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少陽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笨梢?,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也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新課標把小學階段的口語交際分為高、中、低三個學段,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在小學階段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下面就如何更好提高這一學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談五種做法。
一、激發(fā)表達欲望,從寡言到善談
各個學段口語交際的教學都應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在指導中年級學生的交際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這個學段學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思維,讓學生“有感而發(fā)”。如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六》的口語交際練習“我想發(fā)明的機器人”,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結合動畫片中的機器人展開想像,它是什么形狀?有什么本領?用來干什么?只要學生的想像合理,能說得清楚明白就應給予肯定、鼓勵,達到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但由于小學生閱歷少,口語能力弱,在交際中必然會出現(xiàn)言不達意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適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如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一》中“走,我們去春游”的口語交際,教師事前應做好準備,設計一下方案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打開他們的話匣子。如什么時候去春游?到哪里春游?準備開展那些活動?要做哪些準備等。鼓勵同學們提出相關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成為春游的主人。在實際操作中,教師有可能忽視了教給學生聽的方法,導致學生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時學生也只聽不說。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進行積極討論,能就感興趣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養(yǎng)成善于發(fā)問的習慣。同時,教師語言要親切、誠懇、貼近學生年齡特點,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與學生一起說、一起想,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盡量撬開學生們的嘴巴,讓學生的口語有“源”可發(fā)。例如,可以利用談論一些童話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達到豐富交際內容,增大交際面。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口語交際的內容是“向你推薦一本書”,教師可結合本園地學生學習神話傳說的興趣,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西游記》《封神榜》等我國古典名著的故事情節(jié),力求具體生動,也可說像《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等國內外的經典作品,讓學生在這些喜聞樂說的名著、經典中訓練交際能力。
二、注重規(guī)范語言,達到“文能達意”
三、四年級學生受知識量、感知面的影響,在口語交際中,即使能夠主動、大膽地在課堂內外進行表達交流,其內容也只能是簡略的。有時口語表達的意思不夠完整、不連貫、甚至前后矛盾,或者語言重復或無話可說,聲音不響亮,或者是將不規(guī)范的方言詞摻雜其中,這就要求教師要通過規(guī)范的普通話來指導,循序漸進地提出表達要求。在平時的交流中,要讓學生懂得學會傾聽,聽明白別人講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借鑒人家的表達方式。討論時,要把自己的意思說清楚,也要注意不中途打斷別人的話,這樣學生既懂得尊重別人的發(fā)言,又學會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三、擴大交際層面,做到內外兼顧
語文科是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最緊密的學科,也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源泉,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口語交際的內容,鼓勵學生平時多練習說話交際,內容不限,這樣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另外,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也受到家庭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說,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部分,家庭則是對學生學習的重要補充。一方面,教師可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家長做孩子的忠實聽眾。二是設計一些口語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久而久之,他們個個變成能說會道。教師如若能堅持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訓練原則,學生的口語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
四、注意面向全體,必須訓練到位
口語交際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要想辦法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讓人人都要有鍛煉的機會。在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中活躍思維,逐步提高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同桌討論、指名說、小組交流、全班辯論的形式,增加口語交際的“面”與“量”。同時,老師要善于了解每一個學生語言表達中的語言障礙、存在的問題,并隨機進行指導,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信心。特別是那些沉默寡言的學生,更要撬開他們的嘴巴,通過無話找話,問寒問暖等方法,讓他們“被迫”跟你談話,消除恐懼心理,慢慢地幫助他們營造一個適應過程,說不定他們也將成為一只只“百靈鳥”。
五、引導自主評價,提高語言能力
如果學生能關注自己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并能進行自我評價和學會相互評價,那么他的口語表達水平肯定能達到很好的水平。《小學語文新課標》強調:“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tài)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边@就要求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評價要在教學中隨時展開,并且要求學生廣泛參與。如在練習“介紹家鄉(xiāng)景物”的口語交際中,多數(shù)同學對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比較熟悉,當時我叫一個口語能力比較強的小林同學把家鄉(xiāng)最具代表性的風景介紹出來。同學們在聽的過程中,都躍躍欲試想插嘴,都被我暗示下去。小林介紹后,我先讓學生懂得認真聽別人講話,不打斷別人的話是對別人的尊重。然后,再讓學生對剛才的內容進行評價:這位同學介紹有沒有按一定的順序?語言是否表達準確?還缺少些什么?他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等。通過這一節(jié)課,讓學生們學會在評價過程中如何評價別人,如何傾聽、判斷正誤,學會質疑,并能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也是自己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過程。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教師還要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并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中年級學生已有一定口語交際基礎,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以說促讀,以說促寫,把握好這條紐帶,為升上高年級打好基礎,力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