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菀彼青青
這種陪伴,要趁早
◎文/菀彼青青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會心懷遠方,那些平生歷盡周折的白發(fā)老人,內(nèi)心對遠方亦是有著渴盼與期待。
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暫且等待的。等待有錢,等待有時間,等待有心情,等待有沖動。可是有一件事,偏偏就要趁早,那就是對父母的陪伴。
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那么多的來日方長,一不小心,便只能徒嘆后會無期。
我的一位朋友,無論是容貌、事業(yè)或是愛情,都甚是普通,但在他普通的人生表象之下,卻隱藏著對生活火一般的熱情。
他自大學畢業(yè)后便潛心于工作和賺錢,白日里在公司寫方案做設(shè)計,夜晚月暗星稀之時依舊伏案不休,做著各種兼職。終于,三年之后,他攢夠了一筆錢,然后迫不及待地與父親一起開始了自己的GapYear(間隔年)。
原來他的母親早逝,是父親一直獨身照顧他。父親年輕時也是一位理想青年,喜歡四處旅行,只是因為照顧孩子,才擱置了自己的喜好。而如今,父親已經(jīng)陪他長大,他便想陪父親變老。不僅要陪父親變老,他還要圓父親曾經(jīng)的夢想。
他說,自己的陪伴一定要追得上父親老去的速度,不讓他在步履蹣跚之時艷羨著別人的詩和遠方。
于是,兩個男人,一個年輕似火,一個精神矍鑠,他們開著車帶著狗,開始了一段親密無間的旅行。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他們一起露營一起攀山,一起拜佛一起跳躍。在灑滿月光的沙灘上,在皚皚白雪的山腳下,兩個人勾著肩搭著背,喝著啤酒唱著歌,快樂得無與倫比。
世人都在稱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墒?,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會心懷遠方,那些平生歷盡周折的白發(fā)老人,內(nèi)心對遠方亦是有著渴盼與期待。
朋友說,他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也許就是與父親一起旅行的那大半年了。那樣的安心、踏實、富足,無法用任何事物來交換。
因為陪伴父親的這一路,令他覺得天地雖變幻如轉(zhuǎn)燭,歲月卻永不會將二人分開。
與父母一起旅行,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冒險,一路上會有許多不可預(yù)料的摩擦、分歧或者是麻煩,以及諸多令人措手不及的突發(fā)事件。
可是,這一路上,也會有很多的驚喜和感動。在碎光粼粼的海灘,與父母并肩而坐看夕陽;在風吹草低的草原,看父母的發(fā)絲拂過笑臉;在莊嚴肅穆的廟宇前,攜手一起轉(zhuǎn)動起經(jīng)幡,還有什么畫面,能比彼此陪伴更美更動人?
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而陪伴,是所有詩歌里,最令人動容的柔軟,也是對父母最貼心的孝順。
猶記得,被譽為“中國十大孝子”的王凱、王銳兄弟倆為了實現(xiàn)母親的夙愿,自制板車,載著八旬母親暢游中國。三人風餐露宿,在三年里,徒步跨越1000多個城市,完成了母親暢游中華的感恩之旅。
無獨有偶,在他們的感召下,63歲的退休職工謝淑華也用自制的鐵板車拉著她90歲的母親,在一年的時間里,從上海到北京,從北京到海南,徒步走過了兩萬多里。
所謂的孝順大概如此吧,那便是給予父母最想要的那種陪伴。
在父母腿腳尚且靈便之時,帶他們走過千山萬水,在父母眼神尚且明亮之際,帶他們看世間風景,眼前的生活無論是否茍且,也要陪他們親眼看一看遙遠的詩和遠方。
的確,我們的時間被工作、家庭壓榨得所剩無幾,在一地雞毛里默然喟嘆,分身乏術(shù)。可若真的有心,我們?nèi)钥梢詮拿y中抽身幾天,陪父母去他們想到達的遠方,過幾日詩一般的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