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諾齊克的國家理論構建離不開以往思想家的理論,作為當代著名的自由主義哲學家諾齊克,諾齊克自然是在自由主義的前提下展開的理論研究,對斯圖亞特·密爾的自由主義、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原則都有繼承和發(fā)揮。然而作為理論的核心部分卻是直接繼承了洛克的權利理論和自然狀態(tài)學說,可以說諾齊克的理論核心就是在繼承洛克的權利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此外,諾齊克對康德的部分道德哲學也有借鑒。
1 諾齊克的自由主義思想背景和立場
幾百年來,自由主義一直是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雖然其內涵經(jīng)歷了幾次中的轉變,但是自由主義依然深深地影響和型構了西方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等諸多領域,因此,自由主義內涵的變化也一直影響著西方國家理論的變化,這也直接影響著諾齊克的國家理論。從自由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來看,自由主義的發(fā)展歷程大致經(jīng)歷了古典自由主義、現(xiàn)代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三個階段。
古典自由主義發(fā)源于17世紀、18世紀的英國,主要代表人物有約翰·洛克、大衛(wèi)·休謨、亞當·斯密和法國的孟德斯鳩。而在這其中,約翰·洛克又可稱得上是自由主義思想的鼻祖,自由主義一詞的明確涵義首先是由洛克提給出的,他在《政府論》中提出了自由的基本概念,即經(jīng)濟自由和知識自由,經(jīng)濟自由主張私有財產(chǎn)神圣不可侵犯,人們擁有和自由支配財產(chǎn)的權利,而知識的自由則要求人有自由思考的自由,包括道德觀的自由。這種將自然權利定義為“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形成了早期自然權利的觀念,這種自然權利觀念也成為現(xiàn)代人權觀念的先驅。另外亞當·斯密是英國自由主義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最知名的自由主義經(jīng)濟思想家,其著作《國富論》是自由主義思想的重要著作,斯密在書中總結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經(jīng)驗,批判吸收當時主要的經(jīng)濟思想,提出政府應該退出經(jīng)濟領域活動,不對經(jīng)濟活動施加影響,所有的經(jīng)濟活動完全由市場中理性而自私的個人來安排,他稱之為“看不見的手”,政府政府只提供公共服務和國防,扮演一種守夜人的角色。亞當·斯密所主張的自由放任適應了英國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因此這一理論也得到個廣泛的認可和傳播。諾齊克正是將這些自由主義理論家的學說作為他的理論前提的。
由于自由主義思想在內涵上出現(xiàn)了多次轉變,并且每個哲學家對于自由主義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對于諾齊克自由主義的認識有著不同的觀點。在我國,學術界對于諾齊克自由主義有多種觀點。其一,認為雖然相比羅爾斯來說諾齊克更加強調個人權利的不可侵犯,但是在反叛功利自由主義的角度上,可以與羅爾斯共同歸屬到“新自由主義”。而且,諾齊克堅持在現(xiàn)代社會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闡釋和解讀自由主義,批評在歐美國家長期占據(jù)主流的“現(xiàn)代自由主義”,可以說諾齊克與哈耶克等人都是在自由主義的旗幟下進行哲學思考的,自由主義也是其對自我身份的認定,因而在這種意義下,也把他們統(tǒng)稱為新自由主義。其二,認為諾齊克的理論屬于保守主義。其原因是諾齊克的理論接近政治上的右翼,因而認為諾齊克是一位保守主義者。而國內持此觀點的是因為諾齊克的理論更多的強調個人權利、壓縮國家職能,向古典自由主義復歸,具有明顯的保守性,因而將其視為保守主義。另外,學界還有人稱諾齊克為新保守主義、保守自由主義、或新古典自由主義。這些稱呼有些只是抓住諾齊克理論當中的某一部分,并未完全概括諾齊克的立場。
綜合諾齊克的理論來看我認為用“新古典自由主義”來定位比較合理。諾齊克的理論本質上是對洛克等人的古典自由主義的復歸,諾齊克追隨洛克強調個人權利的先在性和絕對性,正如諾齊克所說:“個人擁有權利,有些事是任何他人和團體都不能對他們做的,做了就要侵犯到他們的權利”。而洛克關于個人自由與國家的關系在諾齊克的理論中也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諾齊克也像洛克一樣主張一個“守夜人”式的國家。因而稱諾齊克為新古典自由主義是比較合適的。
由于自由主義思想在內涵上出現(xiàn)了多次轉變,并且每個哲學家對于自由主義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對于諾齊克自由主義的認識有著不同的觀點。但是對于諾齊克的自由主義立場卻是毫無疑問的。
2 對洛克理論的繼承與發(fā)揮
洛克政治哲學的主要目的是要為人民如何反抗一個不合法的政治權威做合法性的辯護,因此洛克就需要說明一個政治權威為什么會不合法以及人民為什么有抵抗的權利。為解決這一問題,洛克在著作《政府論》中訴諸“自然法”和“自然權利”。洛克以自然神論的基督教神學作為其政治哲學的基礎,認為整個世界和人類都是上帝為了一定得目得制造出來的,與此同時被上帝創(chuàng)造的還有自然法,即規(guī)定著那些是人類可以做的、那些是人類不可以做的。人類必須遵守自然法,因為自然法是上帝的意志,遵守自然法就是遵守上帝的意志。人類可以發(fā)現(xiàn)自然法,是因為上帝賦予了人類理性。而自然權利在洛克看來就是自然法的內容。自然法規(guī)定人類可以做的就是賦予了人的自然權利。對于洛克來說,人們對某物擁有一種自然權利并不依賴人們有權力去獲得或者保持某物。也就是說,我們擁有自然權利不是依據(jù)我們的能力——不管有無能力我們都擁有自然權利,而是依據(jù)我們作為人的人性,因此在這里,洛克的自然權利是一個道德概念。
更具體一點,洛克又把自然權利表征為自我所有權,即“自我擁有”(self-ownership)的權利。自我所有權主張個人擁有對其自身或生命的最高控制權,在自我所有權下,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和行動擁有至高的權威而免于任何政府權利的干預。自我所有權命題的表達方式就是:只有你自己有權利支配你的身體、你的自由、你的生活。根據(jù)自我所有權的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的主人、行動的主人,為了一個人而強迫另外一個人作出犧牲都是絕不能允許的。這一自我所有權理論為諾齊克所繼承,并且成為諾齊克理論當中的核心內容,但是與洛克不同的是,諾齊克將上帝從這一理論中清除出去,代之以個人主義作為其自我所有權的理論基礎。如此,諾齊克的自我所有權理論便有了實證性。
而至于權利的內容,在洛克那里是很寬泛的,它至少包括自由權、財產(chǎn)權和生命健康權。在這些權利范疇中,洛克對于財產(chǎn)權最為重視,關于財產(chǎn)權的理論也最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價值,這不僅是因為洛克所處的時代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資產(chǎn)階級迫切需求一種理論能夠從根本上保障其財產(chǎn)權不受侵犯。從洛克的自然權利理論上出發(fā),人所有擁有的自然權利中最基本的就是生命權,而財產(chǎn)又是保障生命維持的一個重要條件,因此對財產(chǎn)權的重視也是邏輯使然。洛克為財產(chǎn)的私人占有所提出的合法性證明就是“勞動混合論證”,洛克認為,在私有權得到確認以前,財產(chǎn)處于一種共有的狀態(tài),因而洛克提出“勞動混成論證”——如果某物是通過把一個人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與某種共同的東西混合起來而產(chǎn)生的,那么一個人就對那個東西獲得了所有權——來說明人類的共有財產(chǎn)如何變成個人的私有財產(chǎn)。但是,洛克認為,通過勞動達到對某物的占有必須符合“洛克條件” ,即至少還留有足夠的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所共有。洛克通過“勞動混成論證”和“洛克條件”來說明財產(chǎn)權的確認。
洛克的這一“勞動混成論證”是十分有價值的,他拋棄了傳統(tǒng)的財產(chǎn)占有來自契約的觀點,對后來的私人財產(chǎn)論證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洛克的論證有些地方是不能令人滿意,按照的“勞動混成論證”和“洛克條件”,如諾齊克在著作中舉的例子,如果我把一杯番茄汁倒入大海,那么我是擁有了一片海洋還是白白浪費了一杯番茄汁?如果一個私人宇航員在火星上掃清了一塊地方,那么他使他的勞動與之相混合的是整個火星嗎?另外,對于洛克的限制性條款“洛克條件”,即留有足夠的和同樣好的東西給其他人共有,現(xiàn)在也被認為是不能成立的。因為它無法產(chǎn)生一種永久性的和可持續(xù)性的所有權。洛克關于財產(chǎn)權論證的問題是不可回避的,因而諾齊克在繼承洛克私人財產(chǎn)合法性論證的時候必須解決洛克理論存在的問題。
除此之外,諾齊克對洛克的繼承還表現(xiàn)在自然狀態(tài)上,洛克認為“所有的人自然地處于這種狀態(tài),在他們同意成為某種的政治社會的成員以前,一直是這樣?!痹谧匀粻顟B(tài)下,人人都享有生命、健康、平等自由和財產(chǎn)等自然的權利,當然也有自然法規(guī)定著人的行為,由于自然狀態(tài)沒有超越個人的組織,因此人人都有執(zhí)行自然法懲罰違反自然法的人的權利。但是這種懲罰的權利又導致了自然狀態(tài)的許多不便,人們缺乏一個公正、合理的裁判使得人們的權利和生存安全得不到保障,所有人都生存在一種恐懼之中。因此,人們愿意放棄他們單獨行使懲罰的權力,轉交給某些指定的人來行使,而且按照人們所一致同意的的規(guī)定來行使,這樣國家就產(chǎn)生了。
諾齊克同洛克一樣以自然狀態(tài)作為國家證成的出發(fā)點,不過兩人的區(qū)別在于,洛克認為自然狀態(tài)是人類真實經(jīng)歷過的一種狀態(tài),而諾齊克認為自然狀態(tài)只是一種理論的假設,從這一假定的生存狀態(tài)出發(fā),諾齊克是為說明國家為什么必須存在,國家為什么可以在一種不侵犯個人權利的基礎上存在,以及無政府主義為何破產(chǎn)。
3 對康德道德哲學的繼承
個人權利問題一直是西方政治理論所討論的重點問題,洛克、霍布斯、孟德斯塢、康德、密爾等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幾乎都把個人權利作為其整個政治哲學的出發(fā)點。諾齊克也不例外,他站在自由至上主義的立場上把個人權利放在一個絕對的地位上,在其著作中,開宗明義地提出“個人擁有權利,而且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他人或任何群體都不能對他們做的,否則就會侵犯到他們的權利?!彼膰依碚撌冀K圍繞的核心問題也正是個人權利的不可侵犯性。而對個人權利絕對性的論證,諾齊克則是從康德的道德哲學來尋找靈感來源。
康德為了解決倫理思想中自由與道德法則之間的矛盾提出了“善良意志”,康德認為因為自由的意志是以善良本身作為目的,因此意志的自由選擇才會作出趨善避惡的傾向,而“善良意志”的自律就是絕對命令。絕對命令是無條件的、以自身為要求的合理要求,而這種合理要求都有一種普遍的形式,康德認為這個形式就是“總是按照那些同時可以成為普遍規(guī)律的規(guī)則行事”。依據(jù)絕對命令的一般形式康德又合理地作出兩條推論,一是始終把人當作目的,而不能把人當作工具。二是每一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是頒布普遍規(guī)律的意志??档碌慕^對命令其實是把啟蒙時代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愛等要求提高到道德形而上學的高度。
正是康德的第二條推論對諾齊克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諾齊克在對個人權利的論證中,遵循了“個人始終是目的,而不應該被當作手段”的道德原則,提出自己的國家理論遵循應該一種邊際約束原則的道德觀——個人是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沒有他們同意,他們不能被犧牲或被用來表達其他目的,即諾齊克所說的“道德邊際約束”。
總之,諾齊克的自由主義國家理論是在批判和吸收洛克、斯密、康德等以往哲學家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其國家理論的基本定位是一種接近古典自由主義的、強調個人權利至上國家觀。這種國家觀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就是諾齊克所說的“最小國家”。
參考文獻
[1]羅伯特·諾齊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姚大志 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2]洛克《政府論》葉啟芳,瞿菊農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苗力田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文長春《邏輯在先的個人權利——諾齊克的政治哲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簡介
房振州(1992-),男,漢族,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實踐哲學、歷史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