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孩子,要從改變父母開始。父母改變了,孩子才能改變。
切勿在就餐時訓斥孩子,餐桌是共享食物、交流思想與見聞的佳所。其樂融融的親情也有助于孩子學會感恩和餐桌禮儀。
你每天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慢慢地,你便會有一張什么樣的臉,是孩子塑造了我們的面貌。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或其他家長議論孩子的優(yōu)缺點。
孩子在學校遭受不公正、不人道的待遇,父母應主動與學校溝通、替孩子申訴,但同時也須意識到,如果這樣溝通、申訴毫無效果,你就需要設法為孩子換一所學校。
只要出自真誠,對孩子的表揚與鼓勵越多越好。當孩子往前走,他回頭時最渴望看得到的是鼓勵的眼神。
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負擔過重,必然導致后續(xù)學習時的“學業(yè)枯竭”,也就是早期學習投入過度,后續(xù)學習必然失去成長的空間。
任何身體或心理的疾病,如果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往往都是最難治愈和最嚴重的。
在以分數為評價標尺的學校生活中,成績落后、思維遲緩的孩子很難不受到傷害,適當培養(yǎng)孩子對批評與傷害的鈍感力,對他的成長更有助益。
天生膽小的孩子,你不能強迫他變得大膽,對兒童所有本質特性中不足之處,首先要尊重與理解,然后才是耐心和緩慢的改善。
對不應該畏懼的感到畏懼,不免有點可悲。對應該畏懼的毫不畏懼,則更為可怕。只有父母才能幫助孩子辨別這兩者的區(qū)別。
(摘自覺知養(yǎng)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