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255-01
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gòu),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如何提高我們的課堂實效性,在短短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擴充孩子們的閱讀量。
我們的課文都是按照主題來編排的,我們可以有效的進行整合。以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
第一板塊:《識字四》和《語文園地"讀讀記記"》、《坐井觀天》。這個板塊的整合是可以的,先學習"讀讀記記"--十個數(shù)字成語。因為成語簡單,特色明顯,所以對于剛接觸成語的孩子們來說很容易接受,在熟讀背誦后,引出《識字四》里成語的學習, 在通過課前預習、課中交流成語意思后,轉(zhuǎn)到《坐井觀天》一課的學習,讓孩子們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學習,通過分角色朗讀,猜想青蛙和小鳥的第四次對話,從而明道"目光短淺、眼界狹小,見識就會有限"的道理。應(yīng)該來說這個版塊的設(shè)計是很合理的,三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有關(guān)聯(lián),同時設(shè)計很緊湊,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
第二版塊:《小柳樹和小棗樹》和選讀課文《駱駝和羊》。這兩個故事講得就是《識字四》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的道理。這里面先簡單通讀《駱駝和羊》,讓孩子們通過梳理駱駝和羊的長處短處,從而明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的道理,再學習《小柳樹和小棗樹》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板塊:《風娃娃》、《酸的和甜的》、選讀課文《雞媽媽的新房子》、語文園地《騎驢》和口語交際。這一個版塊的容量之大,幾乎可以和一個單元的內(nèi)容性媲美了。這四篇課文都是圍繞著遇事要從實際出發(fā),要開動腦筋。從小故事《騎驢》開始,讓孩子們讀完故事后討論"應(yīng)該聽誰的",從而感受到遇事沒有主見,只知道聽別人的話,是會鬧笑話的。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后再進入到課文中的學習來。雖然一共有四篇課文,但根據(jù)各自課文類型的不同,設(shè)計好課時時間,這樣孩子們學習起來快樂,教師教起來也輕松。
第四個版塊:《我要的是葫蘆》、選讀課文《 小鳥和牽?;ā泛汀度话Q》。這個版塊中的兩篇選讀課文是補充進去的,因為這三篇課文都在告訴我們事物都有自身的特點,我們應(yīng)該遵循他們自身的規(guī)律,去處理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