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光燦
同興是我的故鄉(xiāng),其在行政上屬于重慶市北碚區(qū)童家溪鎮(zhèn)。記憶中,屬于同興的有同興場、童家溪、青龍嘴、川主廟……這一連串的地名也涵蓋了我所有的童年時光。如今隨著城市的擴張,同興變成了內(nèi)環(huán),老路上也有了很多新的社區(qū)居民點,但同興老街卻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模樣。
記憶中的同興場與童家溪
同興村落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中期,因場鎮(zhèn)南側(cè)小溪屬童姓家族所有,故名童家溪。同興地處嘉陵江濱,當(dāng)?shù)赝撂禺a(chǎn)品靠船只外運,形成了較為熱鬧的水運碼頭。清朝末期,這里的商人、紳士集資,在場上修建“川主廟”,以“共同集資興建”之義,取名“同興場”,并在廟前立以石碑,碑上刻“同興場”三字。
我家本在公路橋西南頭的高坡上,這里以前是個地主大院。小時候,我常常站在家門前的山坡上,看整個同興場的灰瓦屋頂,鱗次櫛比,看滔滔的嘉陵江水連接著江上灰色的天空,也能看得見童家溪流到嘉陵江出口的那片濕地。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媽媽讓我去街上打醬油、買面條,都要走下一坡長梯坎,穿過公路,才能走到街上。進(jìn)了老街,先往上走,要走到橫街的糧店才能買到面條,有時還要順路再往下走,去河邊茶館叫老爸回家。老爸是如此喜歡那個茶館,于是十多年前我們買下了茶館嘗試經(jīng)營,并取名“老谷茶館”,還特意找頗負(fù)盛名的書法家愛新覺羅·啟驤求了墨寶,懸在茶館的竹梁下。
夏日的清晨,母親總是要到童家溪福善橋下去洗蚊帳,溪水清清冽冽,涼爽宜人。溪邊有很大的巖石,石上有被流水沖出的很多坑凼,但都沒有塵泥污穢,非常干凈。陽光從東邊福善橋方向穿過橋洞照過來,顯得朝氣蓬勃?,F(xiàn)在回憶起來,那里總回蕩著細(xì)微而曼妙的歌聲。孩子們沒有大人陪伴是不能下到福善橋洞下面的,因為那里是一個深潭,潭底有一個幾十米深的洞,曾有人用幾副籮擔(dān)的繩索接起來才探到潭底。通常,我們小孩子會在上游200多米的地方玩耍,淺淺的溪流,有許多石頭,每一顆石頭都很漂亮干凈,很多石頭下都住著螃蟹。再往上游,就沒有人家居住了,溪岸都是灌木和樹林,石頭較少,有幾十公分深十幾米長三四米寬的天然水凼,很適合我們這些不敢在嘉陵江里游泳戲水的女孩。每當(dāng)夏季下暴雨,童家溪會變得有幾分渾濁,但是奔騰咆哮的樣子很是可愛。
童家溪從中梁山向東流下來,流過福善橋再往下,就會經(jīng)過212國道的大拱橋,然后碰上搖錢樹村的大靠背被迫往南一折,又碰上青龍嘴崗,那里有座橋叫緣古橋,又折向東,還是被青龍崗嘴擋住,在折回向北流去,流出青龍嘴崗,再自由自在地經(jīng)過溫柔的蘆葦蕩以及龍脊崗的那一大堆石灘,遙遙裊裊地與嘉陵江匯合到一起。
屬于同興老街的鄉(xiāng)愁
同興老街就依偎在童家溪這個兜形坡地上,背靠搖錢樹村的大崗,坡地最高處有兩尊巨石,狀若伏牛,幾百年來,老街人就把這個地名叫“石?!?。官員們出巡,都是經(jīng)過緣古橋從城里來,往龍溪河(嘉陵江蔡家一段)蔡家高地上去,經(jīng)過石牛,過橋上坡,路過觀音寺。如今巨石尚存,但觀音寺卻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先有無線電六廠,后有宏美制冷設(shè)備有限公司。石牛的不遠(yuǎn)處,有寬闊的石板路,現(xiàn)在還保留著以前的樣子。石板路寬約2米,如此規(guī)模,往日盛況可見一斑。老街的一位姓易的老婆婆說,以往轎夫們都要在石牛前歇腳,不知道是為了敬畏石牛,還是因為登上石牛的山路太過陡峭。再加上石牛處狹窄,不便通行,舊時的官員行到此處都要下轎,于是有了“石牛下轎”的說法和習(xí)俗。
過了石牛就來到了黃家院子,然后是同興的廟壩子。黃家院子已變成了廢墟,據(jù)說揭家藥房當(dāng)年就在這里(據(jù)童家溪鎮(zhèn)志記載:重慶市著名兒童作家揭祥鱗解放前在揭家藥房開設(shè)補習(xí)班)。廟壩子的戲臺早已拆了,唯有兩棵巨大的黃葛樹撐開了綠色的巨傘守護(hù)著老街的壩子。廟壩子是川主廟的壩子,川主廟現(xiàn)在已看不出當(dāng)初的建筑形制,只能從對稱的角度推測出一些端倪。
深深的院落里,竟然還藏有繡樓,四角飛檐,白墻黑櫞,端莊而秀麗。這座繡樓以前曾是糧店。我還記得那個拱門里放置著做面條的機器,到處都是白白的一層面粉。當(dāng)年糧店的小伙子,看上去白白的,衣服也是白白的,我依然記得他戴著灰白色的帽子和兩個白色的袖籠的樣子。
回到橫街,從梯坎往下走,可以下到嘉陵江邊。左邊有構(gòu)造獨特的涼亭。涼亭寬約3米,依街勢向左拐去。下雨時可在涼亭避雨,從涼亭下通行,或是坐在涼亭里做點小活很是方便。在涼亭拐彎處住著我的武術(shù)老師齊先慧,她家也會做包子賣。再往前走一段,60多米的地方,就到了靠近江邊的我家的茶館。繼續(xù)往下就沒有人家了,但有人在靠近碼頭的地方開了家魚館,生意興隆。碼頭是同興和禮嘉之間往來渡船的渡口,渡船一直運營到2016年的4月。石灘上有以前栓船和修船的痕跡。從茶館順著嘉陵江往上走,還有沿江的街道,可以看到有兩口古井,一園一方,方井處還修有向下的臺階,頗有古意。老街的盡頭是同興的老水站,從嘉陵江里抽水上來。小時候,記得夏天發(fā)大水的時候,水管里的水總是渾的,仿佛嘉陵江漲水的指示器。
同興因水而興。如果說童家溪是嘉陵江母親的一條臂膀,同興老街就像臂膀上一條護(hù)圍,靜靜地守候在歲月里。鄉(xiāng)愁被織進(jìn)了老街,每一條巷道,每一坡梯坎,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又密密麻麻、深深淺淺,記憶就在這些紋理里蕩氣回腸,綿延不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