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琳
香 魂
魏艷琳
源于一場大自然的風暴,以及之后漫長歲月的侵擾,最終在它身上留下了厚重的傷痕,如繭。
黃綠墨耳(菌)從它的傷口入侵,于它體內(nèi)糾纏與撕磨,猶如精卵的重合,創(chuàng)生出另一個天然的物種,成為大自然的神奇饋贈。
——她是沉香。
外在的滄桑成就了她內(nèi)在的高貴。越高貴的事物越能將自己沉入水底。她不想沾染一絲塵世的煙土,她只愿飄緲在紅塵之外。因為她是香中之王。
剝離了樹的依附之后,她便成了自己。有了香的魂靈。
一切都需要沉寂下來,她才會裊裊而至。它似乎有形,然而無從循跡。你只能從它幽幽掠過的絲縷芳魂去捕捉它若即若離的香蹤。此時,她已非木、非火、非煙、非氣——既非實有,亦非虛無,她似人生的一段演繹,又空空如幻夢一場。恰如佛家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宋人有“鼻觀”,品香“猶疑似”——即“香”于似有似無之間,其靈動與虛實之美,亦與禪宗“說一物便不中”的境界不謀而合,即借有相之香,因物證心,反照自性,超然物外。
短短的一柱香,詮釋了生命的全過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生到滅、從滅到生。
——萬物雖有形,一切終虛枉。如香。
然而一切自然生物皆有魂。從火苗點燃了香的生命源頭那一刻,香開始了她的靈魂之旅——
起初,香是一位清純的少女,淡雅而恬靜,她若有若無,捉摸不定;燃至中梢,香漸漸濃郁,宛如豐韻少婦,幽遠芳馥,沁人心脾;香將之盡,如知天命,黯然消魂,卻已蝕入骨髓,久久揮散不去……她燃盡了生生世世,燃盡了恩怨情仇,灰飛煙滅之后是永劫不復。
伊時彼刻,一瞬已是千年,天人就此合一。恰如東坡詩: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香魂不散,血脈不斷。不應(yīng)嘆西風東漸,古風難逢。香魂邀你入境來。
(選自《湖州晚報》“散文詩月刊”2016年11期)
[陳志澤 賞析]
魏艷琳的這一篇好散文詩《香魂》運用敘事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手法把對于尋??梢姷南愕挠^察、發(fā)現(xiàn)與挖掘得很是動人。
議論入詩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但作者勇于進取,“無限風光在險峰”,作品的風采煥發(fā)出來。我們來讀這一段:“它似乎有形,然而無從循跡。你只能從它幽幽掠過的絲縷芳魂去捕捉它若即若離的香蹤。此時,她已非木、非火、非煙、非氣——既非實有,亦非虛無,她似人生的一段演繹,又空空如幻夢一場”。這是充滿辯證法的對于香的精彩評述,不能不佩服作者對于香的深刻理解、感覺和繁富的、有張力的藝術(shù)呈現(xiàn)。“你只能從它幽幽掠過的絲縷芳魂去捕捉它若即若離的香蹤”,這是非常微妙,非常富有詩意的描寫,別具藝術(shù)感染力與詩美。
散文詩的敘事也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不少作者害怕削弱詩意不敢問津,而魏艷琳的《香魂》卻以敘事取勝。作品關(guān)于香的“靈魂之旅”的敘寫十分精彩。作者用了“清純的少女”和“豐韻少婦”的比喻與演繹恰切而生動,“她燃盡了生生世世,燃盡了恩怨情仇,灰飛煙滅之后是永劫不復”是思想與哲理的升華,給予讀者不止是對于香的認識,而是對于生命的理解、人生的感悟了?!盎绎w煙滅”的表達特別妙,既是焚香結(jié)局的形象概括,更是人生終極的帶著悲情的斷想。
作品將香的來源、生成,以及有關(guān)的知識、作者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體驗的敘寫與議論,錯落有致地融合、展開,將思想內(nèi)涵熔為一爐,達到濃郁詩意與深刻哲理的藝術(shù)效果。
在這里,我要著重推崇的是作品難得做到的飄逸美,這是許多過分詩化的散文詩做不到的?!断慊辍肥菓{借語言的提煉與節(jié)奏的把控,形成張弛有度的抒寫取得的。例如“源于一場大自然的風暴,以及之后漫長歲月的侵擾,最終在它身上留下了厚重的傷痕,如繭”很簡練的一句話,將香的身世敘說得緊縮而有詩意、有跳躍,末尾“如繭”二字是補充,顯得活潑。作品中這個特色比較突出,加上細節(jié)的選取與融入,在整體上就取得很好的飄逸效果了。
從“短短的一炷香,詮釋了生命的全過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從生到滅、從滅到生”,可以讀出作者對于人生哲學的詮釋,這是作品的題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