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波
我從小學習相聲,12歲開始學評書,并不是一開始就想刻意地把二者結(jié)合。在說書的時候,很多相聲當中制造“包袱兒”的手段,使出來竟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嘗到甜頭兒的我,在師長和觀眾都認可的情況下,開始把大量相聲元素運用在評書當中,并漸成風格。有人把我這種表演稱為“幽默評書”,其實不太準確。相聲和評書是我自幼學習的兩門傳統(tǒng)說唱藝術(shù),其中相通之處是很多的。
首先,相聲的形成晚于評書。相聲中的“八大棍兒”“單口”“貫口”等無不受評書的影響,所以相聲前輩把評書藝人喻為老師?,F(xiàn)在相聲藝人如果收徒弟,除了本師和“引、保、代”三師外,還需要請本行師長和“四大門兒”的人。所謂“四大門兒”,即武術(shù)行的藝人、變戲法的藝人、說評書的藝人和唱單弦的藝人。蓋不忘其初,相聲從這四門當中汲取營養(yǎng),受益良多。
另外,老的評書演員有很多會說相聲,老的相聲演員有的也說過評書。有位評書老前輩叫王致久,常說相聲,相聲藝名叫王德寶,擅長“貫口”活,評書擅說《大宋八義》,其弟子有吳杰森、許杰泉、常杰淼等。常杰淼編了一套《雍正劍俠圖》,在津門大火,習者甚眾,且有話本流傳。我亦依此本,在東城書館上演《雍正劍俠圖》,至今已說七年有余,尚未完結(jié)。還有一位陳榮啟先生,是宣武說唱團的評書大家,擅說《精忠》,年輕時也說過相聲。焦德海的兒子焦少海,曾拜文福先為師學說書,會說《永慶升平》。焦德海的徒弟張壽臣也說書,他的徒弟多是評書門兒,而非相聲門兒:比如佟大方說相聲是郭啟儒的徒弟,說評書是張壽臣的徒弟,藝名佟存正。張壽臣的徒弟劉寶瑞,也會說評書,后專說單口相聲,被譽為“單口相聲大王”。郭啟儒還有一個徒弟叫齊信英,在青年曲藝隊說相聲,但藝名是評書的,他和佟信魁都是評書名家趙英頗的徒弟。天津的評書老藝人劉立福是陳士和的徒孫,專說《聊齋》,亦是張壽臣的徒弟,年輕時也說相聲。我相聲的師父叫趙小林,我?guī)煚斀袕埾擦?,也說評書,也有門戶,評書的藝名叫張蔭堂?,F(xiàn)在年輕的相聲演員,除了我,也有會說書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相聲和評書都是以語言為主的說唱藝術(shù),很多基本功是一樣的,如口齒必須清晰,吐字歸音要求標準、正確,形體要好看,嗓音要亮、甜,五音要全。這一點我們都要向戲曲演員學習。再有,知識面兒一定要廣,積累得越多越好,這對相聲和評書都十分重要。相聲里的“八大棍兒”“單口相聲”更貼近評書,以一個故事為載體,也拴 “扣子”,只不過“包袱兒”比評書多,比單口相聲少一些。評書結(jié)尾部分一定是“扣子”,而相聲則一定是“包袱兒”。評書大都很正,縱是野史閑文,藝人也當正史說,這樣書座兒才信服。相聲則不然,亦莊亦諧,人物、語言、史料都允許不太精準,但也不能太離譜。傳統(tǒng)相聲當中也有許多關(guān)于評書的內(nèi)容。
我在說書時,相聲元素的運用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直接說相聲原詞兒。對于很多相聲作品,書座兒都耳熟能詳。我一說,底下就知道出自于哪段作品,有時運用得貼切,效果是很好的。
二、把相聲制造“包袱兒”的手段用到評書當中,如“三番四抖”“吃了吐”“曲解會意”“正話反說”等。這些手段我自幼習之,運用比較熟練,所以在評書當中使用,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奇佳效果。
三、相聲的“鋪墊”很重要,同樣適用于評書。評書并不是沒有“包袱兒”,評書里的“包袱兒”是擠出來的,更像相聲里的“現(xiàn)掛”,評書演員很少刻意設(shè)置“包袱兒”。經(jīng)營一個“包袱兒”需要縝密的構(gòu)思、精巧的設(shè)計和充足的鋪墊,才能完成好,“包袱兒”才能抖得脆,翻得準。
四、吸收相聲互動的一種手段:“砸掛”?,F(xiàn)在我們在書館說書有前后場,原來書館是一個演員,現(xiàn)在是三個演員,前后呼應不單是在書目和表演風格上,其具體內(nèi)容、技巧手段等也應有所考慮。比如前場演員有大量“背口”,后面演員應盡量避免。相聲演員擅長捕捉前場演員表演當中的細節(jié),如某些語言、動作甚至口誤,引起觀眾的強烈反應,那么后場演員的復制或調(diào)侃,會使觀眾會心,大笑開懷。我把這種技巧也融入到評書表演中。
再有,評書中有些固定“砸掛”的環(huán)節(jié)。比如評書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胎里壞”“一包膿”“嘎雜子”“琉璃球”式的人物,雖與主要情節(jié)關(guān)聯(lián)不大,但往往是“包袱點”,能夠引人一笑。表演時,演員故意“張冠李戴”,拿續(xù)水的伙計“砸掛”,觀眾會心,必然捧腹。
五、把相聲的漫談融合其中。相聲語言的精準是其他藝術(shù)很難與之相比的,“尺寸”“勁頭兒”差一點兒都不行,但展現(xiàn)出來又是外松內(nèi)緊,漫談式的,這樣,聽眾很輕松。我現(xiàn)在也借鑒這種表演方式來說書,在不知不覺當中將觀眾引入情節(jié)。
六、把營造氣氛的環(huán)境描寫和細致的人物刻畫反用到相聲當中,與本文無關(guān),另文介紹。
觀眾們似乎對我現(xiàn)在的這種表演模式較為認可,既然大家喜歡,我不妨堅持。愿評書和相聲更好地結(jié)合,我也將繼續(xù)努力,說好評書,說好相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