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該埋怨一個死去的士兵
什么也沒有留下
陽光活著
風還在動
日子界碑一樣站穩(wěn)了腳跟
白紙 裁紙刀 復寫紙 直尺
這是我當年作為連隊文書
抄寫花名冊的必備工具
今天我要再次履行
一個連隊文書的職責
我要用三十年前的書寫方式
書寫你們的名字
我要把你們復寫成三十前的樣子
我要一筆一劃一絲不茍地寫
我要把你們沉睡的名字寫活
我要讓你們碎了的名字
整整齊齊列隊
請老連長按著這個花名冊
再點一次你們的名字
我仿佛聽到隊列中
那些空了的位置上
回聲四起——
他一絲不掛
我仍然一眼認出
他是一位老兵
在浴池邊
在一群男性裸露的軀體中
我絕不是從他身上
那些傷疤判斷出他的身份
不是,絕不是
在光滑綿軟的人群中
一個老兵與其他人
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
他有一根骨頭
一根倔犟的脊梁骨
如一尊裸雕
始終堅挺著
留存 緩運 攜行
每個士兵上前線
都把自己的財物
分為三份
攜行的是生活必需品
如身體的一個部分隨時跟著走
緩運的是可以暫時離開主人的物品
如同一次小別
比如夏季里那些為秋季冬季準備的著裝
一個戰(zhàn)士的全部財產
三分之二跟著上了前線
留存的實際上并沒有什么貴重的東西
對于一個上了前線的士兵來說
只有那一封含淚放進留守包里的遺書
是最值錢的家當
那時候我們都躲在山洞里
只有目光伸得很長
但對方看不到
當他們躲躲藏藏向我們摸過來
我們就把他們套牢在準星里
于是那個人死了
死的時候好像還喊了句什么
但我們無法聽清
但我們都知道他想說什么
因為 我們都是軍人
戰(zhàn)場是一張被戰(zhàn)火烤焦的稿紙
戰(zhàn)壕是一首縱橫交錯的詩
戰(zhàn)士 是一個動詞
攻 勢如破竹
守 堅如磐石
老山
是一本厚厚的兵書
一部用戰(zhàn)士的青春和生命
寫就的傳奇
膠林留下血與火的彩色插圖
山巒刻下深沉題記
我讀著它
沿歷史的蜿蜒
走向戰(zhàn)爭 走向壯別
走向炮聲和槍聲合奏的英雄交響
去開采一片燃燒的感情
職責
構成戰(zhàn)士獻身的使命
二十歲倒下了
倒下了一片綠色的希望
倒下了萬般甜蜜的憧憬
但卻沒有凋謝的遺憾
而是倔強地仰起
信念的頭顱
默默地以自己生命的色彩
點綴共和國的安寧
一座座墳塋 一顆顆
鮮血浮起的星星
那在天空下列隊的墓碑
是一條條豎著的銀河
是一個個戰(zhàn)士
用忠誠和無畏
熱愛和仇恨
寫下的
滴血的驚嘆號!
站在二十歲花開的地方
云南蒙自
伸手接住我那雙受傷的翅膀
把我的青春存放半年之久
卻沒有讓我行走半步
至今也不知道那個叫“138”
后來又改名叫“68”的居所
到底長得什么模樣
多少年來 云南蒙自
就像一句被推遲書寫的詩行
還沒有從我筆下
破土而出 吐出兩片新芽
但我至今仍記得那個軍醫(yī)
手握一把鋒利的手術刀
切開我的身體
如同我的父親在他的土地上
用世代相傳的手藝 挖開一條溝
播下幾粒飽滿的麥種
蒙自 你是多么熱烈啊
當我乘一只鐵鳥
穿過你當年燃燒成火焰的云霞
迫降在你的懷抱 你用山歌
用五彩的民族服和石榴
用辣子 用你如情絲拉也拉不斷的
過橋米線 為我接風洗塵
可我就像一棵樹被戰(zhàn)爭伐倒了
只能成為你的一個過客
把一聲呻吟 一滴淚
留在你溫暖過我的胸膛上
我是被另一只鐵鳥運走的
我從此只記得你
長滿香草和花蕾的名字
從此只能千百次地念叨:
蒙自 蒙自 蒙自……
你給我一刀又一刀劇烈的痛
也給了我一針又一針
溫柔的 深深縫進記憶的愛
作者簡介:陳燦,男,安徽懷遠人,現(xiàn)居杭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80年代初隨部奉中央軍委之命赴云南老山前線參加西南邊境防御作戰(zhàn)并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戰(zhàn)斗中負傷后,在長達二年半的治療過程中,仍躺在病床上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被譽為“戰(zhàn)士詩人”。曾在《解放軍文藝》《解放軍報》《人民日報》《人民文學》《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作品,著有《陳燦抒情詩選》《撫摸遠去的聲音》《士兵花名冊》《硬骨男兒》等詩集和長篇報告文學。作品曾獲《詩刊》獎、《人民文學》獎、全軍優(yōu)秀圖書提名獎、徐志摩詩歌獎提名獎、《解放軍文藝》和《詩刊》聯(lián)合舉辦的紀念建軍九十周年軍事題材詩歌大賽獎等全國獎項四十余次。浙江省和杭州市作家協(xié)會曾先后三次召開過陳燦作品研討會,多次被杭州市作協(xié)評為年度“優(yōu)秀作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