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當代手工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式、功能特征,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走向,都與其有著重要的必然聯(lián)系。而作為手工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絎縫藝術亦是如此。絎縫藝術有別于其他藝術門類,有特定的物理性質與審美形式,有實用功能又能表達內在情感。社會發(fā)展,時代變遷,作者認為,淺論絎縫藝術已經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藝術形式而存在,擁有獨特的美學價值,是一類集功能性和欣賞性并兼的藝術門類。
關鍵詞:手工絎縫;絎縫藝術;構成方式;工藝美術
現(xiàn)實生活中,絎縫的叫法其實是一種習慣,實際上是先縫后絎。在工藝美術上,絎縫是色彩構成、單獨紋樣、適合紋樣和二方連續(xù)的應用。絎縫是通過設計人員在形式上與顏色上推敲做成,置于室內的具有實用且富于裝飾性的產品。所以使床上的被子,座位上的坐墊、靠墊,地板上的地毯及墻壁上的壁飾無不展示它的風采,成為生活的軟包裝。
一、絎縫藝術的來源
絎縫藝術與裝飾藝術有著很微妙的關系,絎縫藝術同時也是作為裝飾藝術的存在。追溯絎縫藝術的來源,它的開始是以一種比較消極的形式出現(xiàn)的,絎縫的原始狀態(tài)就是許多的家庭主婦閑暇時所做的手工,利用廢布或是下腳料等拼接而成。多以幾何形拼接。其初衷是為了節(jié)約材料而把各色布頭、碎料拼補在一起化零為整以杜絕浪費。實用品中常見的百家衣、小圍兜、臺布、被罩、靠墊等。絎縫的真正含義是運用拼、補、絎、縫等多種手段來完成的。這也從單一的拼縫工藝演變成多種工藝手段的相結合。絎縫藝術的真正來源是民間??p的過程也就是把各種碎料拼合的過程,是以面來塑造的過程。在廢物利用的同時更是產生了新的視覺效果,各種色彩與花樣的并置使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塊面的拼接也是靈活多變的?!敖W”本來是為了固定里與面的填充物,以達到結實、耐用保暖的效果。同時也產生了具有很強裝飾性的絎線與凹凸起伏的肌理效果。
《廣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百科詞典,中國最早出現(xiàn)"絎縫"記錄的文字就是源于《廣雅》,從歷史上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那時的"絎"的工藝,主要是用于制作衣服的邊緣。另一種說法是絎縫工藝起源于美國二戰(zhàn)時期的鄉(xiāng)村,可追溯到美國淘金時代。當時連年戰(zhàn)爭,物質條件十分艱苦,生活上已經到了最簡樸的程度。這時,美國婦女們將每一塊無用的小布拼接在一起組成美麗的圖案,再使用絎縫工藝用來縫被子,這種密密麻麻的縫紉技術穿過棉被上的表布、里布和中間的棉絮層,使這三層能夠緊實牢靠地貼在一起不會輕易移動,增加了棉被的保溫性能。為了美觀,絎縫也有各種各樣的針腳,S形的,半圓形的,十字交叉形的等等不一而足,后來逐漸成為一種以裝飾為主的圖案紋理。不過如今最常見到絎縫還是在冬季的保暖用品上,如寢具,以及羽絨服。絎縫制品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手工縫、貼、繡、絎的工藝制作,但現(xiàn)在絎縫制品大多采用機拼、機縫、機帖、和電腦繡花等工藝手法精制而成。手工和機器絎縫都能在面料上浮現(xiàn)出凹凸不平的立體圖案,具有古典、高雅、艷麗等特色。只是手絎的圖案更加多變,而機絎做工更為精細。
二、絎縫藝術的“四美”因素
絎縫藝術的“四美”因素包括章法美、配色美、肌理美、針法美。絎縫藝術的構成方式要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事物在判斷它的存在價值時,合乎邏輯的內容和美的形式必然同時迎面而來,向你詢問是否合乎你持的理想的標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人們所處經濟地位、文化素質、思想習俗、生活理想、價值觀念等等的不同而有不同審美追求,然而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件事物或某一造形設計時,對于美或丑的感覺卻可以發(fā)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中間存在著一種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從人類社會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它的依據(jù)就是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包括對稱、均衡、調和、對比、節(jié)奏等形式原理。
1.章法美
根據(jù)絎縫需要縫制的制作特點,在表現(xiàn)形式上多為用幾何形來表達,在“拼”的過程中不同的幾何形被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構圖進行整合和排列,構成不同圖案含義和形式的紋樣,如“林肯的講臺”圖案即是由20個正方形和8個三角形構成的,勒莫音之星則是由8個菱形和正方形、三角形構成。每個圖案通過幾何元素的排列,形成不同樣式和含義的新圖形,豐富充滿變化,但無論從顏色還是形狀安排上每個圖形元素都巧妙排列在最后的成稿中,體現(xiàn)出秩序美、章法美。絎縫的方向性也是章法美的另一體現(xiàn),在一副整體的作品中會由不同圖案含義的圖形組成,有些特定的圖形有方向性,在安排這類圖形的時候要考慮運用何種構圖,并讓圖形的方向與之對應。
2.配色美
絎縫的配色之美要得力于使用的材質——布料,現(xiàn)在布料印染工藝越來越成熟,在絲、麻、棉、雪紡、毛呢等布料材質上可以實現(xiàn)多種印染效果,并結合民間如扎染和蠟染等傳統(tǒng)的手工印染技術,進行絎縫設計,使布料中豐富絢麗的顏色得以整合劃一,巧妙地運用色彩的傾向性和情感,既有個性又有美感。如“愛爾蘭鎖鏈”在構成形式上非常簡單,整個圖案為若干個正方形,沒有其他的圖形元素,但整體效果卻很有美感,運用了黃色和藍色的對比色關系制造出圖案的豐富變化美,顏色柔和不張揚,很多絎縫作品中拼接的元素都很單一,但最后的效果非常理想,技巧之一就是利用色彩進行豐富和變化,充分地體現(xiàn)出配色美。
3.肌理美
布料材質的肌理美源于不同布料和布料上不同紋樣形成的效果,肌理感還可以用線絎出不同方向的針跡或其他藝術材質表現(xiàn),如油畫水粉顏料在布料上的描繪,以及用布料自身做出的折疊、打磨、疊加來表達。無論從視覺還是觸覺上都能感受到絎縫的肌理美。比如Linda levin的絎縫作品《CENTRAL PAPK WEST BEFORE DAWN》,就是用棉布和顏料結合設計的,若干塊不規(guī)則形狀的棉布片縫在一起,在縫好的布片用絲網(wǎng)和顏色進行效果的處理,制作后的肌理藝術形式感強烈。Daphne Greig的作品《BIUE OCEAN TUAQUOISE SEA》使用藍色系布條縫制而成,在布與布的銜接處和布條上用同色系的線進行裝飾的絎和亮片、珠子進行點綴,制造肌理感。整幅作品畫面和諧統(tǒng)一又充滿亮點。Katriina Flensburg的《SNOW FLOWER》使用了亞麻、毛線織物、毛、呢子、帆布等不同材質的布料,把不同的元素縫合在一起,表現(xiàn)出別出心裁的藝術語言。絎縫的肌理美似乎是渾然天成的,它有著普通繪畫不能模擬的復雜豐富、細膩微妙的色彩表達以及視覺和觸覺的雙重體驗,使絎縫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被大家所喜聞樂見。endprint
4.針法美
絎縫作為一種手工的藝術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和刺繡有著相通之處,刺繡中很多的針法如亂針法、平付針法等可以應用到絎縫之中,使絎縫作品更加的精道講究。絎縫的針法千變萬化,配合不同顏色線的使用,使作品更加的飽滿豐富。絎縫作為手工藝品,每幅作品在制作中都賦予主觀的創(chuàng)作激情,針線的使用沒有固定的模式,完全依靠當時的即興表達,所以很難復制,這也是手工絎縫制品昂貴的原因之一。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都很難用單一的語言來詮釋,在絎縫手工作品中,章法美、配色美、肌理美、針法美等多種元素缺一不可。
三、絎縫藝術的裝飾題材的構思
絎縫藝術的題材大多數(shù)都是以動物、植物、人物和風景的簡化形象、概括形象、抽象形象、夸張形象或其他美的形象構成,在藝術構思、構想中以均勻的相互交替的節(jié)奏、秩序等各部分互相協(xié)調配置的形式出現(xiàn)的。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局部與整體的協(xié)調關系,使紋樣與紋樣之間、紋樣與整體之間出現(xiàn)協(xié)調、相稱的組合,創(chuàng)造一個多層次、多效應的整體美。它是變化與統(tǒng)一原理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對比與調和、均齊與韻律、尺度與比例等美的規(guī)律的具體運用。在藝術構思中,圖案可以是寫實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夸張變形的。絎縫藝術作為裝飾設計的一種,決定了大部分造型必須對自然形態(tài)進行變異、改造和審美加工。裝飾設計的變形一方面受設計者的心理意象、審美情趣、藝術思潮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各種不同的裝飾對象和裝飾條件的限制。在裝飾造型上形成了多種變形方法。
四、絎縫藝術的表現(xiàn)力——色彩與材料
絎縫藝術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不僅來自造型,它與色彩、材料也都有密切的關系。色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它以自身五彩繽紛的屬性,給人類帶來許多美好的啟示,也帶給視覺藝術以很大的沖擊力。絎縫獨特的色彩表現(xiàn)力關鍵取決于不同類型的花布或是其他材料。既可選用色彩豐富的小碎花布產生空間混合效果,也可以大膽選用原色進行拼接,產生強烈的民間藝術效果。絎縫藝術還可以與其它工藝手段相結合,例如在絎縫中加以刺繡、印染、蠟染、手繪、鏤空等手法。絎縫藝術是實用的藝術,各類實用藝術都是通過一定的材料、工藝方式制作而成的。因材施藝,是工藝美術設計的一個重要特點。工藝美術作品是將一定的物質材料進行藝術加工而成的,各種不同的材料在表現(xiàn)題材內容中各有其特長和局限。設計時必須充分研究原色的紗條,我們可以利用顏色和紗本身的特性,透、薄進行透疊,使顏色更加豐富而具有層次感,再加以拼貼;薄紗中可以穿毛線,利用毛線的粗細不同和質感穿出形象來;利用毛線繡在細細的網(wǎng)上進行編織;也可以各種顏色的花布根據(jù)形象來拼貼;還可以用氈子(北方用的氈子)進行染色,也可與剪紙相結合。充分利用工藝手段來實現(xiàn)絎縫藝術的表現(xiàn)。絎縫工藝有其獨特的拼縫、絎線和靈活的補花。設計者在創(chuàng)作的工程中有意識的強調某種工藝手段,挖掘其中富有個性的藝術魅力,形成作品獨特的風格和味道。
五、總結
隨著絎縫藝術的發(fā)展,其主題的多元化也相繼展現(xiàn),也使它的格展現(xiàn)樣式不再只區(qū)于平面展示化,也可以平面與立體相結合。我們可以在設計主題的支配下,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三維藝術設計。其各種造型、空間、色彩、材料的運用,都必須符合設計的目的和視覺審美的特性。立體空間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感觀上的心靈相通,藝術的沖擊力,三維空間所造就的藝術氛圍都使其本身價值逐步升華。在絎縫藝術設計方面,絎縫藝術經過時代的變遷,已經脫離了物質匱乏使百家布的初衷,而逐漸發(fā)展成一類成熟的藝術形式,在發(fā)生“質”的變化同時保留了其“本”的形態(tài),并融合了現(xiàn)代藝術形式的表達手段,使絎縫藝術形式功能性和欣賞性巧妙地結合,為我們美的生活畫龍點睛。
參考文獻:
[1]左漢中.筆隨閣花雨[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7.
[2]鴻洋.中國傳統(tǒng)色彩圖鑒[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01.
[3]錢正坤,錢正盛.中華吉祥裝飾圖案大全 吉祥圖譜(二)[M].上海:東華出版社,2009-01.
[4]賈吉東.家常裝修簡單學 新中式之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7.
作者簡介:鄭新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大學學歷,1953年6月出生,現(xiàn)任浙江嘉泰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絎縫協(xié)會副會長、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理事、金華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浦江書畫協(xié)會副會長、浦江新藍研究所所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