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璇
摘要:目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框架基本建立,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基本成型,資源庫群初具規(guī)模,政策標準逐步完善,對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fā)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任務。雖然我國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仍存在諸多突出矛盾和問題。本文從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角度,探討公共圖書館的數字文化建設與發(fā)展。
關鍵詞: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圖書館;發(fā)展
引言:現(xiàn)代化通信與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數字圖書館是現(xiàn)今各地圖書館的總體發(fā)展趨勢,是圖書館轉型為數字圖書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促進了數字圖書館的快速發(fā)展?!笆濉睍r期,是基本建成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沖刺階段,是落實國家“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zhàn)略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
一、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概述
(一)概述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是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支撐。為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條件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要,自2002年以來,文化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實施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和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等重大基礎性數字文化工程,其中共享工程被譽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二號工程”,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近年來,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快速推進,平臺建設、資源建設、服務推廣取得了可喜成績,對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圍繞中央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決策部署,按照基本性、公益性、便利性和均等性要求,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以重點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以資源建設和服務推廣為重點,進一步完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豐富服務資源,提升服務效能,全面提高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數字文化需求。[2]
二、圖書館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發(fā)展
(一)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的建立
建立包括主流期刊報紙、精品公開課、精品電子書的公共圖書館基礎資源庫,借助各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面向全民推廣,充分利用移動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和特點,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1]
1.公共電子閱覽室升級換代。促進公共數字文化基層服務點標準化配置,推動各地對公共電子閱覽室進行升級換代,提升軟硬件設施配置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一體機、電腦、各類移動設備、無線網絡設施的更新?lián)Q代,提高互聯(lián)網絡服務帶寬,提供有線與無線網絡接入服務,支持多種終端設備訪問,為基層群眾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安裝網絡服務監(jiān)測管理系統(tǒng),加強運行監(jiān)測和維護,形成常態(tài)化的設備和技術更新機制。[2]
2.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對國家數字圖書館統(tǒng)一用戶管理、資源發(fā)現(xiàn)、唯一標識符、移動服務等業(yè)務系統(tǒng)進行升級擴容,優(yōu)化系統(tǒng)性能,推進各類業(yè)務平臺在各級公共圖書館的開放應用。建設數字圖書館優(yōu)秀文化資源庫群,加強知識挖掘與大數據分析,提升資源建設和使用效能。
(二)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
1.暢通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傳播渠道。鼓勵各級公共文化機構利用互聯(lián)網、新媒體等手段,借助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開展遠程輔導和培訓,廣泛傳播數字文化資源,方便基層群眾獲取數字文化服務。加強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面向基層公共文化機構的推送力度,建立數字文化資源定期更新機制,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使用效率。加強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設備的開發(fā)與應用,實現(xiàn)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全媒體、多終端覆蓋,提高公共文化數字資源的傳播效率。
2.建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依托各類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開發(fā)和應用集信息發(fā)布、需求征集、意見反饋、在線互動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管理系統(tǒng),準確識別群眾文化需求。[3]
3.管理人員素質的提升。建立分級培訓機制,采取集中培訓和網絡遠程培訓等方式,加強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管理人員素質。采取專兼職結合等方式,建立一支總量均衡、業(yè)務精湛、技術過硬的公共數字文化人才隊伍。
(三)完善面向特殊群體的數字圖書館
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殘障人士數字化服務內容和保障措施,建立和完善殘障人士閱讀服務體系,為殘障人士提供無障礙數字圖書館服務,保障殘障人士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文化權利。
三、圖書館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
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適應的內容豐富、開放兼容、運行高效、傳輸快捷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建成
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xiàn)無線網絡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實現(xiàn)提檔升級,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均具備數字圖書館服務能力。
(二)公共數字文化保障機制完善
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不斷增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
總結:
完善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標準規(guī)范。建立和完善資源建設、數據開放、服務提供等方面的公共數字文化標準規(guī)范體系,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服務效能和開放共享水平。
強化公共數字文化網絡安全管理。推動各級公共文化機構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制,定期開展公共數字文化網絡平臺安全檢查工作,建立安全管理應急機制。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快速推進,對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提高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數字文化需求。[3]
參考文獻:
[1]魏大威.數字圖書館理論與實務[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2:291-295.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fā)展改革規(guī)劃綱要》
[3]韓翠峰,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J].圖書館,2013(1):121-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