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少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皫觳计洹睘槊晒耪Z,意思是弓上的弦。因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而得名。庫布齊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白治區(qū)伊克昭盟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qū),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這里夏季酷熱,冬季苦寒,一年也只有秋季(9月中至10月底,約40天)氣候溫和,于是,我們在這個最適宜的季節(jié)里走近了它。
行程線路(飛機):重慶→包頭
行程線路(汽車):包頭→七星湖周邊
行程線路(徒步):七星湖→神海子→沙漠腹地→夜鳴沙穿沙公路周邊(庫布其沙漠西線穿越)
人數:10人
方式:重裝徒步歷時:36小時
線路背景: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位于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qū)伊克昭盟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qū),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沙漠徒步的難度遠遠大于正常難度,需提前做好準備。
風光指數:★★★★★
難度指數:★★★★
體能要求:★★★★
危險系數:★★
初遇沙漠
三毛寫道,“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荷西和三毛初識于1967年的圣誕節(jié),1973年結婚定居在了西屬撒哈拉沙漠,1976年出版了那部《撒哈拉的故事》。1年有365天,1天有24個小時,1個小時有60分鐘,1分鐘有60秒……從1967年她認識他開始算,每秒鐘想他1次,也不過是10年、3650天、87600小時、5256000分鐘、315360000秒罷了。
或許這便是工科生的邏輯,尤其是與數字為伍的我而言,如同強迫癥患者一般,不將這堆數字算個清楚明了就總是過不去。
三億多粒沙子,于三毛而言是漫長半生,于沙漠而言卻不過是冰山一角。
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實中面對沙漠的想法。
徒步西線
面對自然,人總是會有些敬畏心的。
庫布齊沙漠一般有三種穿越線路,東線、西線及其他。
最簡單的是東線穿越,起點響沙灣至終點思格貝,直線距離差不多50公里,因為隨時可以補給和救援,是最安全也是人最多的線路。接下來便是西線,起點七星湖至終點夜鳴沙,直線距離與東線差不多,但因為交通和補給相對不便,危險性和不確定性要高些,走這條線路的人就少了許多。西線幾乎囊括了庫布齊沙漠的絕大多數風貌,這點相對東線來說就是絕對的優(yōu)勢了。除了東線和西線穿越,還有一種是真正的深入了沙漠腹地,超過100公里的徒步距離及5天以上的行走時間,讓非專業(yè)人士望而卻步。
我們一行人沒有沙漠徒步的經驗,也沒有專業(yè)徒步的精神,但是大多數人體力都還算不錯,也有一定的徒步經驗,加上這正是9月最好的季節(jié),徒步難度不會太高,我們最終還是選定了西線穿越。走的是西線,在這里就詳細說說西線的情況吧。
出發(fā)之前向導說了一句警告性的笑話:“東線都是人,西線不見人”,以此來告誡我們千萬得緊跟著他,一旦掉隊或者迷路,因為沒有定位設備,也沒有可參照物,救援會十分困難。西線穿越說起來也算簡單,七星湖北大門處下車后,沿著沿黃公路向西橫切4~5公里,接著轉向朝著東南方向行走,路經愛情湖補給飲水,最后達到響沙灣附近的穿沙公路結束穿越,全程約50公里。當然,反穿,也就是從響沙灣走至七星湖北大門也算是庫布其沙漠西線線路。
沙漠徒步線路最大的難度是在沙漠中辨別方向,最好是能夠找到一名向導或者隨身攜帶GPS,糾正偏差。如果僅僅是看沙丘來辨別方向,一定要看著最遠處最容易識別的那個沙丘直線行走,一方面是節(jié)省體力,另一方面也是避免不停地繞圈子。如果途中遇到了障礙物,可能不一定能時時刻刻都見到選定的參照物,那么就必須記得繞開障礙時,如果向左或者向右繞開了多遠,一定要在反方向把偏離的補回來,以免產生誤差。此外,西線和東線穿越都離沙漠邊緣地帶比較近,也可以通過觀察防護林或者信號塔等進行觀察確定方位。
水和安全
沙漠徒步還有一個難點是攜帶著大量的水。這一次,因為我們可以在愛情湖進行補給,為了節(jié)省體力,第一天我的水袋只裝了4L水,第二天則攜帶了6L水。正常來說,如果背水進入沙漠,一個人的水的需求量大約是6L~8L/天。沙漠中白日溫度很高,水分蒸發(fā)量很大,行走時可以在中午12點至14點撐起衣物或者防潮墊等遮陽,暫時休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也避免曬傷。喝水時也要注意小口小口的喝,大約30分鐘至45分鐘一次,這樣才不至于浪費寶貴的飲水。
沙漠里有許多地方是沒有手機信號的,為此我們特意準備了對講機,2~3公里范圍無壓力通話,但出門時也一定要注意保持對講機的電量,以免突然沒電失去聯系。庫布齊沙漠的形狀是窄長形的,如果橫穿途中萬一有意外狀況發(fā)生,應向東走到沿黃公路上,大約4~5公里,行走時間2~3小時左右,很容易便能撤出。因為靠近邊緣,基本上也不用擔心有什么大型野生動物。
其實,在所有帶有危險性的戶外運動中,最重要的一定是安全。無論是線路設計,還是裝備和食物的準備,都是為了安全地歷練自己。
第一眼荒漠
一陣喧囂中,汽車在向導的指引下默默停在了七星湖周邊的沙漠公路旁。
背上行囊,全副武裝,懷揣著“探尋庫布齊”的威武雄壯大步朝前走著。此時,耳旁仿佛循環(huán)著播放“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曲子?,F在想起來,36個小時后走出沙漠時候的茍延殘喘,與初進入時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啊……
2個小時以后,當我喘著氣仍然看見的是四處干枯的樹叢和雜草,心里是無比抓狂的。說好的沙漠呢,說好的連綿不絕的沙丘呢!后來才知道,庫布齊沙漠是河套地區(qū),雨水比較豐沛,有一段相當長的沙漠邊緣地帶,表面上看上去更像是荒漠而非沙漠。
當然,荒漠也有荒漠的美麗,最神奇的莫過于荒漠里四處散落著的植物,這一定是荒漠里的一號主角了。這里有著許多我從未見過的,比如矮小的滿是干枯枝丫的樹木、開著簇簇紫色花朵的灌木叢、沙地里一株株青草、類似于肉肉植物的小草,甚至,我居然還在荒漠中見到了一顆小蘑菇,真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后來,出了沙漠忍不住查詢了一下,那些灌木叢居然叫藏錦雞兒、狹葉錦雞兒、梭梭等等,這名字也太好聽了吧,而且,名不符實,至今都還記得僅穿著襪子踩上去的刺痛感。還有一次,走到一半遇到了齊人高的灌木叢,嘩啦一下臉上被刷了一個小口子。
頑強的痕跡
每次出門總會帶上“十萬個為什么”的我,這次也徹底歇菜了。以往走的地方多少會有些手機信號,準備工作不充分或者對眼前見到的東西不了解的時候,總可以掏出手機問問萬能的度娘。
步入沙漠,最先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爬行的小腳印。腳印會突然出現在某一個地方,沿著腳印尋找十多米后就會發(fā)現它又突然的消失了。這些腳印有大有小,形狀各異,讓我開始聯想著這到底有多少種蟲子頑強的在沙漠中生存。本想拿出手機百度一下,可仍然沒有信號顯示,那就守著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鍥而不舍的尋找中,終于找到了兩種小動物蜥蜴和小甲蟲。他們特別靈活,蜥蜴不過就巴掌大,蜥蜴的爬行速度非常快,顏色和沙漠的顏色很一致,不注意間就會疏忽過去。蟲子就更小了,大概就大拇指大小吧,一般都在沙子表層活動,會突然間從沙子里面冒出來,然后溜掉??赡苁俏覀冞M入沙漠還不深,傳說中的野駱駝卻是從來沒有見到過。
還有沙漠里的青草。第一次在沙漠里見到青草就覺得很神奇,在沒有任何水源的情況下,簇立著那么一兩株青草。我甚至將沙子往下挖了一個小坑,底部的沙子仍然是干干的沒有任何水分,這些青草是怎么頑強地活著呢?每一株青草周圍都有一個圓圈。我真的是一個又笨又執(zhí)著的人啊,傻乎乎地盯著那株草,一直想著,這圓圈怎么來的呢?半小時過去,看見在大風中來回擺動的草葉子才算是想通,原來是葉尖在風中擺動的痕跡,如圓規(guī)一般的,一筆一劃的刻下風沙的肆虐。再次感謝那些無比容忍我的拖沓和旺盛好奇心的小伙伴們,感謝你們沒有催促的一直等著我。
尷尬時刻
因為有足夠的水源,愛情湖邊是一片青草地,扎營就更為簡單和方便了。營地旁還有散養(yǎng)著三五成群的牛兒,自然景象讓人不自覺的心曠神怡。然后,墨菲定律一般的,我一直以來最最擔心的事情,在這個美好的傍晚,終于很不美好地發(fā)生了。
或許是因為沙漠真的太熱了,為了不被曬傷,大家全程都捂得嚴嚴實實的,出汗量很大,所以即使是一個下午不停的喝水,五谷輪回之事一直沒有發(fā)生。然而,這個美麗的時刻,我終于挪步去問向導三急怎么解決啊?他很淡定地隨手指著遠處的沙丘,“去那邊挖個坑,種草,然后埋了?!?/p>
“我去,真有這么不拘小節(jié)嗎!”我原以為至少會用布或者救生毯圍起來一個四面環(huán)形的小帳篷,再用鐵鍬好好地挖一個坑。居然,只是隨意地指了一個沙丘,用手挖一個可能剛挖出來就馬上能被風沙填平的坑……此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崩潰得甚至在想要不就不解決算了。可是,我能忍一個小時,不能忍一兩天啊。
不得不說,人的適應能力真的是無邊界的,尤其是喜歡戶外的驢們。第一次我無比崩潰碎碎念地解決了,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第N次,我已經可以笑嘻嘻地說,“小伙伴們,在前面休息休息等等我啊,我去旁邊種棵草就回?!狈N草,已經成為你懂我懂大家都懂的話了。不過,“西線不見人”,如果在“到處都是人”的東線,想要找一個靠譜的“種草地”也好難的吧。這算不算幸災樂禍?
還有啊,即使是帶著沙套,行走在沙漠里的時候沙子也還是會慢慢進到鞋子里,越來越重。走了幾公里以后,我實在忍不住脫掉了鞋子穿著襪子繼續(xù)走在沙地上。還別說,沙子熱呼呼的挺舒服,腳下也沒那么重了。然后,尷尬的一刻再次出現,傳染一樣的,短短半個小時就能看到整個隊伍里所有人的背包兩邊,雙拉鏈上各自用鞋帶栓了一只鞋,搖搖晃晃,隨著我們前進的步伐前后左右地晃動著。后來,事實證明這并不是一個好主意,雖然腳沒那么重了,但是卻下陷得更夸張,而且,失去了鞋子的保護腳會非常容易受傷,當天晚上破皮又紅腫的腳簡直不忍直視。
沒那么多規(guī)矩
如果說沙漠的邊緣地帶讓我很是無語,那么,跨過邊緣地帶后往中心走的時候簡直讓人絕望。在這里,人只能看見三樣事物:零星的植物、沙內爬行的動物(昆蟲或者蜥蜴)以及連綿不絕的沙丘。其中,99%的時間都只能看見沙丘。1個小時,只有沙丘;2個小時,只有沙丘;30個小時,仍然只有沙丘。這真是一個讓人特別容易審美疲勞和身體疲勞的地方。
當人走在沙子上,軟軟的,膝蓋和小腿都使不上力。攀登沙丘,沙子會隨著前進的腳步向下滑,連帶著人也跟著下滑。而當下沙丘的時候,腳下陷得會更加嚴重,速度越快重心越會偏移,一不小心就得栽一個大跟頭。
進入庫布齊沙漠的第一天,是我們對沙漠感受最多的一天,也是最開心和興奮的一天。說起來也是慚愧啊,這一天里,除了掉隊和缺水(這兩點要是犯了估計就回不來了吧),我們把沙漠里能犯的錯誤全犯了?;蛟S這是第一次進入沙漠里的所有人的通病吧。人生也是如此,哪有那么多規(guī)矩。我一直覺得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人生的路,每一段都有意義,失敗也好,走錯路也罷,人生都不會因此毀了?!?/p>
沒有考慮過節(jié)約體力,我們在連綿不絕的沙丘里向著一個又一個頂峰沖刺,走一步下陷一半,有時候成功登頂有時候也以失敗告終,一路嘻嘻哈哈。也沒有考慮過是不是會摔倒,在下山丘的時候總是奔跑著往下,一不小心就摔一個跟頭,然后七葷八素地一起滾著下了整個沙丘。有時候遇到了一個特別高的沙丘,還會把救生毯翻出來,坐在救生毯上面玩滑沙沖刺著滑下去,那一瞬間,我找到了小時候玩滑梯的感覺。當然,在沙漠里這么干真的是特別浪費體力,也就不到一個小時吧,一伙人都癱坐在了沙地里,一動也不想動了。
第二天的時候,團隊開始進入了二貨模式。走著走著就開始擺拍,比如唐僧師徒帶著白龍馬,又或者各種隱蔽、跳躍和扔帽子等等。體力好的,還會遠遠的找一個沒有足印的沙丘,從后面繞到沙丘頂部裝酷。對了,還有食物,連徒步的中午午休時都要用隨身的爐子燒一鍋開水煮面條吃,別提多歡樂了。也多虧了小伙伴,只要是想吃的,一律背進沙漠。
這里很酷
第一天是稍微輕松和放肆的一天,到達計劃的露營地愛情湖也就10來公里(第二天計劃30多公里),向導便放心地看著我們這么放肆的玩。如果是專業(yè)徒步,這么做就真的是找死了?;蛟S是因為計劃到位,我們到達愛情湖的時間非常好,趕在了沙漠日落前一個小時到達,略微休整一下,剛好可以架著攝影器材拍攝沙漠日落。
遠遠的地平線上的沙丘處,一輪落日與天邊的沙丘形成一個整體,和近在咫尺的愛情湖交相輝映,湖邊上甚至還形成了淺淺的粉色光芒,簡直美呆了。
還有那沙漠的星空。累了一整天,拿出一塊防潮墊并一件厚羽絨服(沙漠溫差大,9月份的晚上溫度會下到5℃以下,提前準備好了防寒衣服),就那么直直地躺在沙地或者草地上。這里的天8點以后就漆黑了,四周非常安靜,看漫天的繁星,有一種我白渺小的感覺,如此靜謐和寧靜,一定可以消除都市里慢慢形成的揮之不去的浮躁。
如果說沙漠有靈魂,那一定是無處不在的無數粒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形容沙漠的美,因為它確實只有沙,無邊無際一望無垠。它是那么的普通又神秘,浩瀚又恐懼。這里永遠只有單調的黃色,太陽升得老高老高,風吹著沙子打在臉上都能感受到那股灼熱,沙丘如同凝固著的海浪,層層疊疊,近到眼前,遠到天邊。走完這段路程,我真的很感謝這一段經歷——庫布齊沙漠很酷,而我們,剛好有空。
小貼士
沙漠穿越攻略
1.沙漠晝夜溫差大,白日里一件T恤已足夠,晚上就得穿羽絨服。帳篷、防潮墊必備,睡袋至少要能夠抵抗-5℃寒冷。
2.攜帶太陽眼鏡、頭巾、沙套、雙杖等。如果帶上相機拍照,還要準備相機保護套。
3.水袋、水壺、水瓶均可,按照4L/日準備。
4.紫外線強,白日行走需穿長袖衣褲,可套上防曬衫。
5.進入沙漠后,背包行走,身體大量出汗,注意定時飲水,每次小口慢咽,不可過量。
6.無向導切記不可進入沙漠,團隊成員不可掉隊,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