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時代都是特立獨行的,奮力前行和虛心納言,我行我素和博采眾長,大江東去和千回百轉,中間都要有個度。
在電影產業(yè)發(fā)展進程中,思想領域的呈現(xiàn)必然會夾雜三種要素:其一是浮在表面的情緒,人們也許以為這便是當代的思考;其二是世界各種思潮進入中國人的精神領域,人們會以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看待新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與問題;其三是各種批判,對于狂飆突進的當代思潮的反思等等。
電影是時代的萬花筒,中國電影就是中國今天的萬花筒。萬花筒背后真相所具有的價值和萬花筒本身的價值不盡相同。發(fā)現(xiàn)真相是一種科學精神,值得稱道。欣賞萬花筒本身則是娛樂精神,也值得尊敬。有的人天生“不會”高興,他們是拆穿萬花筒后面真相的人。這對于制造更好的娛樂萬花筒,或許有重大意義,所以我們要向他們致敬。更多人是在萬花筒中得到歡樂的人,是接受著“假象”而充滿樂趣的人,他們天生的快樂權利神圣不可侵犯。這同樣必須致敬。
在今天的中國,正能量是主流,是“大盤”。它為電影的繁榮提供著社會生活的很多底色。變化中的中國眾相紛紜,魚龍混雜,也因此在底色之上產生著種種萬花筒現(xiàn)象。其中有優(yōu)秀的、正能量的、深刻的現(xiàn)象,也包括了膚淺的、不好的,甚至倒退與丑惡的現(xiàn)象。
而真正有力量的,是為在重重風險中進步的中國社會加持,是為這個發(fā)生著人類近代以來也許是最關鍵變革的社會加持,幫助她更扎實一些,更多元一些,更努力一些。對于各種批判的聲音,身處當代社會的人們要感恩,看到不同方向的勁道,轉化為自身能量。
得道從來多助,中國電影今天自身的功力仍顯不足,需要灌注和磨煉。尤其是在今天電影正高歌猛進之時,每一個電影人都要懂得“退”和“藏”,在修養(yǎng)上沉靜一些才是有益的。有的電影在市場之路上走得不順,有的公司可能從前幾年的高峰上回落,走入周期性低谷,這都很正常。
每一個時代都是特立獨行的,奮力前行和虛心納言,我行我素和博采眾長,大江東去和千回百轉,中間都要有個度。電影人要關注的,不是市場的最高值,而是內功的最高值。一個光榮的電影人,關注的是電影的榮譽;一個私榮的電影人,關注的是自己的名字。
電影界需要很寬廣的胸襟。怎樣才能很寬廣?最重要的是要有建立思想市場的觀念——社會應該有思想的市場。特立獨行的思想個性和開放性的思想市場相結合,就是今天電影產業(yè)獲得長久發(fā)展的根本手段。市場化的思想世界才會是最合適、最久遠的,最容易接近人類良知與智慧的基本價值。
特立獨行的思想品性要放在“和而不同”的思想市場當中,才不會變成孤芳自賞或者思想者個人的悲劇。思想領域的拓寬可以鼓吹深刻的現(xiàn)實主義和批判現(xiàn)實主義,可以主張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革命性思維中找到全新的世界觀,可以不恥下問于年青一代,譬如90后、00后,等等。
披堅執(zhí)銳的思想固然可嘉,但就整個人類的精神王國而言,堡壘與盾牌也很重要。究竟誰更接近真理,時間(某一個歷史階段)也許更有說服力。因此,很多深入的發(fā)現(xiàn),包括多年后看《小時代》《戰(zhàn)狼2》《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伙人》《后會無期》等電影,就一定會有不同于今天的看法。我們也許會看到一道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弧線,繼而明白,原來中國經歷了如此深刻的變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