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根菇簡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產技術要點
長根菇屬于中溫偏高型高檔珍稀食用菌,商品名為黑皮雞樅,經濟價值很高,適宜在晚春至秋季大棚出菇,為了提高效益,山東省一些地方菇農在臨近冬季時才將長根菇菌棒進棚栽培,采用燃爐加熱以提高棚溫和地溫,使其反季節(jié)出菇。食用菌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提出了長根菇簡易大棚地栽冬季高效生產技術要點。
出菇前棚溫控制在15~30℃,地溫18~26℃,才利于菇蕾分化,空氣相對濕度60%以上,晴天每天通風3次,每次5分鐘,晝夜溫差控制在10℃以內。出菇后棚溫控制在20~30℃,地溫22~26℃,空氣相對濕度75%以上,陰天不通風,晴天在每天早上通風1次5分鐘即可,晝夜溫差控制在5℃以內,不宜過大。
長根菇大棚冬季生產除晝夜不同程度燃爐加熱提高棚溫和地溫外,夜晚在菇棚外要加蓋用薄膜包套的保溫被,晴天見光增溫時,棚頂覆蓋雙層薄膜,在棚內薄膜下方約50厘米處,橫遮黑色薄膜,既提高吸熱增溫效果,又適度遮陽,防止菇畦表面蒸干。另外,在地面走道上撒石灰粉或草木灰,對改善地溫有利,又能消毒防蟲,也可在菇畦表面及走道上,均勻鋪一層干麥秸,厚約4~5厘米,或覆蓋草苫,以利于蓄熱保溫,也能緩沖出菇后晝夜溫差過大。
冬季低溫條件下出菇,菇畦應設置為凸床式,高出大棚地面,利于增溫。覆土層土壤切勿濕黏,最好用壤土或沙壤土,如用黏性土壤,可加草木灰拌勻,減低黏性,提高透氣性和滲水性,消除板結,但不宜用沙土。覆土表層可用炭化土或復合草炭土,土層含水量不宜過大,用霧化水適量微噴調濕,否則長根菇容易發(fā)黃、染霉、死蕾死菇或菇體發(fā)生量少,出菇不均勻不整齊。
低溫季節(jié)與中高溫季節(jié)水分管理方法不同,不能用澆大水的方式保濕,否則會降低地溫。菇棚加溫后可適當保濕,應在出菇前于晴天噴水,根據(jù)土下菌棒含水量和覆土的黏度來確定用水次數(shù)和劑量,天氣晴好條件下一般一周噴施2次,每平方米的用水量每次不超過0.5千克,陰冷雨雪天氣下不要隨意澆水。應保持土層干干濕濕,水分管理適宜可有效防控病蟲害的發(fā)生。
長根菇采收時將根部一起拔出清除,不要直接掰斷菇根,菌床表面不能殘留菇根和殘菇、死菇,應保持棚內環(huán)境和土層清潔衛(wèi)生。
(萬魯長山東省食用菌創(chuàng)新團隊趙淑芳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