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吉復(fù)吉吉
大多數(shù)餐飲人的共識是:噱頭一定要做足,生意才火爆,名聲才容易打響。偏激確實容易出位,但帶來的瘋傳卻也消散得快,遍地餐館門前常張貼的“店鋪轉(zhuǎn)讓”就是證明。
重慶人嗜辣,很多館子就想借此出名,火鍋更是如此。老點的趙二、莽子、大龍、曉宇等都是偏辣的口味,但他們的辣確實是口味如此,并不故意。再后來出現(xiàn)的大虎、牧馬人等就有點比拼哪家更辣的意思。再然后,如今出現(xiàn)的諸如“菊花開”這些,就純粹開始以辣為炒作了。
但面對著誘人的紅湯,不能說“辣”不對,只是單純追求辣就會把路子帶歪,讓人以為重慶火鍋就是個辣,別無其他。其實除辣以外,重慶火鍋還有麻,還有香,還有回甘,還有余韻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很少有人會去鉆研能影響這些口味的因素。不過朱哥是個例外,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過程中仍然保持著傳統(tǒng)老火鍋的做法,堅持不以特辣特麻的噱頭來做名聲,而是默默地做好整體的味道。這味道,初時不覺驚艷,但過后卻常讓食客忍不住回想。朱哥對于店名也沒要求,本來朋友建議取為“豬剛鬣”,套IP抓眼球,可他還是按自己的名字朱國興和重慶的簡稱,取了個“渝興”。
且然說不以辣做噱頭,但不辣的火鍋在重慶肯定做不走。朱哥開店也是要生活,他的首項研究,還是在辣上?;疱伒睦逼鋵嵎趾芏喾N,辣在啃上、辣在喉嚨、辣在肚子里還是辣在第二天早上的衛(wèi)生間,炒料上也有區(qū)別。朱哥的辣,特別在只辣啃,基本辣不到肚子里去,沒有那種吃完火鍋肚子開始翻江倒海的感覺。這是他犟出來的專研成果之一,具體用了哪些品種的辣椒,恕無可奉告,是獨家秘密。
朱哥的另外一項研究成果,就是如何不出現(xiàn)老火鍋的通病——湯發(fā)渾,吃到后頭發(fā)苦。這個就要在豆瓣和其他作料的配比上去下功夫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最終的配比,朱哥最初常邀約朋友試鍋,直到一些朋友見到火鍋都反胃,他終于找到了幾種關(guān)鍵調(diào)料的最佳比例,讓豆瓣和其他的味道互相融洽的配合又不互相影響,隨便如何吃也不得現(xiàn)苦味。
長久的試驗中,朱哥也研制了單屬于此的招牌菜品——招牌鹵蹄花、豬肝、鹵蛋、鹵肥腸、快三秒。說實話,在火鍋里涮蹄花,確實新鮮,但味道真的好。只能說專注的朱哥,對于自己親手鹵制的菜品也有股子執(zhí)拗勁兒。有人曾建議他再去開個鹵味店,朱哥擺擺手,就想操持好這個火鍋店。
傻起辣的做法,其實是最簡單的,就跟穿得暴露就可以吸引眼球一樣,但并不見得的你就是真的姜女。不以惡辣做噱頭的渝興,走了一條不討巧的路,去研究復(fù)合味型的各個方面,把火鍋真正做好吃。費力是費力一點,但吃過的人,卻都能體會。這個年代,連鳳姐都務(wù)實了,芙蓉都勵志了,純噱頭的炒作也慢慢沒那么好忽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