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士 洲
浙江名湖散記
■撰文/士 洲
杭州西湖、嘉興南湖、紹興東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它們像鑲嵌在浙北平原上的明珠,光華奪目,艷麗多姿。每當(dāng)春暖花開,為游人踏青之勝地。
西湖是個典型的潟湖,在三大名湖中是面積最大的一個,面積5.66平方公里。沿湖15公里,園林毗連,花木繁茂,景色如畫,歷代中外名士為之傾倒。
西湖風(fēng)光旖旎,春景格外迷人。大詩人白居易《春題湖上》詩云:“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闭菍ξ骱荷慕^妙寫照。
站在寶石山上鳥瞰,蘇、白二堤曲折飄逸,把平鏡似的湖面一分為三。堤上桃柳相間,紅綠映襯,繁花似錦,芳草如茵,遠(yuǎn)遠(yuǎn)望去,游人盡淹沒在花霧柳煙之中。微風(fēng)起時,萬絲新柳隨風(fēng)飄搖,湖面微波漣漪,灼灼閃光,輕舟泛游,恰似“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若遇陰雨,霧氣朦朧,遠(yuǎn)處水天渾然難辨,山岳潛形,霎時“萬斛珠璣”灑入湖中,猶如一幅重彩潑墨的國畫,另有一番詩情畫意。
春游西湖,三潭印月是游人常到的去處。三潭印月是湖中面積最大的小島,島上園林的布局獨具匠心,構(gòu)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勝景。島上遍栽奇花異卉,融融春日,百花吐艷,芬芳馥郁,人稱“蓬萊仙境小瀛洲”。
從三潭印月到蘇堤,春色更濃,蘇堤南連花港公園,北接曲院風(fēng)荷,橫貫西湖南北,四周山清水秀,堤上濃蔭夾道,從南到北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橋間筑有花壇,堤邊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水,故有“六橋煙柳”之稱。六橋煙柳籠紗,鶯啼婉囀。春晨,漫步堤上平眺,萬頃湖光水汽蒸騰,薄霧蒙蒙,給秀麗的西子湖披上了一層面紗,景色分外迷人。一旦日出,萬道霞光迸射,映紅了一湖秀水。含情脈脈的西子湖,開始從睡意中醒來,以誘人的仙姿接待來自海內(nèi)外的游客。
南湖位于嘉興南面,面積約500多畝。它由東西兩湖組成。詩云:“東西兩湖水,相并比鴛鴦。湖里鴛鴦鳥,雙雙錦翼長?!惫室喾Q鴛鴦湖。湖中兩個島嶼,一是湖心島,一是倉圣祠所在的小洲,皆人工堆積而成。
南湖是一個海跡湖,成湖前也是淺海的一部分,之后泥沙淤積,才和大海隔絕,而在低洼之處積水成湖。今天的南湖則由三塘(平湖塘、嘉善塘、海鹽塘)一河(西南運河)匯流而成,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原來沿湖蘆葦茂密,恰似屏障,正所謂“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便是在葦塘深處的游船上秘密舉行的,這為南湖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湖心島東南停泊著一只老式的中型游船,雖是復(fù)制品,但船上一切陳設(shè)皆力求當(dāng)年的原樣。1964年,董必武同志登上這條紀(jì)念船,回顧“一大”情景,不禁激情滿懷,當(dāng)場賦詩:“重來正值清明節(jié),煙雨迷蒙訪舊蹤?!?/p>
煙雨樓是南湖的又一勝跡。建于五代前后,迭經(jīng)興廢,多次遷移,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八年才移到湖中。煙雨樓是兩層樓的重檐建筑,氣勢雄偉。它的后院布置了假山疊石和四季花木。湖心島上以煙雨樓為中心,又安排了寶梅亭、凝碧閣等,并繞之以長廊,圍之以堤岸,襯之以碧池。布局疏密勻稱,十分得體。怪不得乾隆六次南巡,六次駐蹕南湖,后來還在承德的避暑山莊仿建了一座“煙雨樓”。
登煙雨樓,憑窗臨眺南湖美景,有宋朝楊萬里詩為證:“輕煙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幸有園林依燕第,不妨蓑笠釣鴛湖。漁歌欸乃聲高下,遠(yuǎn)樹溟濛色有無。徒倚闌干衫袖冷,令人歸興憶莼鱸?!蹦虾闵幸藲v代墨客騷人,并留下不少詩文字畫。這里保存著蘇軾的“馬券”石刻、“黃庭堅書贈李方叔”的字碑、米芾的詩碑,還有元代吳鎮(zhèn)的畫竹石刻及題詩、清代彭玉麟的梅花和題詩等。這些珍貴的文物,為南湖增添了異彩。
東湖離紹興城東3.5公里的箬簣山下,傳說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停車喂馬。
紹興平原上,有不少拔地而起、景色奇麗的孤丘,它們多由地質(zhì)歷史上的侏羅紀(jì)和白堊紀(jì)的凝灰?guī)r構(gòu)成。在250萬年前的第四紀(jì),這些孤丘是沉浮于海面的小島、巖礁。當(dāng)淺海演變?yōu)殛懙匾院?,它們便成了矗立于地面的孤丘。箬簣山,便是這樣一座孤丘。凝灰?guī)r色澤美觀,是良好的建筑材料。東漢開始,這里就已是采石場。經(jīng)過1000多年的開采,竟開鑿出峭拔的巖壁和積水的深池——東湖。
東湖不大,站在岸邊,景色盡收眼底。水面上兀立著峭壁奇巖的箬簣山,絕壁下有洞穴相通。乘烏篷船蕩槳其間,最為愜意。船在洞穴間穿行,劃水聲和槳上滴水聲清晰動聽,引吭高呼,回音在巖壁回蕩不息;即使竊竊私語,也隱約可辨回音,清亮不濁。箬簣峭壁高20多丈。坐船上,昂首觀空,井壁削立,藍天露出一片。其間偶有流云飛霞,倏然而過,更加上回響四壁的槳聲、語聲,越發(fā)顯得幽深莫測。
小船緩緩滑行,進陶公洞,山回路轉(zhuǎn),絕壁回合,疑是無路可通。突然間,豁然明亮,別有天地,仙桃洞即在眼前,真令人心曠神怡。仙桃洞原有“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的對聯(lián),極言潭水很深。洞內(nèi)常年不見陽光,因此即使盛夏季節(jié),洞內(nèi)行舟也是涼意襲人。
奇妙的勝景,往往觸發(fā)神奇的想象。仙桃洞口有書云:“相傳有仙桃其上,其花無定時,其樹無定狀,越之人皆能言之,并以名洞。”仙桃者,不過是一種假托,手胼足胝的石工雕琢而成的東湖山水,才真正是一棵永不敗謝的“仙桃”。
箬簣山臨湖的一面,山巖石壁,如斧劈刀斬一般,山勢峻峭。人站在它的下面,越發(fā)感到雄奇峻拔,氣勢咄咄逼人。巖壁間一條崎嶇的登山小道,騰挪跌宕,盤旋曲折。順石級登上山頂,憑欄俯視,則紅亭綠樹,石橋粉墻,東湖全景盡收眼底;騁目遠(yuǎn)眺,則河汊交錯,平疇無際,水鄉(xiāng)風(fēng)光歷歷在目。
“煙樹幾株,湖水一曲?!币缓G波盡鎖在箬簣山的懷抱之中。湖面上彎著兩道石橋:秦橋和霞川橋。它們把湖面剪成三片,堤上一道粉墻,湖邊間植桃柳,湖畔立著亭榭,一派素雅淡妝,常使游客流連忘返。
郭沫若的《東湖》一詩形容非常逼真:“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