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修平
一個村莊的靈魂
陳修平
——題記
一
祖廳,又稱祖堂、祖庭、祠堂、宗祠。以前,在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廣大農村,幾乎每個自然村中都建有祖廳。只不過隨著歲月流逝和時代更迭,不少村子的祖廳日漸破落,甚至最終徹底坍塌了。
一個村子的祖廳的份量,是長期生活在城里的人難以體會得到的;同樣,一個村子祖廳的坍塌所折射出來的背后深層次的諸多因素,以及一個村子祖廳的重建所重新煥發(fā)出來的生機和希望,也是沒有深入其中的人所難以感受得到的!
我的老家位于贛北一個較為偏僻的小山村——都昌縣大樹鄉(xiāng)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
村子四面環(huán)山,順著山勢的走向,在村子下方有一個出口。村子距離山外的集鎮(zhèn)公路約有三公里遠。正如村名“洞陂山”所言,進入這個村子,真的有點像進入了一個大山洞一樣,偏僻自不必言。
但就是這樣一處偏僻的所在,卻曾經有較長時期一直擁有其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山上有柴火,不愁沒火做飯;村子上方建有水庫,加上山澗溪流隔不了多遠間或就會有一些小泉眼,只要不是特別干旱的年份,不愁沒水喝;村前和村子下方有田地,雖然土地承包到戶前糧食產量不高,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吃的。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生的,我的記憶之中基本沒有饑餓的成份。在那個年代,大米是遠遠不夠吃的,村里人就在田頭地角見縫插針似的種上絲瓜、南瓜,在山腳下開墾出來的荒地里種上紅薯、蘿卜,以彌補糧食不足。父母總是把白米飯留給我們兒女吃,他倆則吃著絲瓜、南瓜、紅薯、蘿卜拌飯。說是拌飯,其實是以絲瓜、南瓜或紅薯、蘿卜為主,只能見到零星的飯粒。日子好了后,母親告訴我,因為當年吃多了絲瓜、南瓜、紅薯、蘿卜,見了這些東西都沒有食欲,吃得直想嘔吐,但他們強忍著咽下去,還是那么堅強地過了下來,并把兒女們一個個撫育成人,一個個送出了山村。
都昌縣位于鄱陽湖邊上,鄱陽湖環(huán)繞著全縣三分之二的鄉(xiāng)鎮(zhèn)。大大小小的湖汊連接起來,將全縣圍了一個大圈。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位于鄱陽湖的上方,離鄱陽湖邊較遠,加上地勢較高,村民的生產生活均不會受到鄱陽湖的影響。而山外的不少村子,遇上多雨季節(jié),經常會因鄱陽湖漲水淹了田地甚至房屋;遭遇較長時間未下雨,則會造成干旱,莊稼活活被干死,甚至生活用水也非常困難。這真是雨也成災,旱也成災。洪災與旱災每年就這么戲劇性地交替循環(huán)著,在靠天吃飯的年代,濱湖老百姓艱澀的日子可想而知。
因此,我們這個山旮沓里的村莊,曾被眾多山外村子的人們羨慕地稱之為“柴方水便”(即柴火和用水都很方便)的地方。即使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災害”那樣普遍饑荒的時期,我們村里也沒有外出討飯的,相反,時不時的還會有外地討飯的不辭辛苦跋涉山路進村乞討。村里男孩到了娶媳婦的年紀,媒人到山外村子里提親,女孩的父母一聽說是洞陂山的,心里就中意了十之六七。每年春天雨水連綿的季節(jié),不少山外的村子會出現雞瘟、豬瘟等畜禽疾病,而洞陂山村卻很少發(fā)生此類畜禽瘟疫,除非同期內有人從山外帶了小雞或買了豬崽進村……
所有這些,都曾成為洞陂山村人內心深處小小的榮耀。他們就這樣一代一代安于山村的生活,愛護著他們的村莊,用勤勞的雙手養(yǎng)家糊口生兒育女,日子過得就像四圍山嶺的林木一樣,雖然沒有大富大貴的珍稀樹種,但始終保持著希望的綠色。
為了讓洞陂山下方的村子也不必為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犯愁,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組織勞力在洞陂山出口處也筑起了土壩,攔起了水庫蓄水,但定好了蓄水高度,不會影響洞陂山村的房屋和出行。這樣,洞陂山村下方的一些土地就被水庫淹沒了。政府在山外因建水庫受益的村里調劑了一些土地出來,給洞陂山的村民耕種。那時候,因公占用土地沒有討價還價索要補償之說,政府把土地調進調出也非常通暢。如此一來,洞陂山人不僅要在村子里耕種,還要到三公里外的集鎮(zhèn)公路邊上耕種。即便如此,洞陂山人還是習慣在山村里生活。農忙時節(jié),能見到洞陂山人用獨輪車將收割脫粒的稻谷從山外運往山里,年復一年,汗流浹背,依然干得非常起勁,但還只是勉勉強強湊合著解決溫飽問題……
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的老祖廳就位于村子中央,坐北朝南,祖廳前還矗立著一座紅石雕花門樓,正中央雕刻著“義門”二字。
據老輩人介紹,老祖廳和門樓有近百年歷史,村里祖先是由湖北渡過長江輾轉遷來此處定居的,而祖先的祖先則是在宋朝由德安義門陳分莊遷至湖北的。
祖廳后面倚靠著青山,前面是一條自上方山澗流下的港汊,過了港汊便是村里的田地。老祖廳為磚木結構的建筑,占地面積五六百平方米,有上下兩個大廳,兩個天井,兩旁還有十多間廂房,廂房里居住著村里十多戶人家。村里祭祖、婚事、喪事以及議事等等,都是集中在祖廳里進行。祖廳就像村里的神經中樞一樣,牽涉到村里的所有事情,都是在這里商議決定的。就連剃頭師傅來村里剃頭,也是集中在祖廳里進行。
村里后來所建的房屋,都是以祖廳為中心,向東西兩邊逐步擴展。
老祖廳雖然老態(tài)龍鐘,但始終莊嚴肅穆,可以說是整個村子的象征。每一天日起日落,老祖廳仿佛都在威嚴地注視著村里發(fā)生的一切,也慈祥地守望著村里所有的村民。
隨著歲月風雨的侵蝕,老祖廳也會出現漏雨的地方,只要一發(fā)現,村里都會及時組織人手進行修葺,比維護自家的房屋還要重視。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逢過年,是村里人到得最為齊整的日子。無論他鄉(xiāng)做手藝,還是外地“吃公飯”,只要不是參軍等非常特殊的原因,無論走出多遠,也隔不斷故鄉(xiāng)大年夜對他們的召喚。
各家各戶吃年夜飯之前,全村男丁先要聚集于祖廳之中,統(tǒng)一祭祀祖先。此時此刻,祖廳里面聚集著的,都是同一個祖先散發(fā)延伸下來的根脈。無論在外面混得好的,還是時運不濟的,在祖宗面前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輩分有別、長幼有序。不管你多么落魄,在這里,沒有人會嘲笑你,只有發(fā)自內心的噓寒問暖?;氐酱謇?,站在祖廳,站在這方已經與生命融為一體的土地上,他們的面容呈現出自自然然的狀態(tài),似乎感到無比的踏實。因為他們知道,這里對他們知根知底,熟悉他們的一切,他們完全不必偽裝,只需保持本色和本真,就像一個孩子回到了母親的懷抱一樣。
當村里的長者發(fā)出開始祭祖的口令后,全村人虔誠地立于祖先的牌位前,整齊劃一地拱手叩拜,仿佛在向祖先默默報告一年來的足跡,訴說著一年來的收獲或教訓,并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家人康樂。他們就是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在這個特殊的地方總結著過去的一年,也希望在這個特殊的地方開啟全新的一年!
吃過年夜飯,村里人大多又會聚集到祖廳里。這時,祖廳里已經有人燃起了大堆的柴火,他們圍著火堆而坐,一邊“守歲”,一邊聊著家常。年輕人也會聚在一起打牌娛樂,小孩子則三五成群玩著游戲。通紅的火焰映亮了他們的臉龐,也將內心的情感烘烤得異常熾烈,濃濃的親情彌漫在祖廳里,樸素而純真的鄉(xiāng)情在這里自然流淌……
二
改革開放后,內地人口潮水般涌往沿海地區(qū)打工。贛北屬于貧困地區(qū),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先后成群結隊去了外地。在外面賺到錢了,不愁吃不愁穿的,山外的村子煤氣代替了柴火,井水、自來水代替了天然水,人們開始嫌棄山村的偏僻。山外村子的女孩一聽媒人說是給洞陂山的男孩提親,大多會不同意:“走那么長的山路,這樣的鬼地方,不去!”洞陂山一些賺到了錢和思想超前的人,也逐漸在集鎮(zhèn)公路邊分給自家的耕地上建起了房屋,搬到山外居??;更有一些會賺錢的人,干脆到縣城或市里購置了房產,舉家進城,告別了曾經賴以生存的土地。
分田到戶,各管各家,各做各個。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洞陂山上屋陳家已經很少在祖廳議事了,人人都覺得好像沒有這個必要了:“只要自己過好自家的日子就行!”
由于祖廳廂房每家所住的面積不大,加上陰暗潮濕,原來所住的人家早已先后在村里另外建房,搬出去了,于是祖廳廂房里逐漸無人居住了,自然也就無人打理,也很少有人關注它了,祖廳周圍和前面的院子里也是雜草叢生。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老祖廳漏雨的地方一天天多了起來,但再也無人來牽頭修葺了。過年祭祖時,村里人三三兩兩地來,放了鞭炮就走。不像原來,非要等到全村每家每戶都到齊了,才能同時開始祭祖,祭祖完畢后才秩序井然地離開。祭祖時,看到祖廳破落的樣子,也有人提議要修一修,旁邊也有人跟著隨口附和一兩聲:“也是要修修啊!”但人們一邊說一邊就散去了,之后又是次年祭祖時再發(fā)一聲老生常談……
到了2010年左右,四五十戶人家的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只有三四戶人家留守村里,平時只有幾位老人帶著幾個還沒到上學年齡的小孩,村前的田地也大多荒蕪了,整個村子顯得極為蕭條。青壯年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匆匆回一下家,過完年,元宵節(jié)還沒過,又匆匆去了外地,似乎這里沒有什么值得他們留戀的東西。
終于,無人關注的老祖廳在2015年夏季一場暴風雨中多處坍塌,一屋狼藉,酷似一個癱瘓的老人傾倒在地。祖廳旁邊幾棟久無人居的老房子也先后倒塌了,甚至無人知道它們倒塌的具體時間。
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曾經的生機不見了。村子越破落,就越沒有人氣,也就越沒有生機;越沒有生機,常年在外的村里人就越不愿意回到村里,也就越沒有人牽頭整理村容。這似乎成了一個怪圈,或者說是惡性循環(huán)。
三
2015年過年祭祖時,坍塌的老祖廳里到處是霉爛的木梁、倒塌的磚塊和破損的瓦片,連祭品都無法擺放了。大家把長長的鞭炮鋪展在祖廳前面的院子里,大紅的鞭炮外衣映襯著節(jié)日的喜氣,但也反襯著癱倒的老祖廳無可奈何的灰黑色。人們希冀用長長的大紅的鞭炮,去敲開新年的大門,為新年帶來吉祥如意的好兆頭。然而,看著曾經神采奕奕如今梁塌墻倒的老祖廳,村里人情不自禁滿臉愧色,甚至連祖廳上方正中央原來擺放祖宗和先人的靈位之處,也不好意思拿正眼去瞧上一瞧。
一陣劈哩叭啦的鞭炮聲響過之后,留下一地炸裂的鞭炮殼,不少還在絲絲縷縷往上冒著煙氣,空氣中彌散著嗆人的氣味。地面上雜亂的場景,倒是與坍塌的老祖廳似乎較為合拍。
“你們一個個在外面都混得風風光光,穿著光鮮,開著車子,自己村里的祖廳成了這個樣子,卻無人過問。你們看看,外面一個個村子的新農村建設搞得多么漂亮,我們村里如今卻是死氣沉沉,人心渙散。老家弄成這樣,你們還有什么臉面在外面混呢?祖廳這般模樣,你們就是放再長的鞭炮,又有什么用呢?”鞭炮聲停息之后,一名喝了點酒的老人借著酒膽對眾人嚷嚷開了,“大家應該都拿點錢出來,把咱們的祖廳建好,把村里的環(huán)境整好,這樣才對得起祖宗!否則,再這樣下去,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村子就沒有人會愿意回來了,慢慢就會跟消失了一樣!”
這樣一番話出來,似乎比剛才祭祖時震天的鞭炮聲響還要高出許多,把在場的人都震呆了,老老少少都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F場鴉雀無聲,人人臉上寂然,氣氛非常凝重。短暫停頓后,人們都啞然地無聲無息地散去了……
過完年,村里幾位在外面干得不錯的青壯年人就自發(fā)組織起來,商議重建祖廳,凝聚人心,把村莊建設好、美化好,讓外出打工和在外居住的村里人都想著回家、高興回家。祖廳的式樣、大小、造價等等都一一預先計劃好了,然后通知分散到各處居住的村里人,各派家庭代表回村里開會予以確定。最后,大家一致通過,每家每戶統(tǒng)一集資,愿意贊助的還可以另外捐款。原來住在祖廳兩旁廂房里的人家,也都表示愿意無償捐出原本屬于自己的宅基地。
為了聯絡和議事方便,村里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已經集資的家庭和愿意捐款的人員都及時在群里公布。不到半個月時間,七十多萬元集資款基本到位,另外還有幾個村民捐款數萬元。
徹底推倒老祖廳原地重建,確定人員承包建設,正式開建,建設進展……近一年的時間里,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的人無論身處何處,干啥職業(yè),都在共同關注著重建祖廳這樣一個共同的話題,就像自己家建房子一樣,大家都充滿著欣喜,充滿著期待。微信群里,大家?guī)缀趺刻於荚谡務撝伦鎻d的建設。隔不了多久,就會有人借著各種機會回到村里,拍攝祖廳的建設場景,并及時在微信群里上傳祖廳建設的照片,記錄著祖廳建設的進程。
年已古稀的母親,從嫁到村里后幾乎就沒離開過這個村莊。雖然近些年我們兄弟幾個都先后在同一座城市扎下了根,但老母親始終不肯跟著我們做兒女的在城里生活。偶爾,我們也會接她來城里住上一陣。不過,日子久了,她就滿臉愁容,鬧著要回村里:“還是咱們村里好!在城里,你們都上班去了,我在外面一個人都不認識,就連對門的鄰居也不認識,都是一回家就關著門。出門就是來來往往的汽車,走路都得特別小心。我只有一個人傻傻地待在家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你們還是讓我回去吧!”我們本想強留母親在城里,但她非常堅決:“你們不送我回家,我就自己一個人搭班車回去!”無奈之下,我們只好送她回家,然后隔三差五給她老人家打電話詢問身體和生活情況。
新祖廳開建以后,我們幾次想接母親來城里住上幾天,但她一次都不肯來。留守村里的人告訴我:“看到建設新祖廳,你媽媽和村里幾個老人可高興啦!只要天晴,他們幾個老人就坐在老門樓前,看著新祖廳一天天長高?!?/p>
夏季氣溫特別高的一天,因擔心母親去菜園干活會中暑,我就打電話回家叮囑她在屋里別出去,可是無人接聽。越沒人接聽,我就越不放心,就繼續(xù)撥了幾次,依然一直沒人接。傍晚時分,母親終于接了電話,我焦急地問她白天去哪了,她卻輕松地說:“沒去哪,就在祖廳那里,忘了帶電話。今天祖廳第一層樓面現澆,來做事的人很多,天氣又熱,我燒了一大桶開水,送去給石匠師傅和做事的人喝?!?/p>
“祖廳不是包工包料整體承包給了人家建嘛,要你去送茶水干嘛?”
“崽呀,雖然承包了,但人家都是來給我們村里做事喲,你怎么能這么說話呢?這么熱的天,他們都是外面的人,帶東西不方便,送點涼開水給他們喝,對我們來說又不是什么難事!”
我臉上登時紅了:“送就送吧,但你自己一定要注意身體哦,別熱著了,累著了!”
“沒事,做這點事沒啥!”電話那頭,分明能聽出母親的高興。
建設過程中,有些人提議拆除老祖廳前面的紅石雕花門樓,理由是該門樓與新建的高大祖廳相比,顯得太矮小了,很不協(xié)調。但村里多數人卻認為,老祖廳拆除后,只有祖廳前面這座紅石雕花門樓還能夠承載全村人最原始的記憶,雖然顯得矮小,但卻古色古香;尤其是一塊塊紅石上面雕刻的一幅幅精美的圖案,是不可多得的工藝品,是無法復制的,因此一定要保存下來,而且要保護好。新祖廳和老門樓,一新一舊,正好可以記錄村子的歷史和新貌。幾番爭議之下,最后老門樓還是保留下來了,并特意進行了一番修葺,門樓上的“義門”二字也用金水進行了勾勒,顯得熠熠生輝。
2016年過年前夕,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的祖廳舉行了竣工慶典。無論是在外面打工的、經商的還是在單位上班的,全村男女老少一個不落全都回到了村里,不少人還專門提前半個月回來參與籌備慶典。就連村里已經出嫁的不同輩份不同年齡的女兒們也全都回了娘家,祝賀村里祖廳落成。老人們咧著沒有幾顆牙齒的嘴巴,樂呵呵地說:“這是七八十年來村里人到得最齊的一次,也是七八十年來村里從來沒有過的熱鬧!”慶典那天,村里張燈結彩,人人臉上洋溢著喜氣,老人和小孩在新落成的祖廳里看戲,中青年人則聚在一起籌劃如何進一步美化村容村貌。
四
祖廳,是一個村子的精神支柱,凝聚著村里人的無限情思和精神寄托。
洞陂山上屋陳家自然村老祖廳的破落與新祖廳的落成,體現了村落曾經的寂寥和如今重新點燃的希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新建的祖廳終于在2017年春節(jié)前高高矗立在村子中央,與祖廳前保留下來的老雕花門樓正好互相映襯,述說著這個村子的歷史與希望!
祖廳建成后,村里還疏浚了村前的池塘,并計劃硬化池塘四圍堤岸;與此同時,村里人還自發(fā)捐款,計劃美化村前港汊和完善村中道路。多戶在集鎮(zhèn)建了房或城里買了房的人家,也計劃把村里倒塌的房子推倒重建,“以后我們也要經常回家看看,等老了就回到村里來過,自己種點菜自己吃,放心。在外面久了,覺得還是咱們村里清靜、安心,空氣多好?。 ?/p>
已經很多年沒有自然村村長的陳家自然村,在新祖廳竣工慶典后,還特別在新祖廳里開了全村人的大會,選出了正副村長,期待他們帶領全村人一起持續(xù)發(fā)力建設好自己的村莊。新當選的村長動情地說,“看到外面很多村子建設新農村,我們村里也要借助建設祖廳所形成的凝聚力,進行新農村建設。我們村里有著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村里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山林、土地資源,大力發(fā)展好農業(yè)產業(yè),把撂荒的土地的價值充分發(fā)掘出來!”
村里一名研究生畢業(yè)留在廣東工作的青年,找了個外地的女朋友,原來根本沒有想過要回村里舉行婚禮,惟恐村子衰敗的景象會令他在親戚朋友面前丟了面子??吹叫侣涑傻淖鎻d給村子帶來的生機,他和女朋友及家人很快商量好了,在新祖廳慶典后舉行了新婚典禮,讓村子里“喜上加喜”。他高興地說:“新祖廳的建成,讓我看到了老家發(fā)展的希望。說實話,原來看著破落的祖廳和寂寥的村莊,都不怎么想回到這個兒時生活的故鄉(xiāng)。如今,氣派高大的新祖廳,就是村里建設新農村的一個良好開端。以后每年春節(jié)我肯定都要回來看看,祝愿老家越來越美!”
是啊,在農村,祖廳猶如一個村子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坍塌的祖廳重建起來,也就是重塑村子的靈魂。靈魂立起來了,整個村子就活了,也就充滿生機充滿希望了!看著村里男女老少臉上重又浮現出來的自豪和自信,我知道,這個我曾經無比熟悉的村子又復活了……
祖廳猶如一個村子的靈魂。靈魂挺立著,村子就活著,就充滿著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