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益萍
寶玉與晴雯
俞益萍
晴雯的身世凄涼:姓氏、父母無考,只有一個姑舅哥吳貴(醉泥鰍、人渣)。十歲時由賈府家人賴大所買(奴下奴),獻給賈母(升格為奴),派到怡紅院,八個丫頭中名列第二,侍候寶玉五年又八個月,迄至十六歲豆蔻年華之時病苦夭亡。
她長得“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點像林妹妹”,脂批點出“余謂晴有林風,襲乃釵副”點出她就是林黛玉的影子。不僅形像亦且神似,心直口快鋒芒傷人。才藝超群(病補金雀裘),特立獨行。盡管身份卑下,從不逢迎巴結,熱心教導同儕建立自尊(小紅、秋紋),卻被誤認為霸凌多妒。任性不計后果(如徑自作主攆走墜兒),頂撞李嬤嬤、王善保家的,甚至連對黛玉都敢饗以閉門羹……言行鋒芒更勝黛玉,脂批早在第五回已點出:“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她對寶玉可是關懷真切,陪著他熬夜苦讀,建議他裝病避責。也因愛而妒:二十回看到寶玉替麝月篦頭,冷笑道:“哦!交杯盞兒還沒吃,就上了頭了!”三十一回跌斷了扇骨,被寶玉罵為蠢才,反唇相譏,襲人來勸,正好被她逮到機會挖苦:“因為你服侍得好,為什么昨兒才挨窩心腳?”抓到襲人的一聲“我們”,干脆掀開寶襲兩人之間的曖昧:“我倒不知道,你們是誰?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地干那些事,也瞞不過我的……”這一下刺中了寶玉的忌諱,生氣要攆她。晴雯自知嚴重,哭著表白寧肯撞死也不肯出門,又虧得寶玉善良體貼,撕扇子博千金一笑,化解了。
黛玉不敵心機深沉的寶釵,而影子一組的晴雯也敗給襲人。七十三回傻大姐拾得繡春囊,原本純凈的大觀園平地起風波。王夫人擔心寶貝兒子童子破功。做賊心虛的襲人先發(fā)制人首告,王夫人哪知“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當下立即封她做直指繡衣使者專責看管寶玉。七十四回中晴雯成了眾矢之的,冤屈之下,帶病被攆。生離之慘推到死別高潮:住進人渣吳貴與色情狂燈姑娘的家,她嫂嫂串門子去了,孤零零的晴雯“在外間房內爬著”“渴了半日,叫半個人也叫不著”,落到貧病等死的絕境。挨到寶玉來探,瀕死的少女欣慰感傷兼而有之,嗚咽著說:“……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我雖生得比別人好些,并沒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今日既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后悔的話,早知如此,當日也……”掙扎咬下蔥管指甲,脫下貼身穿著的一件舊綾襖來與寶玉交換。最后哭道:“今日這一來,我死了,也不枉擔了虛名!”凄苦相訣,雖然兩人從未開花的情愛終能表白,肯定了雌雄寶劍似的印證,但這些私物相換又能有什么作用?既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此后天人永隔,逝者已帶著她對人世的憾恨戰(zhàn)栗永去幽冥長寒,而生者即使是情深永念,睹物思人千遍萬次,也只是徒然空寥。筆者曾想晴雯的那一句“不枉擔了虛名”最是空寥沉重,事已如此,又何必剖心,倒不如吞聲咽恨也罷。
晴雯之死,寶玉不能無咎,因不曾出頭力爭。之所以不曾全力維護者,也只能判說是他“鴕鳥”式的畏罪逃避吧!晴雯夭死,引發(fā)寶玉寫下了《芙蓉女兒誄》,其中有句:“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又由他對襲人所說:“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看來這塊濁玉業(yè)已看出襲人先發(fā)制人,一面阻斷眾女親近寶玉,一面做借刀殺人的陰謀。
而就這篇情文并茂的哀誄言,筆者以為這就是文人的慣性,常為尋求創(chuàng)作題材而去認知,經歷悲?。簧踔翞榱酸j釀制造題材,坐視悲劇發(fā)生而不出力阻止。文人的醉心空文,竟然不顧道義責任,人性殘忍顯現(xiàn)如此,曷其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