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睿哲
曹禺(原名萬家寶)和黃永玉亦師亦友,黃永玉比他小14歲。1983年3月20日,59歲的黃永玉給73歲的曹禺寫了一封批評信,信中十分中肯而又犀利地批評了曹禺解放后的創(chuàng)作:“你是我極尊敬的前輩,所以我對你要嚴!我不喜歡你解放后的戲,一個也不喜歡。你心不在戲里,你失去偉大的靈通寶玉,你為勢位所誤!從一個海洋萎縮為一條小溪流,你混在不情愿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像晚上喝了濃茶,清醒于混沌之中。過去數(shù)不盡的精妙的休止符、節(jié)拍、冷熱、快慢的安排,那一籮一筐的雋語,都消失了。誰也不說不好??偸恰摺眠@些稱頌雖迷惑不了你,但混亂了你,作賤了你。寫到這里,不禁想起莎翁《麥克白》中的一句話:‘醒來啊麥克白,把沉睡趕走!”
這封信,如此不留情面,正像黃永玉自己所說,是“近似于毀謗你”。而曹禺不但沒有生氣,竟很快回信說:“你射中了我的要害??吹媒裉斓奈倚捏@膽戰(zhàn),我全盤接受你的鞭策。我時常覺得我顧慮太多,這已成痼習(xí)。但如果不下決心改變,所謂小溪再匯為滄海是不可能的。但愿迷途未遠,還能追回已逝光陰?!边@是多么深刻的自我檢討和嚴厲的自我批評!
解放前,曹禺創(chuàng)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譽為是“四大名劇”,其藝術(shù)功力所達到的境界,迄今為止,尚無人能夠超越,那時候他只有30多歲。相比之下,解放后,他創(chuàng)作了《明朗的天》《膽劍篇》《王昭君》三出戲,都受到了當(dāng)時政治形勢的限制,藝術(shù)魅力都大不如前。
曹禺越讀越覺信的珍貴,越讀越受激勵。1987年,77歲高齡的曹禺請女兒萬方把這封信裝裱起來懸掛在客廳,以鞭策勉勵自己再寫出好的作品來。他還對女兒說:“這封信要作為萬家的鎮(zhèn)宅之寶?!贝撕竺慨?dāng)家里來客人,曹禺都會給他們讀一遍這墻上的信。
作為戲劇界的泰斗、有著“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美譽的曹禺,如此善待諍友,重視一個后輩的批評,知恥而后勇,這比那些把表揚的錦旗掛在墻、恭維的合影掛在墻的沽名釣譽、明哲保身者,不知要高尚多少倍!
(編輯/楊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