畫?又“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這“兵氣”又怎么畫?當(dāng)然,畫自有畫的功能,畫的形象語言和空間很重要,它將難以表現(xiàn)的時間語言虛在畫外,讓人去想。故一切境界都可由不同的藝術(shù)手段來體現(xiàn),詩畫相結(jié)合的方式只有文人才能做得到。
宗少文《畫山水序》有:“豎畫三寸,當(dāng)千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回?!睆垙┻h(yuǎn)《歷代名畫記》更提出“以形寫神”,說張吳之妙,筆才一二,象已應(yīng)焉。好畫也須由高人賞識,不會看畫的,這妙處是感受不出來的。
所謂“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詩與畫是異曲同工,沒有詩意的畫就談不上意境,沒有畫意的詩就如同聽“報告”。豐子愷在《藝術(shù)的性狀》中說:“藝術(shù)是假象的,非功利的。”假象也就是想象。我以為中國畫的意境之美就是一個“虛”字,以有形表現(xiàn)無形,以有限表現(xiàn)無限。
“天人合一”的哲學(xué)主張深深影響著中國繪畫,“云煙供養(yǎng)”已成了山水畫的代名詞。我們說山水畫而不說風(fēng)景畫,說花鳥畫而不說靜物畫,說人物畫而不說風(fēng)情畫,這里體現(xiàn)的是種生生不息的精神。
莊子說:“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與我并生?!泵献诱f:“萬物皆備于我,養(yǎng)我浩然之氣?!边@種美是一種以不變應(yīng)萬變的靜遠(yuǎn)之美,包含了寬容、正大、剛?cè)嶂毩⒕瘛?/p>
意境是需要蒙養(yǎng)的,讀書難的是“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整天跑來跑去,急功近利,哪有意境可言?黃賓虹有題畫詩:“意遠(yuǎn)在能靜,境深尤貴曲。咫尺萬里遙,天游自絕俗?!边@是一般畫家做不到的創(chuàng)作體會。
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之后就是“骨法用筆”,但未及用墨。隨著中國畫的發(fā)展,荊浩《筆法記》就改成了“六要”: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氣、韻、思、景都有賴筆墨去完成,畫家舍筆墨談意境是一紙空話。中國畫的畫品,過去品次是:第一神品,第二逸品,第三妙品第四能品。到宋徽宗時候,把逸品放在了前面。什么是逸品有點說不清,我倒很贊成妙品,“妙”里面包含了趣、韻、味當(dāng)然也包括神,前人說畫得不好就是不“妙”,“妙”就是好。
都知道天大地大不如心大,心學(xué)家陸象山說:“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笔呛蔚鹊臍馄恰.嫾业暮锰幉幌裱菟嚰乙苤朴趯?dǎo)演、編劇、腳本、舞臺、燈光、音響。一張白紙就是畫家的舞臺,就是心中的天地。
蘇東坡是詩人,也是書畫家,儒、道、佛三家被他用活了,所以他一生通達(dá),進(jìn)退自如。他被貶到黃州后寫的《赤壁賦》:“……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币饩持?,體現(xiàn)了中國文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宗少文晚年將曾游歷的山山水水臥以游之,以畫圖來游目騁懷,都是得益于平時的胸中貯存?,F(xiàn)在美術(shù)院校多以畫模特的方法去對景寫生,多知其一,不知其二??磥怼耙獖Z山水之魂”,不是般能做到的。
各人頭上一方天。意境也是多樣的。“大江東去”與“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就是不同的意境。司空圖將詩品分為二十四種,他的品評方式很獨特,全是用形象比喻讓人去感覺。缺少感覺的人就察覺不出其中的意境。
意境不同,不代表品評就無高下第一次,還須論格?!案瘛标P(guān)系到人,“境”是由人造的,什么人會有什么“境”。未見非坦蕩之人筆下能產(chǎn)生清新疏朗之意境。
不管是工是寫,是繁是簡,是豪放還是俊秀,風(fēng)月無今古,情懷自淺深。我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是個“真”字。也可能今天對“真”字很難說,那么就說個“當(dāng)”字,確當(dāng)?shù)摹爱?dāng)”。鄭板橋說得好:“求精求當(dāng)。當(dāng),則粗者皆精;不當(dāng),則精者皆粗。思之思之,神鬼通之。”所畫不“當(dāng)”,筆非我使,就等于跑題了,還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