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從福
摘要 為掌握雙季玉米栽培技術,特在三都縣進行了雙季玉米栽培技術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雙季玉米種植必須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要加強對第2季玉米螟的防治,以免對產量和效益造成影響。雙季玉米種植既可增加稻田復種指數,又可提高稻田經濟效益,適宜在壩子區(qū)緩坡地或緩坡缺水稻田推廣。
關鍵詞 玉米;雙季;栽培技術;貴州三都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0-0017-01
為優(yōu)化農業(yè)結構調整,促進糧食穩(wěn)產增收,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結合三都縣西、北面鄉(xiāng)鎮(zhèn)低熱河谷壩子早熟蔬菜產區(qū)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等優(yōu)勢,而雙季玉米種植管理相對粗放,技術容易掌握,風險小,市場廣闊的特點,同時可增加稻田復種指數,提高經濟效益,2015年,筆者在實施糧增工程項目中特設計了雙季玉米試驗,結果表明,第1茬鮮食糯玉米平均產值4.2萬元/hm2,第2季雜交玉米平均產值1.5萬元/hm2,2季產值共計5.7萬元/hm2,增收效益顯著,可為下一步推廣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技術[1-3]。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安排在三都縣大河鎮(zhèn)懷所村,試驗面積0.49 hm2,海拔430 m,屬于低熱河谷地區(qū),土壤類型為砂壤土。年降水量1 318 mm,年均氣溫18 ℃,無霜期332 d,土壤肥力中等,光照好,整個試驗區(qū)地勢平坦、土壤肥力差異不大,但水源條件相對差,緩坡(平坦地段主要用于種植蔬菜)。
1.2 試驗材料
第1季為鮮食玉米棒,品種為金科糯2000;第2季為雜交籽粒玉米,品種為黔黃375。
1.3 栽培要點
1.3.1 春玉米栽培。第1季鮮食玉米在早春育苗移栽,所選品種需具備生育期較短、耐低溫、高產等特點。經試驗,以金科糯、筑糯、遵糯等為宜。第1季鮮食玉米應在2月中旬開始進行營養(yǎng)缽育苗[4]。播種前先將種子用30~45 ℃溫水浸泡8~12 h,用棉布包好在28~35 ℃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淘洗1遍,經2~3 d,玉米胚根開始露白時點播于營養(yǎng)缽內,放入冬暖拱棚內育苗。苗齡35~40 d,4~5片葉時即可移栽。鮮食玉米應選用有機質含量高、土質肥沃、通透性強的中性壤土,深翻細耙。鮮食玉米應以基肥為主,施優(yōu)質土雜肥30 t/hm2、三元復合肥750 kg/hm2及少量鋅、硼等微肥[5]。移栽時間以3月中旬為宜。先將大田做成80 cm寬的畦,并搭建小拱棚。每畦栽2行,行距60 cm,株距30 cm,栽植5.55萬~6.00萬株/hm2為宜。隨栽隨澆水,水滲后立即用40%乙·莠400倍液噴霧雜草。栽植后加蓋地膜和給小拱棚覆膜,以防倒春寒。
移栽7 d后追1次提苗促根肥,施尿素120 kg/hm2,大喇叭口期(約十葉期)施尿素135 kg/hm2作壯粒肥,追施尿素90 kg/hm2,玉米苗定植大田時結合澆定植水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灌根防治地老虎,鮮食玉米玉米螟和穗部害蟲較一般玉米危害重,在穗期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玉米螟,在玉米中后期用代森鋅防治大葉斑病、小葉斑病及銹病。嚴禁施用殘效期在20 d以上的劇毒農藥[6]。授粉后25~30 d是鮮食玉米青穗的適收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應及時收獲。
1.3.2 籽粒玉米栽培。前茬玉米棒收獲后抓緊時間清潔田園,一般不要求深耕。秋玉米宜在6月中旬后免耕直播。種子晾曬2~3 d,播種前需浸種4~6 h。按需苗5.25萬~6.00萬株/hm2的密度安排株距,用移苗器打深5 cm的孔,然后每穴播1~2粒精選的玉米種子,播后蓋土3 cm厚,再澆水。五至六葉期間苗、定苗[7]。玉米播種后1~2 d內,用草甘膦+50%乙草胺2 250 mL/hm2兌水進行封閉式噴霧防除雜草。
秋玉米應重施基肥。播種后在壟面上玉米株間用移苗器打15 cm深的孔,施多元復合肥600 kg/hm2左右、在五至六葉期定苗后,施尿素225 kg/hm2作苗肥[8]。在十至十二葉期,施尿素225 kg/hm2作追肥,并及時進行排澇和灌溉。苗期用敵殺死防治地老虎,喇叭口期用呋喃丹顆粒劑22.5 kg/hm2撒入心葉內,防治玉米螟。在不影響下季作物的情況下,應盡量晚收。
2 結果與分析
第1季鮮食玉米棒于5月24日至6月10日分批采收,經記載折算,平均產鮮玉米棒20.1 t/hm2,按均價2元/kg計算,產值達4.02萬元/hm2,扣除成本8 250元/hm2,純收入31 950元/hm2;第2季雜交玉米于10月中旬收獲,產值14 976元/hm2??鄢杀? 095元/hm2,純收入7 881元/hm2;2季產值共計55 176元/hm2,扣除成本15 345元/hm2,純收入為39 831元/hm2。而常規(guī)單種一季水稻,平均產量為7 800 kg/hm2左右,按2.5元/kg計,產值19 500元/hm2,扣除成本7 500元/hm2,純收入12 000元/hm2;種植單季雜交籽粒玉米,產量7 500 kg/hm2,按2.4元/kg計,產值18 000元/hm2,扣除成本6 750元/hm2,純收入11 250元/hm2;雙季玉米種植較單季水稻增加純收入27 831元/hm2,較單季水稻種植增加純收入28 581元/hm2。較常規(guī)稻—油、稻—麥兩熟增收22 500元/hm2以上,增收效益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雙季玉米種植必須加強病蟲害防治,特別要加強對第2季玉米螟的防治,以免對產量和效益造成影響。雙季玉米種植既可以增加稻田的復種指數,又可以提高稻田的經濟效益,適宜在壩子區(qū)緩坡地或緩坡缺水稻田推廣。
4 參考文獻
[1] 陳俊濤,楊樹德,徐理軍,等.糯玉米翔彩糯4號栽培技術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6,57(5):646-648.
[2] 毛亞勛,盧峰,何曉明.玉米免耕栽培技術試驗效果效益分析[J].耕作與栽培,2010(5):45.
[3] 張景春,于洪軍,黃國琴.玉米偏壟密植通透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研究[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8(4):56-57.
[4] 洪曉光,吳文濤,陶健,等.鮮食糯玉米雙膜早熟栽培技術試驗[J].浙江農業(yè)科學,2001(2):16-17.
[5] 慕松,司馬蘭蘭,辛少仙.玉米覆膜溝穴播綜合栽培技術對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應的試驗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0(4):13-18.
[6] 楊書成,韓美善,崔雪梅.晉西北高寒區(qū)玉米引種試驗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0(1):17-19.
[7] 高廣金,丁鋒,葉長青.緊湊型雜交玉米試驗示范效果及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1991(2):13-16.
[8] 羅文豪,胡小平.地膜玉米栽培技術試驗簡報[J]. 陜西農業(yè)科學,1989(2):2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