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婧瑤
摘 要:白居易是唐代詩人中詩歌作品保存最為完整的詩人,這不僅與他珍視自己的作品善用多種途徑保存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詩歌本身接受度高,受眾廣。他的詩歌流傳廣泛,影響深遠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詩歌通俗易懂,曉易明暢,另一方面則是其詩歌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總能引起歷代讀者的共鳴,其中很重要的便是他詩歌中的諷喻精神。本篇將結(jié)合白居易的詩歌理論探討白居易的諷喻詩。
關(guān)鍵詞:白居易、諷喻詩
白居易最主要的著作為《白氏長慶集》,他本人在《與元九書》一文中系統(tǒng)闡述了自己的詩學觀點,將自己的詩歌分為:諷喻詩、閑適詩、傷感詩、雜律詩四類,而他本人著重強調(diào)的便是諷喻詩,而且也確實諷喻詩影響最深遠。
《與元九書》是白居易的比較系統(tǒng)的文學論文,他在這篇文章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自己的諷喻詩學理論,其理論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一方面,“文章合為時而著”,體現(xiàn)對“時”的關(guān)注,“為時而作”其意不僅是詩歌應該反映時代,而且應該作用于并有益于時代。白居易認為,讓詩歌有益于時代的方式就是用詩歌來“泄導人情”“補察時政”,體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便是運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和社會觀點?!把a察時政”這一出發(fā)點體現(xiàn)了他作為文人的社會責任感,他不僅強調(diào)詩歌要體現(xiàn)時代特征,并且希望能夠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實現(xiàn)其社會理想和政治抱負。另一方面,“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diào)了詩歌的歷史紀實作用。我們都知道杜甫將敘事詩作為創(chuàng)作的一大重點,并且這些敘事詩大都生動詳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白居易大大地繼承并發(fā)揚了敘事詩歌的創(chuàng)作,他所說的“事”主要指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中關(guān)系國運民生的重大事件,如《白氏長慶集》中諷喻詩第一卷的《賀雨》便記錄了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元和三年冬至元和四年春暮,大旱無雨,白居易上書憲宗建議豁免大旱地區(qū)的賦稅,并且要求多放出些宮女希望以此獲得上天的寬恕降雨,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按此實行后真的天降甘霖。于是作者便作此詩記錄整個事件,希望以此勉勵皇帝堅持愛民的政策。此外,白居易敘事詩的題材中還有許多可以反映社會重大問題的的小事情。即他在《秦中吟》序言中所說的“見聞之間,有足悲者?!崩纭顿I花》中:“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諭?!薄耙粎采钌?,十戶中人賦?!倍嗝歹r明的對比,僅僅是為了買深色花,那些達官貴人就要揮霍掉十戶中等人家的稅糧,而借田舍翁卻只能“低頭”與“長嘆”,詩人從集市上的鮮花交易入手,反映出了剝削者與被剝削者尖銳的矛盾,揭示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社會狀況。
二、上以詩補察時政,下以歌泄導人情。白居易強調(diào)詩歌的現(xiàn)實作用,尤其是其政治批評和泄導人情的作用,認為詩歌對政治的功用不可忽視。一方面,上層統(tǒng)治者可以利用其知曉民情,調(diào)整方針政策,完善統(tǒng)治秩序。如他在《與元九書》中所說“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為大柄,決此以為大竇也?!奔慈饰宓鬯园凑_的道理去辦事,垂衣拱手就把國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詩的義和音,把這作為主要權(quán)衡;也辯明了詩的義和言,把這作為主要的法寶。另一方面,下層士人可通過諷喻詩來宣泄心中的不滿,發(fā)表政治意見,正如他自己在《寄唐生》中所說“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泵鞔_指出自己寫作的目的是將民生疾苦記錄下來,讓天子知道百姓的生活狀況,在《與元九書》中也說“使下人之病苦聞于上”,也就是說詩歌作為溝通兩個階級的紐帶在發(fā)揮重要作用。
三、老嫗能解。 白居易的諷喻詩在拓展了敘事型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的同時配以淺易通俗的語言,這一點成為白居易諷喻詩公認的一大特點。文壇上一直流傳著老嫗能解的故事,傳說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會找隔壁的一位老嫗來當?shù)谝粋€讀者,每一篇都要修改直到老嫗能聽懂為止。既然是流傳,那么故事的真實性就有待進一步考察,然而,這卻能充分說明白居易對于諷喻詩歌語言上的實踐已近乎婦孺皆知的地步了。而他自己也在《新樂府序》中自己所作詩歌的特點和目的:“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其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誡也。其事核而實,使采之者傳信也。其體順而肆,可以播于樂章歌曲也。總而言之,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毖赞o上,他選擇質(zhì)而徑、直而切的,是為了使人們更加容易地理解其諷喻之意;內(nèi)容上,敘述的都是當時的實際情況;體制上順而肆可以適合樂章歌曲,更利于傳播,起到廣泛教化的作用。很多人對于其淺切的文辭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的是,正因其文辭質(zhì)樸,才使他的諷喻詩得以廣泛傳播,更易被大眾接受,更為后世文學研究和史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詩史”的作用。
白居易諷喻詩的最重要內(nèi)容是對現(xiàn)實的批判,這些諷喻詩基本上全面揭露了中唐的社會矛盾。他論述自己的寫作主張“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的172首諷喻詩中,《秦中吟》與《新樂府》兩組詩是其代表作。白居易諷喻詩內(nèi)容上的最大特點便是對社會黑暗的揭示和黑暗政治的抨擊,同時這也從根本上體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盡管在當時作者這樣的諷刺必然會遭到權(quán)貴的敵視和排擠,如他自己所說:“……聞《秦中吟》,則權(quán)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但他仍然選擇了這條路,可見如果他本人沒有強烈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作為支撐,他不可能做出影響如此深遠的諷喻詩。
參考文獻:
[1]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 李再新.論白居易的諷喻詩[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3] 羅如斯.白居易諷喻詩與中國詩歌的諷喻傳統(tǒng). 湘潭大學
[4] 袁行霈. 中國文學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