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廈門療養(yǎng)院(361005)潘曉蒙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炎癥、或栓塞所引起心血管腔閉塞或狹窄,導致心肌缺血或壞死而形成的心臟病,臨床病死率較高[1]。老年患者因年齡較大而出現(xiàn)多功能退化,臨床發(fā)病后癥狀嚴重,且需長期治療進行控制,故多數(shù)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日常治療及護理依從性,不利于疾病的臨床控制。因此為了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健康行為,增強疾病控制效果,本研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診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根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55例和干預組55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心電圖、心電圖負荷試驗檢查確診,并排除存在嚴重功能障礙及拒絕參與研究者,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此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8.24±3.7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78±1.46)年。研究組男32例,女23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8.53±3.5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82±1.4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調脂、降壓、利尿、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溶栓等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日常護理指導等護理。在對照組的護理干預基礎上,干預組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①于患者入院治療初期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并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實施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②觀察患者心理情緒變化,告知患者情緒過度波動易引起血壓升高,誘導冠心病發(fā)作,不利于臨床控制;鼓勵患者家屬及朋友多與患者交談,給予患者支持鼓勵;同時加強患者與各病友之間的溝通,組織病友活動。③飲食不合理是冠心病形成及發(fā)展的重要危險因素,護理人員應在常規(guī)飲食指導的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合理飲食對疾病控制的必要性,并將飲食安排的原因與患者分享。④老年患者多因心臟病而對日?;顒哟嬖诳謶中睦恚o理人員及時告知患者適當運動對疾病控制的必要性,并根據(jù)患者喜好指導進行有氧運動。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及SAS量表評分對比(±s,分)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及SAS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 SDS SAS護理前 護理后 t P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n=55)55.68±4.36 45.23±3.29 12.189 <0.05 54.79±6.87 44.94±2.58 9.954 <0.05干預組(n=55)56.01±4.05 37.48±4.21 23.524 <0.05 55.09±6.74 34.78±2.93 20.495 <0.05 t 0.411 10.757 - - 0.231 19.300 - -P>0.05 <0.05 - - >0.05 <0.05 - -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PLP量表評分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PLP量表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n=55) 108.66±18.73 161.78±12.35 17.559 <0.05干預組(n=55) 107.24±18.25 184.29±11.37 26.575 <0.05 t 0.403 9.945 - -P>0.05 <0.05 - -
1.3 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健康行為改善情況,并進行對比分析。心理狀態(tài)評定:應用SDS和SAS量表分別評估患者抑郁及焦慮程度,評分與抑郁、焦慮程度正相關[2]。健康行為評定:應用HPLP量表評估患者健康行為,評估內容包括患者心理健康、軀體活動、營養(yǎng)狀況、健康意識及人際關系等方面,評分與健康行為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以±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心理狀態(tài) 護理后,對照組SDS及SAS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健康行為 護理后,對照組HPLP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干預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經(jīng)冠心病臨床病原學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冠心病致病及發(fā)展與血脂紊亂、高血壓、糖尿病、情緒激動等危險因素相關,但具有可變性。故在臨床治療基礎上可通過護理干預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健康行為,延緩冠心病惡化。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對照組SDS、SAS量表評分均高于干預組,HPLP量表評分低于干預組。說明針對性心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健康行為,利于疾病臨床控制。其原因為針對性心理護理通過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有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信任度及依從性。針對日常情緒管理進行健康宣教可有效促使患者增加對自我情緒的管理,加強親屬及病友之間的交流活動可有效減少患者孤獨感,改善不良心理,減少情緒過度波動。根據(jù)患者飲食進行健康教育,可有效促使患者長期維持較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減少不良飲食對疾病控制的影響。護理人員針對運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減輕患者對運動的抵觸感,促使患者長期進行體育活動,提高運動耐量,并促進血液循環(huán),利于改善心肌缺血、情況,增強心功能。研究證實以多種方式有效促使患者長期維持較好的心理狀態(tài)、飲食及運動習慣,并積極參與日常人際交流活動,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健康行為能得到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健康行為,利于疾病的臨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