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瑾+趙濤
摘 要:震驚中外的?;韬钅箍脊虐l(fā)掘,出土了多件精美的不同形式的博山爐。博山爐作為兩漢時期出現(xiàn)獨特的熏爐樣式,是熏香文化發(fā)展到特定階段與社會精神信仰結合的產物。本文著重分析博山爐的源起及其上紋飾反映出的意義。
關鍵詞:?;韬睿徊┥綘t;造型藝術;紋飾;精神
中圖分類號:K87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7-0072-02
一、概述
作為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候墓園,南昌西漢?;韬顒①R墓主槨室和西回廊娛樂用具庫中,出土了多件不同形制的青銅博山爐。這些博山爐造型典雅別致,工藝精湛,不僅反映出當時銅器制造工藝水平,也折射出?;韬顒①R顯赫的身份和地位。
出土博山爐紋飾精美,爐體及爐蓋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鑄造出層巒疊嶂的仙山形象。爐蓋因山勢鏤孔,云氣紋、仙人、神獸穿插其中,爐柄上鏤空的精美紋飾與爐蓋遙相呼應,呈現(xiàn)出一片生動的仙境奇景。
我國室內熏香習俗最遲在戰(zhàn)國時期就已出現(xiàn),熏香器物名為熏爐、香爐。古人使用香料舉行祭祀活動、敬奉先祖,同時香味又可以驅逐蚊蟲、凈化空氣、除潮去濕、治療疾病。西漢之前,人們使用茅香,即將薰香草或蕙草放置在傳統(tǒng)的豆式香爐中直接點燃,雖然香氣馥郁,但煙火氣很大。西漢武帝時期,高級香料從南海地區(qū)傳入中土,包括龍腦、蘇合、乳香、安息香等多種,如廣州西漢南越王趙昧墓中就出土了產于歐洲紅海沿岸的乳香香料。因傳入的香料為樹脂類香料,可制成香球或香餅,放置在其它燃料上熏燒,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用香方式,香料的使用由“燃”向“熏”轉變。香味濃厚,煙氣不大的特點使得熏香這一習俗得到普遍推廣,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
二、博山爐的源起
博山爐出現(xiàn)于劉賀所在的西漢時期,作為一種典型的熏香用具,因其上部高而尖的蓋子雕鏤成重疊的山巒形紋飾,飛禽走獸間雕其中,象征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宋代呂大臨在《考古圖》中說道:“博山香爐者,爐像海中博山,下盤貯湯使?jié)櫄庹粝?,以象海之四環(huán),故名之?!笔褂脮r把爐蓋打開,放入香料,點燃香料后,青煙從山間隱藏的孔洞中裊裊飄出,繚繞爐體,形成了一種山景朦朧、群山靈動的效果。下面的承盤為圓形,盤中放水,一方面有助于香氣的散發(fā),另一方面有專家猜測象征大海,與爐體象征的海上仙山相呼應。
漢代焚香器物品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博山爐恰是熏香文化發(fā)展到特定階段與社會精神信仰結合的產物。博山爐相較于早期豆式香爐爐體加深,適合放置更多的香料,上部高而尖的山巒形爐蓋,點綴其上的細小出煙孔,可使煙氣慢慢散發(fā),形成山巒云煙環(huán)繞的氛圍,如同仙境,這種造型特點正與漢代讖緯神學和羽化升仙思想相契合,是古人精神追求在生活器具上的生動體現(xiàn)。
秦漢時期,神仙方術文化盛行,人們特別是上層貴族階層對長生不老和神仙之術有著執(zhí)著的渴望,大都信奉羽化升仙、祥瑞迷信之說,形成了這個時期獨特的精神面貌。
在這套信仰體系中,海上三山——蓬萊、博山、瀛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史記》記載:“此三神山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為了求得長生不老之術,漢武帝就曾派方士入海去尋找蓬萊山上的仙人?!逗鬂h書》載:“漢自武帝頗好方術,天下懷協(xié)道荻之士,莫不負策抵掌,順風而屆焉?!??博山爐正是在這種神話世界觀的社會風氣影響下產生,并成為一種社會時尚,與社會地位、個人品位相關聯(lián)。
漢代出土的帶銘文博山爐中,多以熏爐命名;漢代文獻中也沒有見到“博山爐”的名稱。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漢代,“博山爐”這一稱謂還未明確,與普通熏爐一樣,統(tǒng)稱為“香爐”、“薰”、“薰爐”等。如出土于陜西的鎏金銀竹節(jié)熏爐在其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三十二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涂竹節(jié)熏爐一具,并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有關“博山爐”名稱的最早記載是晉代葛洪所著的《西京雜記》。到了唐代,“博山爐”這一叫法已經(jīng)很普及,很多的詩詞中都出現(xiàn)過這一名詞。最有名的是李白《楊叛兒》:“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凌紫霞”。
據(jù)文獻記載,漢武帝時有專門的官方制銅機構——左尚方、中尚方、右尚方,生產的銅器種類很多,其中爐的產量很大?!般~器工藝已向日用器皿發(fā)展,......盤、洗、熨斗、燈、爐、銅鏡,都是這時流行的產品。”①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經(jīng)濟發(fā)展,手工業(yè)得帶了迅速發(fā)展和繁榮。生產力很高,工人數(shù)量也大,如采銅,每年即有十萬人以上。《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安巧手丁緩者,……又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為機環(huán)轉之者,運四周。”“丁緩做九層博山香爐,鏤以奇禽怪獸,窮諸靈異,皆自然運動?!笨梢姴┥綘t在當時制作十分精巧?!段骶╇s記》一書中還有漢元帝皇后趙飛燕的妹妹送其“五層金博山爐”的記載,顯示出當時博山爐是上層社會中流行的生活用品。
博山爐出現(xiàn)后,逐漸成為兩漢時期熏爐中的主流,在全國各地推廣,時間越晚所占比例越高。“最早的博山爐就是在長安皇室中產生,而后經(jīng)過文化傳播為各地皇族與各級統(tǒng)治者所喜愛和采用,逐漸遍布全國?!雹谀壳翱脊虐l(fā)掘出土了為數(shù)眾多的漢代博山爐,最早出現(xiàn)于皇室貴族,多為銅質,流行于上層社會;后期由于社會風氣等影響更多見于平民墓葬,以陶質為主,由此也體現(xiàn)出博山爐自上而下的傳播路徑。
三、博山爐紋飾意義
博山爐作為兩漢時期考古出土較多的藝術品,它代表了漢代熏香器具造型藝術的最高水平。“整個藝術發(fā)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程度的發(fā)展史,而認識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雹蹪h代人對藝術方面的欲望和需求,通過博山爐造型與紋飾來實現(xiàn)。紋飾自產生起,就為人類服務,滿足人們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紋飾不但是一種審美形式,同時還具有更復雜的特定含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是遠古以來人們長期的審美積淀的結果。博山爐紋飾題材以云氣紋、仙人、神獸紋、山形紋為主,既包含了現(xiàn)實題材也有幻想題材,這些題材具有明顯的象征意義,始終是在表現(xiàn)漢代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漢代讖緯神學的興起,厚葬之風的流行,反映在工藝美術上裝飾題材上,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一類內容占有極大比重。”④在漢代人的精神世界中,仙人、神獸、山川、云氣等均是他們所向往的對象,并且圍繞這一精神目的去裝飾博山爐。
在題材、造型方法等各個方面,主要是通過這些紋飾所產生的環(huán)境氛圍來營造所需要的場景,從而實現(xiàn)精神上的滿足感,最終達到以羽化升仙目的。博山爐紋樣中呈現(xiàn)出的裝飾法則及視覺效果,不僅具有較強的形式美學特征,還具有較強的意蘊美,美學境界極高。是漢人精神世界的物化表現(xiàn)。
四、結語
博山爐是熏香文化發(fā)展到特定階段與社會精神信仰結合的產物。博山爐作為生活用具,內在更多的是的物質文化內涵,這對于漢代社會文化研究有著極大意義。工藝精良的博山爐,鏤刻花紋造型極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漢代人在使用博山爐時不僅可以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時也得到了審美上的滿足。
注釋:
①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中國出版集團,2010.
②王龍.山東地區(qū)漢代博山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③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④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上海:中國出版集團,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