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來源于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當歸入藥歷史悠久,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中品。宋代《本草別說》曰:“當歸治妊婦產(chǎn)后惡血上沖,倉卒取效。氣血皆亂者,服之即定,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恐當歸之名,必因此出也?!碑敋w在種植、炮制、臨床應用等方面都十分講究。
當歸藥材主產(chǎn)于甘肅省南部的定西市的岷縣、渭源、漳縣、隴西等縣,隴南市的武都、宕昌、文縣、康縣等地。當歸作為甘肅省的道地藥材有著悠久的歷史,產(chǎn)區(qū)自古至今未發(fā)生改變,條理清晰。梁代《名醫(yī)別錄》曰:“當歸生隴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陰干?!碧蘸刖暗摹侗静萁?jīng)集注》曰:“今隴西、四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歸?!碧拼缎滦薇静荨吩唬骸敖癯霎斨荨㈠粗?、翼州、松洲,以宕州者最勝?!泵鞔顣r珍的《本草綱目》云:“今陜、蜀、秦、汶川諸處,人多栽蒔為貨,以秦歸頭圓尾多,色紫氣香,肥潤者馬尾歸,最勝也。”這些本草著作均說明甘肅在古時就種植當歸。此外,現(xiàn)今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也產(chǎn)當歸,但無論產(chǎn)量及質量均不及甘肅。甘肅省又以岷縣和宕昌當歸產(chǎn)量大。
▲國醫(yī)大師金世元教授為弟子們講解當歸的歷史淵源和特性等知識
甘肅省定西市與隴南市都處于岷山山脈東支,但由于所處地理位置的細微不同,兩地所產(chǎn)當歸質量就有很大區(qū)別。以定西市岷縣為例(當?shù)剞r(nóng)民俗稱“后山”),平均海拔高(在2700米還有居民居?。昶骄鶜鉁剌^低,全縣又處于洮河中游,兩岸土層屬沖擊的黑鈣土,土質肥沃,這些自然因素都適宜當歸生長,故岷縣所長當歸主根長,支根少而粗壯,整體肥壯、油潤、氣香,質量較好。而隴南市(當?shù)剞r(nóng)民俗稱“前山”)和“后山”相比海拔低,氣溫高,土質貧瘠,故所產(chǎn)當歸主根短,支根多,相對瘦而干,質量不及“后山”,故當?shù)赜小扒吧酵茸?,后山王”之稱。
▲金世元教授(右二)與弟子們討論飲片特性
當歸系用種子繁殖。甘肅省于6月下旬播種,8月中旬將苗全部挖出,用青草捆成小捆,貯藏以待移栽。移栽分為春栽與冬栽2種形式。春栽乃是將當歸苗于翌年清明節(jié)前后(岷縣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移栽;冬栽是將當年的當歸苗于寒露后、霜降前(10月10日至20日)移栽。當歸種植應注意不可重茬連作,以免影響質量。
移栽2年以上(需經(jīng)過兩冬)于采收年的霜降前將當歸的地上部分割掉,僅留下短小的茬(約3cm),在陽光下曝曬,以便加快根部成熟。
挖取根部后,除去泥土(不能沾水受潮,以免變黑腐爛),置通風處放置2至3天,待水分稍行蒸發(fā)后,當歸變軟,就可以用青草將其捆成小把,以待下一步加工。干燥當歸不能用日曬、火烤或陰干的方法,需將當歸放置于特制的熏棚內,上層為放置當歸的棚架,下端用干樹枝點燃上面覆蓋的蠶豆秧、豌豆秧或青草,以圖蓋滅明火變?yōu)闊熿F(當歸干燥初期切忌見明火),熏制10天左右(當?shù)厮庌r(nóng)稱為“上色”,認為不經(jīng)過熏制當歸不油潤,質次)達到約七成干燥程度,然后就可用煤火或柴火慢慢烘干。如當歸陰干則質輕皮肉發(fā)青,日曬或火烤則易枯硬如柴,無油性,皮肉發(fā)紅,均質次。
全當歸長15至25cm,外皮細密,呈黃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根上端膨大(為當歸頭),直徑1.5至4cm,鈍圓,有殘留的葉鞘及莖基。主根(為當歸身)呈圓柱形,長1至3cm,直徑1.5至3cm。下端支根(為當歸尾或當歸腿)3至5條或更多,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shù)須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棕色油點,形成層為黃棕色環(huán)狀,木質部色較淡。有濃郁香氣,味甘、辛、微苦。
當歸以主根粗長、支根少、油潤、外皮黃棕色、斷面黃白色、氣味濃厚者為佳。按產(chǎn)地劃分,以甘肅省岷縣所產(chǎn)當歸質量最優(yōu);云南產(chǎn)當歸,主根粗短疙瘩狀(故切不出當歸身飲片),欠油潤,特別是和岷縣當歸相比辣味較重。
傳統(tǒng)當歸規(guī)格有葫首歸(歸頭),即選主根粗長、質量好者掰去支根即可,一般供出口。還有按支頭大小分為“原來歸”、“筐王歸”、“通體歸”、“常行歸”。
北京地區(qū)傳統(tǒng)切制當歸也是十分講究的。切制前不能用水浸泡當歸,按照“少泡多潤”的原則需采用“搶水洗”的辦法,以圖水慢慢滲入藥材內部達到軟化的目的,一般從“搶水洗”開始8個小時基本都可以達到切制要求。全當歸、當歸頭、當歸尾3種飲片規(guī)格只需將藥材當歸從頭到尾橫切圓片即可,其中用粗篩挑選當歸頭,用細篩挑選當歸尾,不用單獨切制。當歸頭飲片在歷史上用量就極少。只有當歸身需單獨切制,采用主根縱切的辦法即得。
傳統(tǒng)當歸飲片規(guī)格的劃分是與臨床應用相對應的,十分具有科學道理。金元四大家的李東垣在《脾胃論》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當歸頭止血上行,當歸身補血中守,當歸尾破血下流,全當歸補血活血?!敝絼┭a中益氣湯與補陽還五湯也可說明此意。其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就明確提出應用當歸身,而補陽還五湯(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jīng)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則應用當歸尾。
當歸作為臨床最常用的中藥之一,歷代本草著作均有記述。近年來,當歸需求量不斷攀升,造成產(chǎn)區(qū)不斷擴大,新產(chǎn)區(qū)藥農(nóng)對當歸的種植、田間管理、產(chǎn)地加工等情況不熟悉,以至當歸藥材質量下滑,更有甚者用獨活偽造成當歸出售,這一現(xiàn)象應引起大家的注意,要保護好、利用好當歸這一傳統(tǒng)大宗藥材的生產(chǎn)、銷售。
此外,當歸飲片自古就分為全當歸、當歸頭、當歸身、當歸尾這四種規(guī)格,這不是中藥行業(yè)無故的劃分,而是在不斷地實踐工作中為了滿足臨床需求自然而然形成的。現(xiàn)今臨床使用的當歸飲片只有全當歸與當歸尾兩種規(guī)格,不符合傳統(tǒng)用藥習慣及臨床需求,應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