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華
“祥云壩,是個好地方,高原平地魚米鄉(xiāng)。水目山色美,青海水汪汪……”祥云本土歌曲悠揚(yáng)的旋律在耳際久久回蕩,飄過祥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飄過這塊有著“云南之源、彩云之鄉(xiāng)”美譽(yù)的好地方。
徜徉水目山
水目山是祥云縣有名的風(fēng)景區(qū)。“鼎足中原,只這鹿苑家風(fēng),與天目相為伯仲;側(cè)身上界,此去雞足咫尺,較華首更覺孤高?!蹦抢镲L(fēng)光秀麗,景色宜人。
沿著蜿蜒盤旋的山路行駛了半個小時,就來到水目山的山腳。遠(yuǎn)遠(yuǎn)望去,只見滿目蒼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石雕“九龍壁”,九條巨龍騰云駕霧,正在施法降雨。那云朵和巨龍雕刻得活靈活現(xiàn),每一片龍鱗,每一根龍須都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驚嘆于這巧奪天工的技藝。在“九龍壁”的兩邊有石階,直伸到下庵。
剛走進(jìn)寺院,就看見一座寶塔,塔身就像身披輕紗的妙齡少女。和其它的塔不一樣。這座塔端坐于寺院的中央,成了水目山有名的“寺抱塔”奇觀。
進(jìn)入下庵,山門兩邊是四大金剛,再往里走是大雄寶殿,里面塑著觀音、羅漢和各路神仙。個個神態(tài)逼真,莊嚴(yán)肅穆。在這禪意悠揚(yáng)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千古詩中若無禪,雅頌無顏國風(fēng)死。禪而無禪便是詩,詩而無詩便是禪?!钡暮x大殿前面有兩棵高大的柏樹,造型獨(dú)特。在大殿右邊的偏房里陳列著古往今來到水目山的文人墨客稱頌水目山的作品,其中以擔(dān)當(dāng)和尚的書畫最為珍貴。整個大殿彌漫著空靈飄渺的誦經(jīng)聲和一種獨(dú)特的香氣,讓人恍如進(jìn)入了一個世外仙境,完全忘卻了塵世的煩惱。
出了下庵朝北走,就來到塔林。塔林是水目山的一大特色景觀,本身就是一個神話。這里有大大小小幾十座塔,都是為了紀(jì)念和尚圓寂而修建的,依據(jù)和尚的地位和職務(wù)的不同,塔也大小不一。在500米的山崗上,在東西長268米,南北寬36米的范圍內(nèi),現(xiàn)存各類僧人墓塔59座,僧人墓葬10座。約始建于大理國時期,一直延續(xù)至清代早期(公元13-17世紀(jì)),為水目寺及水目山諸寺僧人的公共墓地。在綠樹的映襯下,那些圓形塔隨著風(fēng)兒在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水目山的歷史、興衰。在塔林的中間有地宮,原是擺放和尚的骨灰盒的地方,現(xiàn)在安放了佛家圣物舍利子,就更添神秘色彩,吸引了眾多的善男信女來參拜。真?zhèn)€是:“山似蓮開不染塵,一燈祖意萬年新?!?/p>
出了塔林就來到中庵,中庵有一棵千年古茶,俗稱“茶花王”。樹高12.7米,胸徑0.43米,樹齡有300多年了。這棵茶花的品種是“獅子頭”,又稱為“九蕊十八瓣”,每一朵花都有碗口那么大,花瓣層層疊疊。紅得耀眼,紅得喜人,中間黃色的花蕊若隱若現(xiàn),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一根熊熊燃燒的大火把,照亮了水目山的每一個角落。擔(dān)當(dāng)大師有詩云:“冷艷爭春喜燦然,山茶按譜甲于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p>
站在水目山上往遠(yuǎn)處看,美麗的祥云壩子盡收眼底。我不由得驚嘆:水目山,我魂?duì)繅衾@的地方:水目山,我心中永遠(yuǎn)的向往!
漫步青海湖畔
自從青海湖實(shí)施煙水工程后,湖畔就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湖邊全是農(nóng)田,眼下正是秋收時節(jié),到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青海湖東邊,一棵棵粗壯的玉米桿子就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一根根如利刃般的玉米棒子斜挎在腰間。一棵棵,一片片,像在等候檢閱的方隊(duì),等待主人來收獲。青海湖西邊,是一壟壟烤煙。正是烘烤的時節(jié),烤煙下部的葉片都已經(jīng)采光了,經(jīng)過塑身的烤煙顯得婀娜多姿,中部的煙葉潤澤豐滿,上部的煙葉纖細(xì)精巧。整棵烤煙就像穿了一條漸變色的長裙,從下而上,由黃變綠。每棵烤煙宛如一個曼妙少女,和著秋風(fēng)翩翩起舞。一片烤煙地就成了一個大舞臺,無數(shù)身著鵝黃長裙的美少女在風(fēng)中婆娑起舞,向世人展示她們的美好。湖東的綠色大兵方隊(duì)和湖西的黃色美女方隊(duì)成了青海湖的迎客先鋒,讓你還未走進(jìn)青海湖就先自陶醉在其間。
來到湖堤上,腳下踏的是青石板,湖邊的圍欄也是石板砌成,顯得古樸而整潔。湖中水光瀲滟,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田野中。湖面上不時飛過一只只水鳥,“撲哧”一聲又輕快地鉆入水中沒了影兒。只留下一圈一圈蕩漾開去的漣漪和汩汩向上冒起的串串水泡。
信步走下湖堤,涼風(fēng)習(xí)習(xí),我便與湖水融為了一體。湖水清澈、碧綠、恬靜,令人神往。它是那樣綠,綠得像一塊翡翠:它是那樣清,清得可以清楚地看見水底搖曳的水草和游動的魚蝦;它是那樣靜,仿佛一面大鏡子清晰倒映出藍(lán)天白云。我蹲下身子,輕輕掬起一捧水,清涼的湖水柔柔地滑過掌心?;M(jìn)了我的心田,那干凈清爽的滋味久久縈繞在心間。我索性脫下鞋子,卷起褲腳,下水去捉小魚去了。那精靈般的小魚不時在我的雙腳之間游來游去,等我伸手去捉時,它們又倏地藏匿到水草中去了,真是看得見摸不著??!盡管沒捉到一條小魚,我的心卻一點(diǎn)也不沮喪,因?yàn)槟亲紧~的樂趣才是我最大的收獲。
在湖中嬉戲夠了,我重又回到湖堤上,在離開之前,無限留戀下再看一眼這個美麗的地方。如今,青海湖更加迷人美麗,猶如在彩云大地上鑲上了一塊晶瑩剔透的翡翠。寬敞的環(huán)湖大堤給翡翠鑲上了一圈銀邊。遠(yuǎn)處的群山,五彩的田園,星羅棋布的村莊與清澈的湖水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每當(dāng)秋高氣爽,皓月當(dāng)空的時候,四周的群山,岸邊的垂柳,空中的云彩掩映湖中。平靜的湖面猶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畫,湖中的魚蝦自由自在穿梭于山水柳影問,盡情享受這份靜謐,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紛紛來到湖堤上,或環(huán)湖漫步,讓輕風(fēng)拂去一天的疲憊:或圍樹而坐,低吟幾首民謠……
湖邊生機(jī)盎然,湖中水天一色,這里所有的景色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使我徜徉其間,流連忘返。
初見楊家屋
蜿蜒曲折的鄉(xiāng)村公路。在青山之間格外顯眼,那就是翠玉上鑲嵌著的一條灰白色的帶子?,F(xiàn)在,我就行駛在這條白帶子上。
左一彎又一彎,下了坡上坡,上完坡再下坡。我的眼睛一眨不眨盯著車窗外的風(fēng)景。一心只想把每一株綠樹,每一朵鮮花。每一片白云全部裝納。渾然不覺中,眼前的房屋漸漸由稀疏變得密集,道路也變得僅容一輛車經(jīng)過,看來是進(jìn)入村子中央了。又過了一片莊稼地,一座小橋,楊家屋村委會到了。endprint
和所有的村委會一樣,這里干凈整潔,因?yàn)榻裉煊泻脦讚苋藖磉@顯得格外熱鬧。我登上二樓,目光被遠(yuǎn)處的景致牢牢吸引住了。村委會的北邊,房屋錯落有致。明凈湛藍(lán)的天空,朵朵白云悠閑地東飄西蕩。房屋南邊是一片田野,阡陌縱橫,最惹眼的是田野間的色塊和層次。幾個農(nóng)婦在收割麥子,麥子有的已經(jīng)被割倒,摞成小把擺放在身后晾曬。還沒收割的麥子有的已經(jīng)黃了,待收割,有的還呈現(xiàn)出綠色,大概還要10來天才能收割。田野里的麥子或黃或綠,不同的色塊被錯落彎曲的田埂環(huán)繞,成了一個彩色調(diào)色板。這些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就在我剛才進(jìn)村時的路上,可我都沒看到,這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把目光移到東邊,那里是G56高速公路??粗飞蟻韥硗能囕v,我忽然想起每次上昆明路過這個地方,都會驚艷于能在這里看到一個小山村,精致典雅。想著平時都是從對面的高速公路看過來,如今卻是從這邊看向?qū)γ娴母咚俟罚@不就是傳說中的換位嗎?
站在村委會二樓的窗前,只能看到高速路的一段,大約有500米。這段高速路的西端夾在兩座山之間,兩座山的造型就像兩個倒扣著的鍋,南邊的更圓潤,北邊的稍平緩。一條白色的村間水泥路環(huán)繞著從山腳往東邊延伸,經(jīng)過一個橋洞,隱沒在山間。天空中的白云如片如縷,仿佛被來往的車輛追趕著四散開來。一片白云調(diào)皮地掛在南山頂上高聳的移動通訊塔上,遠(yuǎn)看,就像一團(tuán)巨大的棉花糖被鐵塔托舉著。
山前也有一片田野,種著麥子、蠶豆和油菜。接近收獲的時節(jié),作物基本都黃了,尤其是麥子。一片麥田里的麥子已經(jīng)收割完。麥田間整齊擺放的麥子就像精心編織的發(fā)辮。明麗的色彩,不規(guī)則的色塊,讓人驚嘆大自然的神來之筆。田野延伸到東北角的橋洞,橋洞就像孫悟空的寶葫蘆,把剩下的景物全收了。忽然,葫蘆中跑出一群黑山羊,你追我趕地回家去。不一會兒,田野里原本佇立四望的幾頭黃牛跑進(jìn)了葫蘆中,真有趣。
我忍不住對田野的喜愛,想要走出村委會,走進(jìn)田野,一親芳澤。剛出村委會的大門,就看到兩個“紅領(lǐng)巾”背著書包蹦著跳著跑過來,陽光灑在他倆紅撲撲的小臉上。映射出柔柔地奶油一般的光。哦,原來學(xué)校就在村委會的旁邊。只是因?yàn)槿W(xué)生只有30余人,再加上剛好是午休時間,顯得特別安靜。
我看看表,村民們已經(jīng)吃過飯。村問的小道上不時有村民走過。有的荷把鋤頭往田間走去。有的倒背雙手悠閑地走著。我順著來時的路過了橋,眼前的田野金黃耀眼。細(xì)細(xì)密密的麥芒直指蒼穹,風(fēng)一吹,便舞出歡樂的麥浪。幾個農(nóng)婦躬身忙著割麥子,只見鋒利雪亮的鐮刀上下翻飛,一把把麥子被割下。再整齊地?cái)[放在田壟間,我剛眨了眨眼,一小片麥子就已經(jīng)躺下曬著太陽了。因?yàn)榇髦菝?,農(nóng)婦的臉看不太清楚,盡管如此,我依然能明顯地感覺到她喜悅的心情,是呀,豐收了!
不知是誰家的小狗狗跟著主人來到田間。因?yàn)榇蠖鄶?shù)麥子都沒有收割,狗狗只能在田埂上等著。從狗狗整潔的外表不難看出,主人很勤快。狗狗悠閑地躺著,并不無聊寂寞,你看它一會兒伸出小爪子刨刨地,一會兒歪著頭看看藍(lán)天白云,間或有蝴蝶飛過,它就悄悄地跟在后邊,做一個跟蹤者??粗矍暗霓r(nóng)婦、狗狗、麥田,我的心里忽然覺得非常安寧,這一幕,是多么和諧,多么美好啊。
就在我流連于田疇間樂不思蜀時,有人喊我,吃飯了,我才忽然發(fā)現(xiàn)肚子早就咕咕叫著抗議了。我雖然舍不得走,可畢竟是集體行動,不能讓同行的人等我,那就走吧,楊家屋村的美麗就等我下次再來發(fā)現(xiàn)吧。
和楚場村的一次邂逅
每次提起楚場村,我都有種莫名的親切。
這個緊挨著楚場河的小村,在祥姚路邊上。有一年,單位派我到楚場村擔(dān)任新農(nóng)村指導(dǎo)員。再次回到農(nóng)村,心里更多的是熟悉和溫暖。出身農(nóng)村,又在農(nóng)村基層工作了近20年,我對農(nóng)村有著一種特殊的化不開的情感。我想,這輩子我是注定要和農(nóng)村結(jié)下不解之緣了。
和所有的鄉(xiāng)村一樣,楚場有著錯落有致的民居,房前屋后還有蔥郁的樹木和一塊塊菜地。和很多鄉(xiāng)村不一樣的是,楚場村周圍青山環(huán)繞,6個村民小組就像散落的珍珠,被祥姚路串起來。順著祥姚路往大姚方向走,依次是馬拉箐、滑石板、楚場、周馱羅、奎家村、立臘么,這些小村雖被祥姚路連著,卻很調(diào)皮地隱蔽在青山間,除了楚場在祥姚路北邊的山腳下,其它5個小村統(tǒng)統(tǒng)躲進(jìn)南邊的深山里,尤其是馬拉箐和立臘么。
楚場最吸引人的,當(dāng)數(shù)楚場河。因?yàn)橛兄铀臐櫇?,河畔的莊稼長得豐腴,楚場村也仿佛比別的村莊水靈,楚楚動人。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楚場人也不例外。秋季,雨水充沛,山上枯敗的樹干上會長出木耳和香蕈,勤勞的村民背著小木籃進(jìn)山一轉(zhuǎn),準(zhǔn)能滿載而歸。當(dāng)然,其間路程上的辛勞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普通人要花4個小時才能往返。春天可以摘蕨菜、樹頭菜、白花,村后的青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源源不斷地為村民們奉獻(xiàn)美味的食材。
楚場河水清冽,水中的魚蝦蟹是孩子們的最愛。每天下午,孩子們結(jié)伴到河邊摸魚捉蝦,成了一種習(xí)慣。大人們也不制止,有時候也興趣盎然地加入他們的隊(duì)伍。我到河邊走了一轉(zhuǎn),就知道為什么大家那么放心地到河里來玩耍了,因?yàn)槌龊犹貏e溫柔,尤其是冬春兩季,從不發(fā)脾氣。遇到雨水多的年月,楚場河偶爾也會變得有些暴躁,這時候,孩子們是不會去惹她不高興的。人與河相敬如賓的結(jié)果,就是大家都相安無事,皆大歡喜。
有一次下鄉(xiāng),我住在楚場村里。久居城市,已習(xí)慣了喧鬧,和楚場村零距離接觸之后,忽然間有了一種不真實(shí)的感覺:這地方。是仙人的居所嗎?
那一夜,月亮升起來,稀稀疏疏的星星慵懶地打著瞌睡。星星點(diǎn)點(diǎn)的燈火點(diǎn)綴著整個小村,除了偶爾聽見幾聲狗吠,村子里一片靜謐。沒有車來車往的轟隆聲,沒有燒烤啤酒的喧鬧聲,有的是蟲鳴和鳥兒的啁啾,有的是樹葉颯颯的輕響。在天籟之音的鳴唱中,我一夜無夢,安然入眠。
清晨,一只鳥兒把我叫醒。走出門去,東方剛有些發(fā)白,空中云霧彌漫,村莊藏在云霧間朦朦朧朧,就好像童話中的仙境。我剛想伸出手去扯一片云霧,太陽開始露出頭來,霧慢慢散去不見了,只留下絲絲縷縷的水氣在鼻尖,我嗅了嗅,競有幾分清涼香甜。太陽冉冉升起,村子里有幾戶農(nóng)家的屋頂上飄著裊裊炊煙,是這家的孩子要上學(xué)去,父母起來給他們做早餐嗎?不是的,現(xiàn)在小學(xué)里都吃上了營養(yǎng)餐,早餐都在學(xué)校里吃了。那是要早起出門去打工或者到田地里去做農(nóng)活。眺望遠(yuǎn)處,柔和的陽光,絢麗的云彩,飄散在不遠(yuǎn)處的群山之上。山間郁郁蔥蔥的樹木,間或有幾株黃色或紅色的樹木摻雜其中,格外醒目,像是給大山的綠長衫繡上了幾朵大花。我一眨不眨地看著眼前的景致,生怕錯過一分美好。endprint
在村上吃過早飯,我返回單位上班去了。在那些無眠的夜晚,我都會想起夜宿楚場村的美好,如果有機(jī)會,我還想再邂逅一次這寧靜小村的浪漫。
桃花開在大石洞
去年3月中旬,到永平金光寺采風(fēng)回來的路上,同行的一個同事很偶然地說起:祥云也有一個“桃花源”,美極了!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shí)。剛好車子快行駛到九頂山隧道,一行人都贊成順路去看看這個“桃花源”——大石洞村。出了彌渡收費(fèi)站,車子順著白龍?zhí)洞逋鶘|走。由于全是鄉(xiāng)村小道,不免有些崎嶇和顛簸。過了白龍?zhí)洞?,沿路沒有看見成片的桃花,只有三三兩兩的幾樹桃花、梨花、杏花挺立于農(nóng)家小院的前后,為村莊化了淡淡的妝容。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蔽乙タ础疤一ㄔ础?,是不是也要緣溪行呢?可這里并沒有溪水呀。我們縣是有名的干壩子,自古就有“小云南,三年兩季荒。半夜聽到鉤擔(dān)響……”的民謠。說的就是缺水的情形。這樣一想,我不禁對同事描述的“桃花源”有了些許猜疑:不會是吹牛的吧!
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爛漫嫣紅。如云霞般美艷;它占盡春光,為人間增色;它開時光彩奪目,風(fēng)華絕代,它落時紛紛揚(yáng)揚(yáng),風(fēng)韻猶存。為了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普者黑景區(qū)濕地中布置了棵棵艷麗的、永不凋謝的桃樹。獨(dú)特的喀斯特地貌中那驚艷的“桃花林”,遠(yuǎn)眺令人嘆為觀止,美不勝收。彌渡縣霧本村的桃花也很艷麗,在排列整齊的桃樹之間漫步,聞著淡雅的花香,看著蜜蜂在花間忙碌,笑臉和桃紅相映成趣,這不就是鄉(xiāng)愁嘛。
吳融有詩“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白敏中也道“千朵濃芳綺樹斜,一枝枝綴亂云霞”。詩詞中的桃花幾乎成了芳春的代表,同時也是美人的代名詞。大石洞的芳春和美人到底在哪呢?
也許是看我們等得太久,心疼我們了;也許是看我們走了這么多的路,心挺誠的。終于,在拐了不知多少個彎后,眼前的桃樹由稀疏變成了挨擠,“桃花源”到了。這景象,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大相徑庭:沒有雞犬相聞,沒有農(nóng)人往來耕種,也不需要穿過山洞。不過,這地方確實(shí)夠遠(yuǎn)夠偏,要不,這么美的景致怎么會不為人知呢?
眼前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呵!一樹樹桃花開得正艷,那色澤不遜色于玫瑰。那一抹別樣的紅人了詩人、畫家王維的眼,就再也割舍不了。他在詩中寫道:“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紅色的桃花,顏色已經(jīng)足夠艷麗,再加上昨日的雨珠,就顯得格外動人。對于他來說,桃花是春天最絢麗的一抹色彩。桃花的這種耀眼的紅,在元代姜或的《浣溪沙》一詞中也有反映。“兩岸桃花烘日出”,桃花盛開,灼灼耀眼,正好映著鮮紅的太陽。好像這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是由桃花烘托而起的。這時的桃花極具視覺沖擊力,色彩濃重,以紅日之紅來襯桃花之紅,真如“日出江花紅勝火”一般濃艷。山間盛開的桃花,成了一片花的海洋?;ㄩg忙碌的小蜜蜂展開雙翅扇起了陣陣香浪。走進(jìn)桃林,我竟然被桃花的清香。熏得微醉。
大石洞的桃花不但顏色紅,花型好,樹干的造型也很有特點(diǎn)。最難得的是這些桃樹的樹齡都不低于10年,有的甚至更長。說到老樹,這就比新栽種的桃樹要更勝一籌。那紋理清晰的樹皮,粗壯高挺的虬枝,托著鮮艷欲滴的花瓣,在每一個攝影人的鏡頭中,都成了一幅精美的圖畫。一枝胳膊粗的莖長了一米多長,它張開寬大的懷抱,虬枝交錯,簇?fù)碇亩浞奂t色的花。好造型!我看見這爬滿枝頭的一個個小可愛,趕緊按下快門,指尖按下的,是心頭顫動的歡愉。
桃樹種在紅土地上,和紅土那凝重的肌膚相比,桃花就顯得更加?jì)善G。那淡粉的花瓣就像小姑娘吹彈可破的臉頰,那深紅的花蕊神氣地挺著胸膛,迎風(fēng)輕舞。咦,我的同事們呢,到哪兒去了?等我從那桃花醉中略微清醒過來。才后知后覺地發(fā)現(xiàn)身邊早就沒了其他同事的身影。耳畔聽見指尖按動快門咔嚓咔嚓的聲響,眼前花瓣簌簌飛落,我恍然大悟,這不是夢境。整個桃花林此時就是一座人間天堂,而我們,就是有幸識得天堂真面目的凡人。各色鮮艷的衣裳在林中穿梭,挽住一縷芬芳。
漫山遍野都是桃樹,春暖花開的時候,桃花恣意地開著。漫天粉紅的桃花,激情豪放地渲染著嬌羞柔和的輝煌,用張揚(yáng)的艷麗色彩把天空涂抹得燦爛而又迷人。待到花凋謝了,長出翠綠的葉片,開始醞釀夏季的甜蜜。
看著眼前的“桃花源”,我看到了種桃人欣喜的笑臉,看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好……
古意波羅村
汽車沿著崎嶇的鄉(xiāng)村公路行駛,我的心里有些忐忑,這么顛簸的路,里面的風(fēng)景可別不如人意呀!
汽車停在米甸鎮(zhèn)一個村子中間的一塊空地上,下了車,眼前是一個小村莊,乍一看沒什么特別。聽向?qū)Ы榻B,村子?xùn)|北邊有98棵古樹,讓我們先去看古樹。我直犯嘀咕,這古樹要是在大森林里,那實(shí)屬常見,可生長在一個小村莊里。會不會顯得太夸張了?雖然有些半信半疑,可我還是跟著去看了。繞過幾間民房,來到村子?xùn)|北角。東邊是一畦畦豆田,豆花飄香。豆田再往東是綿延的野貓山,山上數(shù)十架風(fēng)車正在運(yùn)轉(zhuǎn)。那是新建成的風(fēng)力發(fā)電站。
收回目光,我看到了久違的黃楝樹。那是我小時候在老家的房前屋后經(jīng)常能看到的一種喬木。果實(shí)被我們稱之為苦楝子,可以熬成漿,用來打裱布,和我年紀(jì)差不多的人都用過用苦楝子熬漿打裱布做成的鞋墊。這就是波羅村的古樹。一棵、兩棵、三棵……一棵接一棵的黃楝樹順著田埂往村子深處延伸。每一棵黃楝樹都顯得很粗壯。一看就知道不是嫩秧子。
枝干虬勁的古樹。樹干早被歲月的蒼穹刻出了一道道刀疤似的傷痕,枯瘦的樹枝見證了一路風(fēng)雨。猛然記起一位作家對古樹的描寫:“枝干虬曲蒼勁,黑黑地纏滿了歲月的皺紋,光看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這里伸展著悲愴的歷史造型,就在這樣的枝干頂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鮮活的生命,矯情而透明?!边@不正是波羅村古樹的寫照嗎?
站在古樹叢中,一棵棵古樹虬勁挺拔。正值深冬時節(jié),樹葉早已化為花泥,枝干顯得枯瘦干凈,就像精神矍鑠的老人。這些古樹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穩(wěn)重而又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
一個身著彝族服飾的老者,手里牽著一個孩童,看樣子是爺孫倆,漫步在古樹的濃蔭下。老者弓著身子,背微微有些佝僂。和他的年歲一樣,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穩(wěn)。孩童的小手穩(wěn)穩(wěn)地放在老者溫暖的手心里,雖然是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卻依然連蹦帶跳,難掩孩童的本性。
我見過中國最大的柏樹,陜西黃陵軒轅廟內(nèi)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0米,下圍10米,據(jù)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我見過舉世聞名的黃山“迎客松”,蒼勁奇秀,俊俏多姿。如今,我站在米甸鎮(zhèn)波羅村這個小村莊,看到這些姿態(tài)萬千的古樹,心里多少有些激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庇械臅r候我們太迷信“風(fēng)景在路上”,卻忽略了我們身邊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致。
俯瞰整個村寨,灰墻青瓦的屋宇鋪排得錯落有致,古樸淡雅。村莊與青山的緩坡地帶,一棵棵枝繁葉茂、蔥蘢勁秀的古樹巍峨挺拔。一溜兒古樹樹冠相疊,枝柯交錯,給整個山寨添描上一層神秘幽深、如夢似幻的色彩。
原來,我是如此深愛腳下這塊土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