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一、從題目抓住題材
即題目寫的是什么題材。主要有:愛國愛民、憂國傷時、建功立業(yè)、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孤高傲世、傷春悲離、惜別懷友、羈旅思鄉(xiāng)、思親懷人、即事感懷、詠物言志、借古諷今、懷古傷己、思慕田園、隱逸山水、行役戍邊、參禪說理、人民疾苦、勞動生活等。需要注意的是,對于一些詠物詩,要聯(lián)想到有關背景,思索它是否是借物詠懷或托物言志。
例如:
夢微之①
(唐) 白居易
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注:①微之,指詩人元稹。
問題: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從題目上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首思念友人的作品,再結合詩句,通過詠物、回憶、寫夢來表達思念之情。
答案:詩用故人入夢書寫對元稹的關切思念之情。
二、從關系分析技巧
關系,即詩文中材料和材料之間的相互組合關系。因為詩詞講究簡潔、凝練,又受詩句長短限制,所以在詩詞中,材料之間的關系更多地體現(xiàn)為詩句之間的組合關系。這種關系其實就是寫作技巧,即表現(xiàn)方法。
例如:
采桑女
(唐) 唐彥謙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
注:①初眠:蠶蟲蛻皮期間不食不動稱“眠”。七日一眠,經過四眠,才吐絲結繭。
問題:作者運用了描寫人物的哪些方法來刻畫人物,請結合全詩分別舉例說明。
解析:描寫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動作、心理、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手段,結合詩中的“手挽長條淚如雨”和“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絲”可知本詩使用了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手段。
答案:①動作描寫:“手挽長條淚如雨”,寫出了采桑女辛勤勞動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態(tài)。②心理描寫:“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點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絲的焦慮之情。
三、從褒貶辨別傾向
褒貶,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這一點可以從詞語的褒貶中流露出來。
例如:
梅花絕句
(南宋)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問題:這首詩從哪些詞語中可看出作者流露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詩人聞說梅花盛開,冒著嚴寒去賞花,驚奇地發(fā)現(xiàn)滿山的梅花盛開,卻做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就是“化身千億”,至此感情完全顯露。
答案:從“何方”“化身千億”等詞語可看出作者的癡情狂態(tài),欲站在梅花樹前盡情欣賞,表達了對梅花盛開的驚喜之情。
四、從辭色把握風格
辭色,即詞語傳達出來的各種色彩。包括:1.感情色彩,像褒貶(贊美、批評)、冷暖(悲喜)等;2.性格色彩,像顯隱(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剛柔(豪放、婉約)、莊諧(嚴整、幽默)等;3.語體色彩,像文白(文采絢麗、文采樸實)、散整(句式錯落有致與整齊有力)等。風格即由選材、表達、語言等方面綜合形成的藝術特色,如雄渾、曠達、豪放、俊逸、樸實、沖淡、沉郁、悲涼、清新、婉約等。要把握風格,就要特別注意詞語的性格色彩和語體色彩。
例如:
湖洲歌(其六)
(南宋)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問題:分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汪詩中的“不盡頭”“燕云”“夕陽”“寒鴉”“目斷”等,冷暖、語體色彩等都在給人傳遞傷感的情緒。結合注釋的背景可知,詩人是在表達一種家國之痛,與蘇軾對英雄人物的呼喚自然不同。
答案:“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fā)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xiàn)實。蘇軾的詩句則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再的感慨,側重懷古。
五、從冷暖體味悲喜
“墨分五彩,詞含七情。”冷暖,是從色彩學的角度將詞匯分為兩大情感色系,以體味詩詞文賦中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是悲傷,暖色調詞語傳達出來的多為喜悅。當然,詞語表達感情多因境而變,婉轉曲折,風情萬種,閱讀時應深加體味。
例如:
絕 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問題:一二兩句寫景中哪些詞語傳遞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解析:這里主要指運用了帶有色彩的詞語,詩歌中形象的色彩往往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
答案:“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色彩,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傳達出作者無比歡欣的心情。
六、從背景聯(lián)想意圖
背景,包括作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思想背景,前者是“文為世”的反映,后者是“詩言志”的表現(xiàn)。所以,要很好地理解一首詩詞,一定要聯(lián)系有關背景。
例如:
書邊事
(唐) 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注:唐朝自肅宗以后,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所占,大中十一年,吐蕃將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邊塞地區(qū)又出現(xiàn)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
問題: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解析:仔細看注釋,聯(lián)系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結合詩歌的內容,可得出答案。
答案:全詩表達了詩人渴望民族安定團結的愿望。
七、從尾句了解主旨
許多詩詞,往往在最后一兩句升華,較為鮮明地表達出主題來。所以,應注意末句,從末句把握詩詞的主旨。
例如:
題 畫
(宋) 李唐①
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燕脂②畫牡丹。
注:李唐,宋代畫家,他初到杭州時,靠賣畫糊口,但當時之人多崇尚艷麗的花鳥畫,無人賞識他的畫。②燕脂,即胭脂,畫畫的紅色顏料。
問題:詩的三、四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解析:前兩句寫景、評論,說掩映在云霧中的山村、雨水沖刷過的河灘具有一種朦朧美,村子在云霧中隱約可見,河灘被雨水沖刷之聲隱約可聞。后兩句才點明觀點。
答案:諷刺(幽默)中透著憤怒(憤激、憤慨)之情。這是反語,意思是說,早知道我的畫不被人欣賞,就多買些胭脂,濃墨重彩地去畫人人都喜歡的牡丹了。既是諷刺“時人”不懂得欣賞自己的畫,更透著一種憤激之情。
八、從整體品評意境
意境,是指由言、景、情、意和諧統(tǒng)一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只有從整體上品評詩歌的言、景、情、意,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意境。
例如:
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唐)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
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注:本詩作于詩人被貶永州之時。西園在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問題:結合全詩,說說詩的前六句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
解析:從景上看,“露”是“墜”的,“月”是“寒”的,“泉”是“響”的,“鳥”是“喧”的;從心情上看,是“寂寞”的。據(jù)此,可以分析出作者營造的意境了。
答案:營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