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晴
隨著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打地鼠”式政策范圍的擴大,2017年的“金九銀十”已不可期。
十一黃金周一直都是房地產(chǎn)市場重要銷售節(jié)點,然而2017年隨著樓市“打地鼠”式調控政策的不斷升級和居民住宅消費能力的一再釋放,整個市場的成交量也已今非昔比。2017年的“金九銀十”已不可期。
政策再加碼
黃金周前夕,各地再次掀起一波房地產(chǎn)調控政策發(fā)布高潮。
9月下旬,長沙、重慶、南昌、南寧、西安、貴陽、石家莊、武漢、無錫、桂林等10個城市紛紛出臺調控政策。
各地政府釋放信號的意圖十分明顯。一方面,離2016年黃金周調控周已過去一年,供需雙方逐漸適應了調控的節(jié)奏,不少開發(fā)商選擇捂盤以待政策松動,市場上也開始出現(xiàn)不少聲音認為,此輪調控在經(jīng)濟下行的壓力下行將結束;另一方面,恰逢傳統(tǒng)“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在市場預期尚未完全扭轉的情況下,如果再次出現(xiàn)供需兩旺的地產(chǎn)銷售黃金周,可能會帶動房價的復蘇。
因此,從這一波政策的出臺來看,政府有意傳達出了堅定調控不放松的信號,要嚴防死守炒房投機行為卷土重來。
從各地出臺的政策內容來看,主要以限售為主,10個城市中有7個城市限制了住房轉讓,其中限售期最長的為石家莊,擁有3套住房的8年內不得上市交易。限售政策主要目的是打擊炒房者,在不傷害剛需購房的同時,降低商品房的流通速度,與“房住不炒”的主基調較為契合,因此受到多地政府的追捧。
此外,近期加入調控的多為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如貴陽、桂林均為2017年首次發(fā)布調控政策。究其原因,本輪房地產(chǎn)周期由全面去庫存開始,在降息降準的刺激下,熱點城市房價自2015年開始了一輪飛速上漲,而不少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由于缺乏基本面支撐、人口凈流入不足,并未充分享受到去庫存政策的利好,全國房地產(chǎn)市場發(fā)展嚴重不平衡,因此,2016年出臺的政策主要是針對一線及沿海的強二線城市。
從這一年來看,調控效果較為顯著,北上廣深等城市成交與價格均得到了初步控制,但部分中西部二三線城市受溢出效應的影響,加之沒有調控的限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機者進入,大有接力一線房價上漲的趨勢。因此在進入深度調控期后,預計后續(xù)將有更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到調控中。
黃金周遇冷
受嚴厲調控政策的影響,2017年黃金周成交普遍大幅下跌,成為近三年以來最“冷”黃金周。
數(shù)據(jù)顯示,10月1日-7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商品房成交套數(shù)分別為192套、330套、658套、421套,較2016年同期分別下滑90.11%、78.35%、88.16%、40.20%;商品房成交面積分別為1.44萬平方米、2.99萬平方米、3.52萬平方米、4.02萬平方米,較2016年同期分別下滑91.55%、75.98%、91.93%、33.27%。
這是自2014年以來,一線城市黃金周商品房成交量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而2017年則出現(xiàn)了巨幅滑坡,體現(xiàn)出了調控的成效。
二三線城市成交情況相比一線城市略好,但同樣下滑嚴重。
數(shù)據(jù)顯示,30個大中城市中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數(shù)分別為8005套、4064套,同比分別下滑50.23%、71.87%;商品房成交面積分別為,84.69萬平方米、43.0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下滑49.73%、71.76%。三線城市的成交量已回調至2014年、2015年水平。
“銀十”不可期
在2016年下半年密集出臺嚴厲調控政策的情況下,2017年上半年房地產(chǎn)市場并未出現(xiàn)量價齊跌,主要原因在于未被限制的三四線城市對市場的支撐作用。不少觀點認為,這種支撐作用在棚改貨幣化的刺激下將持續(xù)存在。
但目前政府對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的決心依舊堅定,隨著漲哪里限哪里的“打地鼠”式政策范圍的擴大,熱點城市調控將演變成全面調控,屆時三四線支撐將難以為繼,對房價與成交出現(xiàn)反轉的預期也將得到扭轉。整體來看,2017年的“金九銀十”已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