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小平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強化培養(yǎng),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至關重要。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為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利用先進技術,配合趣味性的教學手段,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成長需求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激發(fā)其思維的創(chuàng)新力和想象力,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將自主學習模式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促使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目標順利實現的必備條件。本文從幾個角度,對數學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簡要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自主學習模式;策略;探究
引言:
素質教育理念和創(chuàng)新教育要求為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必須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出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指導學生明確自身未來的發(fā)展目標,從而真正展現出小學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最大價值。自主學習模式的引入,不僅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還可以鼓勵學生在探索中實現無限潛能的深入挖掘,彰顯出人生的最高價值,進而更好的實施社會全能型人才培養(yǎng)計劃。
一、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在以往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路局限性較大,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灌輸式教育,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質量難以強化提升,這對于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啟發(fā)是十分不利的。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的智力發(fā)育尚未成熟,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對一些復雜、多變的理論知識點無法實際掌握,如何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很難實現根本進步的。鑒于此,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階段性需求,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數學教材知識進行分類簡化,將一些學生能夠理解,并且產生強烈探究興趣的內容進行突出,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率[1]。自主學習是小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發(fā)展的基礎,自主學習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完美配合,只有指導學生學會協同合作,才能夠真正開拓數學教學改革的新局面。例如,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課后任務,然后將學生分組,讓學生在課后以小組的形式來對這些問題加以解決。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僅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認知模型。
二、數學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部分數學知識,雖然不能夠單純地通過教師的講解使得學生很好地對其進行理解,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和操作,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從而也就能夠更好地學習數學。例如,在進行《三角形》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三角形的基本知識,然后再讓學生依據三角形的這些特征來找到現實生活中的與之對應的一些物體,這樣就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三角形的認識,同時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后,學生也會更加自覺地將數學與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結合,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轉變角色突出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是跟著教師的節(jié)奏走,不知道自己怎么學習,所以學習的效果很差。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必須要改革。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但是并沒有付諸行動,現在我們就要徹底改變這樣的弊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興趣才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提升,這樣獲得的學習效果才是我們愿意看到的,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國家、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例如,我們在講到《簡單的幾何圖形》時,可以提前通知學生:下節(jié)課上課的時候要找學生自己上講臺講課,要求他們必須在課下準備好需要的材料和幾何圖形,講課的方式沒有限制,想怎樣講都可以,只要能講清楚就行。這樣的話,學生為了講課的時候更順暢,把所學的內容講明白,就會在課下先預習所要學習的內容,即“備課”。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學自己講,教師只負責指導。
四、課程評價方式
應用自主學習策略的另一項重點內容,就是課程評價方式的改革。傳統的期末考評方式,往往不能更好地推動自主學習策略的開展,因為利用期末試卷對學生進行最終評價的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和教師忽視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急于尋求結果并進行應試演練,容易陷入傳統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只有改革課程評價方式,重視效果評價和階段性評價,才能更好地實現自主學習[2]。效果評價包括學習者的自我評價、小組其他成員對自己的評價、自我學習能力的測評以及在團隊中的貢獻評價,等等,階段性評價即注重每次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價,而不是以一次期末考評來決定評價結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就應該及時做好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并讓學生養(yǎng)成及時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的習慣。
五、充分利用問題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征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以培養(yǎng)。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例如,在進行乘法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每盒牛奶5元錢,如果你一共要買8盒牛奶,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這個問題同時也是小學生會遇到的生活場景,在提出了問題之后,讓學生來對其進行探究,學生會依據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對其進行解決,所以他們一般都會通過加法的方式來計算出一共需要花費多少錢,然后教師再向其進行介紹如何通過更加快速便捷的方式來進行總價格的計算,然后引入乘法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感覺到在這種情況下運用加法計算是十分復雜的,而在此時教師再向其介紹一種更加方便的計算方法,就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這種方式感到好奇,進而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對其進行研究,同時也在無形中使得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
結束語
總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對現在和將來的學習都大有裨益。學生只有養(yǎng)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才能自主創(chuàng)新、探索,才能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才能為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倪中新.自主學習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5)161-162.
[2]王君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學周刊A版,2015(05)97-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