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輝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加重了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一年級就有古詩文,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學習古詩文僅靠教讀教材中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老師們?nèi)ァ凹哟a”。如何選取國學經(jīng)典篇目作為課堂的補充,如何根據(jù)教材找出國學經(jīng)典篇目補充的切入點,如何教會學生習讀國學經(jīng)典的基本方法,讓語文課的國學經(jīng)典習讀向課外延伸,向?qū)W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國學經(jīng)典篇目擇取策略
國學經(jīng)典篇目的擇取,首先,從內(nèi)容上要充分體現(xiàn)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最新目標,要能夠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服務。其次,可按照先體裁、后篇目的做法,把不同體裁劃分到不同學段,再在某個學段某個體裁中高低搭配安排篇目。另外,體裁要多樣化,從《詩經(jīng)》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可。最后,選篇要與小學生的自然、歷史、社會和人文認知力相適應,貼近學生的生活,不選生僻篇目,學生容易入門,更易學懂,漾起心靈共鳴,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國學經(jīng)典篇目的興趣。按小學不同學段、體裁可這樣劃分:中低段可選擇古風、民歌、律詩、唐宋古文等;中高段可選擇諸子散文、兩漢論文、唐宋古文、明清小品、絕句、詞曲等。
二、國學經(jīng)典篇目補充、找尋策略
教師應挖掘蘊含在教材文本中的自然、歷史、事件、人物、形態(tài)、景致、思想、品質(zhì)、情感、觀點、感受、表達手法等要素,然后依照單個或多個要素篩選匹配對應經(jīng)典篇目。在教材中找尋切入點,不一定是課文文本,它可以是語文園地中的內(nèi)容,也可以是識字課和拼音教學中的內(nèi)容。比如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可以是以下切入點:識字課《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日月水火》《對韻歌》《日月明》《升國旗》,拼音教學《ɑneninunün》中的《家》,《快樂讀書吧》中的《讀書真快樂》,《和大人一起讀》中的《剪窗花》,課文中的《江南》,以達到學生對漢字演變的了解、對《聲律啟蒙》《漢樂府》等經(jīng)典篇目的積累。
三、國學經(jīng)典融入策略
針對每一個切入點,教師要擬定哪些篇目需要引入課堂來完成,哪些篇目是放在課后推薦習讀的。學生在課后順著教師引導的路徑習讀經(jīng)典篇目,還可依據(jù)自身情況和興趣,在推薦范圍內(nèi)自主選擇習讀。如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課《春夏秋冬》,描繪出一年四季風、雨、霜、雪自然規(guī)律和現(xiàn)象,以及各種生命活動景觀,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自己是生活在一個萬物變化都有著各自規(guī)律的自然世界中,世界看得見、摸得著、嗅得到,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以初立唯物世界觀。在確定該文本的經(jīng)典篇目切入點時,可從最直觀的“感受”要素做起,提出設問:一些古詩文也記錄了古人對四季景象的描繪和感受,你想知道古人眼中的四季景象嗎?古人的感受與我們是一樣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閱讀一篇古詩吧,你將得到答案。以此引導學生思維,課堂自然過渡到該切入點擬引入篇目的場景。在這里引入唐代高駢的《山亭夏日》,讓學生穿越千年,一覽唐代詩人筆下的夏日景象,與古人來一場夏日心境相通,豈不快哉!學生課后還可以從“品質(zhì)”要素角度習讀宋代王安石的《梅花》,反復吟誦、揣摩、感受王安石筆下冬日寒梅的風骨和傲氣,并為之熏陶。
部編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作者是葉圣陶先生。文章前部分抓住荷花的葉和花自下而上對水中荷花的形態(tài)展開了素描,因為在作者眼中,那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畫。文章后部分寫的是作者池邊賞荷的心境,那由景而生的心境被描寫得極為傳神。賞荷,景入眼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在確定該文本的經(jīng)典篇目切入點時,從“形態(tài)”要素看,可以習讀魏晉樂府《青陽渡》;從“景致”要素看,可以習讀南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從“形態(tài)、品質(zhì)、情感、觀點”等要素看,可以習讀北宋周敦頤《愛蓮說》,還可以習讀其他花卉的詩文片段,如三國曹植《芙蓉賦》。
四、促進融合之教師策略
促進國學經(jīng)典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教師是關鍵。小學階段的語文重積累,讀和背最重要,國學經(jīng)典詩文習讀更是如此?!皟和恼Z文”怎么教?于永正老師說:教兒童學語文,靠的不是技巧,不是多媒體,是示范,是功夫和耐心。要做好一個示范,語文教師要博雅一點,少看微信,多讀書,豐富了自己,也給學生做個榜樣。還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自己要反復吟誦把握好經(jīng)典篇目的聲調(diào)和語氣節(jié)奏,準確把握經(jīng)典篇目的字、詞、句、段的含義,深悟其中之意境。一手工整的板書,一句形象的比喻,一次聲、韻、情并茂的領誦,都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另外,經(jīng)典篇目不宜講得過于精細,把握整體即可,這樣也給學生的思想、思維留出一些自由空間。落實國學經(jīng)典與語文教學的融合,我們可以把“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即教師在課堂中拿一篇經(jīng)典古詩文做例子來傳授閱讀方法,然后再拿一篇經(jīng)典古詩文讓學生在課中自主閱讀,進一步熟悉方法,最后教師推薦國學經(jīng)典篇目,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課外習讀古典詩文。小學階段,教習古詩文的目標是學生能背讀,能知曉整篇詩文表達的含義,能體會通篇的一些意境。教習重點不在字詞,而在句段篇。當然,低中高每個學段學習經(jīng)典古詩文的要求不一樣,低段以吟誦積累為主,中段加進對經(jīng)典古詩文篇目的內(nèi)容賞析,高段再加進對作者表達方式的學習與借鑒。
注: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2017年度)“國學經(jīng)典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研究與實踐”資助(課題編號:XJK17BZXX015)。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子弟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