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新的法律頒布在不斷地提升,納入法制軌道的領域也逐漸增多,新類型的案件更是層出不窮,而民事案件的總數最近幾年也一直處于攀升狀態(tài),故而民事審判的難度大,任務重。但是,因為民事審判力量比較薄弱,導致審判員不但壓力大,負擔也重,工作狀態(tài)一直在超負荷地進行。如此這樣,要解決問題,除了必須要提升審判員的業(yè)務素質,還要提升民事審判的效率,就應該在民事審判方式上實行“繁簡分流”。
關鍵詞 民事審判 繁簡分流 改革
作者簡介:黃忠任,廣西師范大學,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助理,研究方向:民法。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368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法院都在實踐和探索民事案件審理的繁簡分流方式。民事案件傳統(tǒng)分工方式通常以行政區(qū)域為限,對所管轄的區(qū)域根據地段來確定,這就使一個審判員手中會集中許多不同類型的繁簡案件,非?;靵y,直接導致簡單的民事案件審結延遲,而疑難、復雜的案件又沒有辦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進行研究、處理。根據“二八原理”,實踐中,往往需要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少部分疑難復雜的案件上,將少部分精力放在大多數簡單的案件上,這樣會極大提高審判效率,故而對民事案件的審理實行繁簡分流勢在必行,即將一些簡單且容易的民事案件集中起來專門進行審理。繁簡分流的思想應貫穿在民事案件的整個訴訟環(huán)節(jié)中。
一、 繁簡分流的可行性和法律依據
在民事審判方式上運用繁簡分流,指的是民事案件在立案以后,結合案件的難易的程度,將難度大、法律關系復雜的案件放到一起,由精審庭進行審理;將簡單的且易解決的案件放到一起,安排若干個固定的合議庭專門審理,同時簡化審判程序,減少不合理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工作效率得以有效地提升。由于傳統(tǒng)案件的搭配比較混亂,從工作結構上來看也不合理,有效運用繁簡分流,就將這一難題解決了,對于疑難和復雜的案件,審判人員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審理,既提升了審判人員的執(zhí)法水平,又提升了辦案的效率 。
(一)社會有需要
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建立起來的,而公平且高效地解決各種糾紛,給當事人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可預期的社會環(huán)境,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之一。從當前來看,社會在快速地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普遍希望能夠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民事審判方式實行繁簡分流,根據案件的復雜和簡單程度分工進行審理,既提升了工作質量和效率,與社會需求也相適應 。
(二)立法有根據
針對于人民法院對于簡單民事案件的審理和簡易程序的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均有較詳細的規(guī)定,例如,對于民事案件簡易程序的適用,《民事訴訟法》的第13章專章作了規(guī)定,審理這類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審理程序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人民法院應該將這些民事訴訟的規(guī)定充分利用好,通過法律原則的指導,將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簡易民事案件的審判方式尋找到。分開復雜和簡單的民事案件,只是調整法院內部的審判結構和分工,而對于審判簡易案件,并沒有與民事訴訟法的基本軌道脫離開 。
(三)分工的道理
傳統(tǒng)民事審判在結構上并不科學,從系統(tǒng)工程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民事案件在復雜和簡易程度上都比較混亂,由于審判人員兩方面都需要照顧到,很難將最佳的效益充分地發(fā)揮出來 。有效調整審判結構以后,從案件的難易程度出發(fā),不同程序安排不同的審判員進行審理,將工作性質與人員分工進行用效地組合,使整體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地發(fā)揮,從而提升了辦案的質量和效率。
二、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的全方位構建與完善
(一)完善多元糾紛訴前的調解機制
1.設立綜合調解室,加固訴前的調解
對于各個法院而言,在立案庭將綜合調解室設立起來至關重要,將導訴和心理疏導以及訴前調解三大職能承擔起來。導訴需要安排導訴員,負責將法律的宣傳資料提供給當事人,以及為當事人進行咨詢訴訟的引導服務,給當事人對于訴訟結果有個合理的預期;訴前調解,雙方當事人如果對案件都有調解的意愿,訴訟前進行調解,案件由調解員進行調解,從而達成調解的協(xié)議 。
2. 建構便民的訴訟網絡,開展調解的載體
“便民訴訟網絡”是立體訴訟網絡載體,既能夠將城鄉(xiāng)的司法資源進行有效地整合和降低司法的成本,又能夠使人民大眾司法的要求得以有效地滿足。例如,將農村作為服務對象的便民訴訟網絡,將案件的管轄范圍作為面,而基準點就是人民法庭,訴訟聯(lián)絡點和巡回審判站以及訴訟聯(lián)絡員縱向進行延伸,致使站、庭、點以及員相互的對接得以有效地實現,從而使便民訴訟的網絡構建起來 。
(二)建設速裁法庭的探索
1.設置速裁法庭組織
從當前來看,速裁法庭組織機構主要包括民事業(yè)務庭內部和立案庭中設置的速裁組織。民事業(yè)務庭內部設置的速裁組織,對于發(fā)展速裁制度非常不利,跟原來的模式并無本質區(qū)別;而立案庭中設置的速裁組織,容易導致立審不分,所以,速裁庭應該具有專職的審判團隊。
2. 審理案件的程序
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的程序上盡量能夠簡單一些??偟膩碚f,在程序的運用上,要能夠做到準、簡、快,這對繁簡分流的實施至關重要。準,準確認定案件類型是做好繁簡分流工作的第一步。適用速裁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是案件的事實清楚,義務權利明確,沒有太大的爭議。篩選案件正確,對于之后無論是調解還是傳喚當事人,都比較方便。簡,指的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得以保障和案情查清的基礎上,將程序盡可能地簡化。快,快就是不但要簡單,還要將辦案的期限盡量縮短,加快結案的速度。在審判的整個活動中,既要開庭審理和立案審查快,又要法律文書的制作和送達快 。
具體來說,第一,在一審程序中,簡單民商事案件速裁應當遵循“速轉、速送、速調、速審、速判、速結”的速裁機制。立案庭將案件受理以后,經初步審查,符合條件的,迅速將案件移送到速裁庭。速裁庭收到案件后應當在三日內審查案件材料,發(fā)現不適宜速裁的,應當具明理由并立即轉回立案部門移送相關業(yè)務庭審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如果必須要同時到法院進行解決的,速裁庭能夠及時審理。法院結合案件的要求,將舉證期和答辯期提供給當事人。被告若同意將舉證或者答辯期間放棄,開庭可以馬上安排。送達的方式樣式很多,各種樣式都可以采用,但是,送達人對于送達內容的了解必須要保證。對于庭審的方式而言,改變傳統(tǒng)的被告答辯和原告陳述的習慣,審判人員可一邊詢問一邊核實,在詢問進行中,對于一些情節(jié)當事人如果不要求進行追究,而這些問題對處理案件整體也沒有影響,那么當事人的意愿承辦人應該尊重,不應該再詢問;調查取證,審判人員對于法庭的調查必須要重視,發(fā)現問題就應該在法庭上解決,當事人之間如果有事實上的爭議,審判員應該當庭質證,爭取在庭審上查清事實,在事實查明和是非得以明辨的基礎上,盡可能將問題一次性解決,將一次性開庭的功能得以強化,避免二次開庭帶來的重復勞動。速裁案件原則上應當庭宣判,也可以實行一次開庭。對于速裁的調解必須要重視起來,調解成功的,通常當即制發(fā)調解書,如果調解沒有成功,亦應及時宣判。適用快審程序審理的民商事一審案件,在制作判決書時,可適當簡化裁判文書,但是民事訴訟法規(guī)定的裁判文書要素必須齊全。快審速裁案件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結合案件情況選擇到當事人所在社區(qū)、醫(yī)院等地點巡回審理,就地辦案,審理期限一般不超過45日。第二,在二審程序中,快審案件的審理應當依法組成合議庭,并遵循自愿、合法、高效、便民的原則。立案庭對移送上訴的民商事二審實體案件,應通知速裁庭進行篩選,速裁庭經審查認為可以快審的,應及時將案卷退回立案庭立案后移送速裁庭進行審理;對不適宜快審的案件,速裁庭應及時將案卷退回立案庭,由立案庭立案后移送精審庭進行審理。上述篩選及退卷工作應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速裁庭收案審理后,發(fā)現案件不宜適用快審程序審理的,由原合議庭按照普通二審程序繼續(xù)審理,不得再向精審庭移送??鞂彴讣膶徖恚梢圆扇〈螂娫?、發(fā)傳真、短信等簡便的方式傳喚當事人、征求意見。但采取前述簡便方式發(fā)送開庭通知的,未經當事人書面確認,不得作為按撤訴處理和缺席審理的依據。二審快審案件的審理一般采取承辦法官詢問當事人的方式進行,必要時也可開庭審理。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案件,由承辦法官一人按照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案件調查。調查時,應當先告知當事人合議庭成員組成、回避等訴訟權利,并征求當事人是否同意不開庭審理而由合議庭進行書面審查后進行判決,并體現在相關筆錄上。如果當事人同意,則直接進行調查;如果當事人不同意并有正當理由或發(fā)現當事人又有新的證據或當事人對案件事實爭議較大,則另行確定開庭時間進行開庭審理。快審案件裁判文書的制作應當力求簡潔,可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適當簡化。endprint
(三)促進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
1.重視權利保護,強化公開告知
如果想要當事人的知情權得以有效地保障,小額訴訟程序對當事人所產生的顧慮必須要打消,無論是小額訴訟程序庭前的釋明和立案的告知,還是判后的答疑,立案的階段,既要將小額訴訟程序的宣傳展板放置,小額訴訟程序的告知書發(fā)放,又要運用網絡的辦公平臺的宣傳廣播和現場答疑等,將當事人對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異議減少;審判階段,專門制作小額訴訟發(fā)送給被告,尤其內容必須要在設置中提示,代理人受當事人委托的一些法律規(guī)定和注意的內容都要提示,引導當事人將準備工作提前做好,必須要得到當事人認可和配合,從而使司法的透明度得以有效地提升 。
2. 重視配套保障,實現高效便捷
其一,審查立案必須專人負責。定期業(yè)務指導立案人員,適用小額訴訟范圍應該準確把握;其二,專門審判機制建立起來。法官和書記員若經驗比較豐富的抽調出來,組成小額訴訟案件的審判組,將全庭小額訴訟的案件集中進行審理;其三,會商機制定期建立。在進行適用中,新情況和新問題都應該進行總結,通過小額訴訟的月報來盡快公布,從而使小額訴訟程序制度的功能進一步地積累和發(fā)揮經驗。
3. 嚴格轉換程序,保證程序公正
針對于小額訴訟程序適用的案件而言,不符合適用的條件是在審理中發(fā)現的,裁定應該在書面上進行,根據簡易程序將案件轉到普通的程序或者通常的規(guī)定審理,同時,本庭的庭長必須要批準。轉換程序和延長審限以及舉證質證等相關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對小額訴訟案件的要求,將一些配套的格式文本進行制作。例如,小額訴訟轉換程序的審批表和小額訴訟案件延長審限的審批表,還有當事人放棄舉證期限的聲明和口頭裁定轉抽象程序的筆錄等。
三、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于民事案件的審理上,設立簡易的民事案件審判組,有效運用繁簡分流,既對執(zhí)法水平的提升非常有利,又提升了工作的效率,此外,因為將結案進行調解,不但上訴問題不存在,二審的壓力也同時減輕了。
注釋:
羅書臻.深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全面提高審判質效和司法公信力.人民法院報.2017-06-29(001).
羅書臻.全面深化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落實司法責任提升審判質效.人民法院報.2017-06-29(001).
樊崇義.刑事程序繁簡分流的幾個證據問題思考.人民法治.2016(10).11-12.[2017- 08-11].
陳杭平.新時期下“繁簡分流”的分析與展望.人民法治.2016(10).21-23.[2017- 08-11].
吳燕、張慧超.積極推進我國“繁簡分流”改革——專訪社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敏遠.人民法治.2016(10).51-53.[2017-08-11].
倪娜.“繁簡分流”,讓公正與效率并駕齊驅.當代廣西.2016(17).44-45.[2017-08-11].
曾泉生、蘇靜.重大刑事案件繁簡分流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探究.人民檢察.2012(9).60-62.[2017-08-11].
吳濤、甘文超、王杰、白深郡、劉軍.公訴案件繁簡分流機制的理論與實踐.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5).35-40.[2017-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