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奕晗
這次的封面報道里,33歲的向佐很多次提到名字。他說自己是個沒有名字的人。這個名字既是一個人的身份符號,更是一個人的自我存在感。
在人們眼中,向佐永遠是“向華強的大兒子”,從出生那天起,這就是他必須心甘情愿接受的宿命。而長大后,父子倆一起拍攝雜志封面,標題是《向華強攜子出山》,名字是爸爸的,他是那個“子”。始終活在聲名顯赫的父輩光環(huán)下,卻又是他不甘接受的。
這或許是所有“二代”都不得不面對的窘境,包括向佐,也包括竇靖童、趙又廷、曾國祥、謝霆鋒、劉雨霖,以及更多父母成就斐然的孩子。生長于這樣的家庭,很多東西與生俱來:聲望、財富、名氣,或是兼而有之。他們是幸運的,因為如果按照坊間流行的“起跑線”的計算法則,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他們?nèi)松钠瘘c就更高。
但天賦有時候格外沉重,來得太輕易,就要花更多力氣支付代價。做得好,有人會說靠父母蔭庇;做得不好,言論更是來勢洶洶:“向華強用了幾個億,請了這么多大咖來捧你,你怎么看?”—正如日本“父親”山本耀司告訴他的,你要學會與這種沉重作斗爭。
“當你想干這一行的時候,永遠提的是你爸?!毕蜃粽f,“我肯定會因為我自己的名字努力,我必須比常人付出兩三倍的努力,才能讓人看到我。”
他所在意的名字,其實更像是名分。他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被人看見,并不惜為此做出最大可能的改變。這直接體現(xiàn)在身體上。這個少年時代體重240斤的小胖子,25歲開始練武。6年之后,他徹底改變自己的身體,成了圈里著名的“肌肉男”。
這是向佐第一個“名字”,他想讓公眾放下成見,通過最直觀的方式發(fā)現(xiàn)標簽之下他的真實面目。
在媒體關于“逆襲”的描述中,他努力掙脫父母的呵護,沒有因為家庭富足甘于成為游手好閑的二代。那時的他急切想要脫離父母,剪斷那根連接他家庭背景的臍帶,成為向佐,而不是誰的兒子。
但名字終究是父母給的,是對新生命的期待,更是家族血脈的延續(xù)。
2017年起,隨著事業(yè)上能見度的提高,過去向佐想證明給父母看的念頭一直在減弱。家族名望和自我實現(xiàn)并非水火不容—在近乎極端的內(nèi)心斗爭中,他跳脫出來,學著站在黑白之外重新認識自己,接納那個給予他無限榮光也帶給他無盡困擾的家庭。
他越來越以父母為傲,感謝他們的養(yǎng)育和保護,也開始為他們擔心,反思自己過去心態(tài)不好:“脫離又怎樣呢,脫離不了的,生下來就是他們的兒子?!?/p>
這個33歲的男人漸漸意識到,他是向佐,同時也是向華強的兒子。
從男孩到男人,從證明自己到接納自己,這是外表上的更強大,也是內(nèi)心深處的更柔軟。這可以說是成長帶給一個生命的珍貴禮物,也可以說是一個不服輸?shù)哪腥伺c自己生命的和解,時間成了最好的解藥,向佐如此,其他人亦不例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