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珩
亞三拿出印著“暢懷利尿、怡神醒腦”的牛皮紙咖啡包裝的時候,我分明感到我靈魂里屬于閩南的部分發(fā)出會心一笑。那種沒有什么不可以混搭的閩南精神,正在眼前這個“宮廟計劃特別包裝”上熠熠生輝。
知道亞三的“流動咖啡館”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在閩南宮廟里喝一杯手沖咖啡”。
逛宮廟是閩南人的日常事。閩南大地不計其數(shù)的大小宮廟在承載信仰寄托的功能之外,更是一境的公共空間與交往空間。常逛宮廟的人,哪天都能遇見幾張熟面孔,與守廟伯公閑聊幾句,就被邀請“來呷茶啦”。雕梁畫棟下,鎏金神像前,幾件舊桌椅,一副老茶盤。香茶傾入杯,兩指輕叩,唇間一抿,既講古事、吹牛皮,也交換消息、聯(lián)絡感情。閩南地界,是屬于茶的語境。
那倘若是,把這杯茶換成咖啡呢?
換成某種程度上可作為西方生活方式代言的咖啡,而且不是速溶三合一,也并非泡好了一壺帶到現(xiàn)場分飲,是把整套專業(yè)設備帶到閩南宮廟里去,在縈繞的香煙與飄飛的金紙焚灰中一絲不茍地制作一杯手沖咖啡,然后像招呼吃茶一樣招呼過往香客來“喝一杯”。來來往往的各位香客,或許剛剛在三寶菩薩、天后娘娘、列位尊王座前虔誠祝拜,抽簽擲筊求過了平安發(fā)財呢!這個場景,無論如何都有一種濃重的魔幻感了。
讓咖啡館動起來,并且流動在閩南的大小宮廟之間。實在叫人好奇宮廟里的手沖咖啡,除了同行的友人以外,萍水相逢的人們接受度高不高?原來被拒絕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但對于亞三和阿梅來說,“宮廟計劃”是他們逛一座閩南宮廟的方式,手沖咖啡是一個與在地的人和事交流的契機。用亞三的話說:“如果有一天你在某個地方見到我的流動咖啡館,請不要羞澀,大膽地上前來索要一杯我正在分享的咖啡吧!”
宮廟計劃
天后宮的流動咖啡館
位于南門一帶的“泉郡天后宮”,對于泉州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存在。我們清晨到時,香客已經(jīng)不少。庭院中鎏金香爐里,虔誠禱祝伴隨香煙裊裊已通天聽過半。南國秋晨難得一點涼意,在日頭升高后,都化作各人額角細密的汗珠消失無影。端起咖啡杯子,心里卻是難得的順意平和,正如這座閩南宮廟給一境百姓帶來的安定。
1.“流動咖啡館”用小電驢載著就出發(fā)了。
2.無論身在何處,都一絲不茍手沖咖啡的亞三。
3 /4.咖啡席只占用了戲臺一個小小的角落。閩南市井常見的紅色塑料暖壺、年代感的帶把茶杯以及從附近老字號林記正泉茂捎帶的綠豆餅,與手搖磨豆機、手沖壺、分享壺、濾紙架、咖啡豆一起放在來自亞三家鄉(xiāng)惠安的紅綠花布上。整個場景奇妙、有趣又意外融合。
5.咖啡席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的上前試探問詢“是不是在擺攤賣東西”;有的武斷下結(jié)論 “肯定是給淘寶拍照片啦”;還有一臉好奇上前圍觀,等到邀請“來喝一杯咖啡”就連連擺手羞澀遁走的;鼓起勇氣品嘗的幾位,則自然而然交流起來,告訴我們不少天后宮的往事。
◎《海峽旅游》X亞三和阿梅
海峽旅游:作為“流動咖啡館”的一個子項,“宮廟計劃”是什么樣的一個計劃?
亞三:說是計劃,其實都沒有真的計劃過。它從開始就不是一個刻意的事。因為經(jīng)常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會帶上全套的手沖設備,在旅途停歇的地方做咖啡給大家喝,慢慢地這件事就定格成了“三爺?shù)牧鲃涌Х瑞^”。在閩南這一帶,就是遇到山海和宮廟最多。我發(fā)現(xiàn)在宮廟里做咖啡很有趣,感覺西方的東西被帶到了一個東方的場景里,好像是在把“喝咖啡”這件事“人間化”一樣。也是去得多了,才開始有“宮廟計劃”這樣一個叫法。
海峽旅游:需要提前多久做準備?每次會持續(xù)多長時間?
亞三:不用做很特別的準備,因為開咖啡館,所以手沖設備是現(xiàn)成的,打包帶上就行。會待上個兩三小時,它是一個很舒服的過程。沒有出遠門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就在泉州市區(qū)的宮廟里做咖啡,就更方便了。
阿梅:對,不是一件麻煩的事。大的宮廟我們可能會借用廟里面的石桌椅,小的宮廟可能就在廟門口找一個合適的角落。我們會根據(jù)環(huán)境稍微做一個布置,然后向廟里借電燒水。更近的話,我們也可能會帶保溫壺。
海峽旅游:每次去宮廟手沖咖啡,進行得順利嗎?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亞三:最大困難就是沒有人愿意接過去喝吧(笑)。在閩南你招呼別人喝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換成咖啡就不一樣。他會覺得他從來沒有喝過這種東西,會去想你是不是會抱有其他目的。你明白吧?就是那種閩南式的,羞澀地笑,然后很客氣地拒絕你說“不用不用”。
海峽旅游:很好奇送出去的第一杯咖啡是給誰?他喝完有什么評價嗎?
亞三:應該是在富美宮,有一位打牌的老人家。他年輕的時候接觸過咖啡,所以接受起來比較容易。泉州是僑鄉(xiāng)嘛,他就回憶起來年輕的時候有親戚從海外帶咖啡回來,那時候他喝過,記憶里面是什么味道,跟現(xiàn)在的不太一樣之類的。就很自然地交談起來。
海峽旅游:希望參與的人得到什么樣的體驗?
亞三:“宮廟計劃”其實是我們逛宮廟的一種方式。我們希望把分享手沖咖啡作為一個契機,和宮廟里的人打招呼,去了解這座廟,去聊這座廟甚至是這個地界的故事。手沖咖啡是一個溝通交流的媒介。然后我自己其實一直在思考,咖啡給人一種“高貴”的印象,是不是因為它離local的生活太遠了。我希望在“土”和“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希望把咖啡送到那些不會主動接近咖啡的人面前去。送出去的咖啡可能會被拒絕,但是他看到了、聞到了,就增加了對咖啡的認知。
阿梅:會覺得說古代泉州是很開放、很包容的,比如那么多種宗教的宮廟可以共存在這里。相信現(xiàn)在也有這樣包容的心態(tài),去接受像咖啡這樣的新事物。
海峽旅游:“宮廟計劃”都去過哪些宮廟?最喜歡哪幾次“宮廟計劃”?
亞三:去過南門的富美宮,承天寺,惠安的凈峰寺……每個寺廟都有意思。
阿梅:我們很喜歡富美宮。它其實蠻小的,不起眼。但其實它附近以前是一個古渡口,有很多跟海上絲綢之路有關(guān)的故事。而且它所在的泉州南門一帶,還保留了很完整的泉州八九十年代的模樣,有一種很舒服的生活場景感。泉州市中心的宮廟我最喜歡承天寺,它氣質(zhì)很沉靜,而且非常美。
海峽旅游:從在閩南分享、推廣咖啡的角度來說,會希望更多人參與這個“宮廟計劃”中來嗎?
亞三:它目前是一個完全沒有商業(yè)目的的項目,所以我們做得很隨性。今后也有可能會發(fā)布出行計劃,征集同行的人。
海峽旅游:關(guān)于旅行情境,可以做一些分享嗎?
亞三:我喜歡定一個大的目的地,直接出發(fā)去漫游和探索。那種有趣、未知的事物就在前方的期待,以及很偶然的相遇,都是旅行里很喜歡的一部分。
阿梅:去金門的時候!夏天傍晚,我們坐車經(jīng)過兩個村落中間的田野,忽然就聞到土地的味道。是那種我小時候,可能清晨幫家里做農(nóng)活,田地里面會聞到的味道。就是那一瞬間,你馬上會在腦袋里面反應出來,土地施過了肥,冒著氣,活生生地在那邊呼吸。其他事都沒有那么印象深刻,這個反倒一直忘不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