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足以和大唐頂尖詩人比肩的宋詩十大家(上)
木匠
繼《大唐詩人,那一場風花雪夜的撕殺——主戰(zhàn)場:長江、黃河》之后,我們再來聊聊宋詩十大家。通常我們一說起來就是“唐詩宋詞”,其實宋詩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足以和唐詩相媲美。就我個人的喜好來說,好像還更偏愛宋詩一點。
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種說法,說唐詩大多是詩人之詩,而宋詩則大多是學者之詩。對此,我是深以為然的。如果說唐詩勝在情韻,那么宋詩就勝在理趣;唐詩是以豐腴為美,宋詩就是以平淡為美。換言之,宋詩與唐詩相比,更加生活化、日?;?,同時也更加強調(diào)“以文為詩”和“以學問為詩”。
綜觀宋詩的發(fā)展,我們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印象,宋初以來,受晚唐五代詩風的影響,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詩人。又或者,宋初的詩人在讀唐詩的時候,已經(jīng)感覺到了唐詩在表現(xiàn)社會生活、寫景狀物、抒發(fā)個人情感上,都已達到了事無巨細、近乎完美的程度。唐詩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山峰,讓他們只有仰視的份兒。如果宋代詩人不能另辟蹊徑,他們就將永遠活在這座巨大山峰的陰影中。
真正的宋詩,出現(xiàn)在宋真宗、仁宗時代,以歐陽修及其好友梅堯臣為肇始。歐、梅之后,又出現(xiàn)了兩大宗師——王安石與蘇軾。其后,“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在詩界的影響似乎超過了他的老師,開啟了所謂的“江西詩派”。江西詩派除了其掌門黃庭堅之外,又出了陳與義與陳師道兩位大詩人。到了南宋時期,又出三大詩人——陸游、范成大、楊萬里。他們?nèi)嗽缒暌捕际苓^江西詩派的影響,不過,最終他們還是從已日趨“艱澀生硬”的江西詩派窠臼中走了出來,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他們之后,宋詩開始走向沒落。
以上,我所提到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與義、陳師道(或可以換成王禹,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一祖即杜甫,蓋因江西詩派向以秉承杜詩的傳統(tǒng)為其旗幟,三宗即黃庭堅與二陳。不過我個人以為,王禹的詩應該比陳師道的詩更好一點)、陸游、范成大、楊萬里,都可以說是宋詩的大宗師,是完全能夠和唐代的李、杜、韓、白相提并論的大詩人。
下面,就讓我們一一來了解一下這宋詩十大家的風采吧。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六一居士,又自號醉翁。關于他的事跡我們已在前不久刊出的《唐宋八大家都是讀破萬卷書的人》中,做過介紹,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歐陽修可以說是宋代第一位在散文、詩、詞方面都有突出成就的作家。他在學詩的過程中,深受李白和韓愈的影響。錢鐘書曾說他“既希望保存唐人定下來的形式,又希望能使這些形式具有彈性,可以比較的暢所欲言,而不至于為了形式犧牲內(nèi)容”。他還希望詩歌“在不失去整齊的形式的同時,而能接近散文那樣瀟灑的、流動的風格”。
因此,我們說他是“以文為詩”的開天辟地者,當不過分。在這一點上,他不僅啟發(fā)了王安石、蘇軾等人的創(chuàng)作,更替道學家如邵雍、徐績、朱熹者流用詩來講哲學、道統(tǒng)、歷史、天文乃至水利開辟了一條道路。歐陽修是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進行了革新。在他學習寫詩的時候,正是講求“詞采精麗、聲律諧美”,但從總體上講,思想內(nèi)容相對貧乏、脫離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缺乏一些真情實感的“西昆體”盛行的年代。他對唐代的李白和韓愈的詩歌特點很是推崇,但并不亦步亦趨,還提出了“窮而后工”的詩歌理論。
歐詩中有很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如《食糟民》(田家種糯官釀酒,榷利秋毫升與斗)揭露了種糧的農(nóng)人只能以酒糟充饑,而不種糧的達官貴人卻可以“東風吹來酒甕香”、“日飲官酒誠可樂”的不合理現(xiàn)實;《邊戶》(家世為邊戶,年年常備胡)則描寫了生活在宋遼邊境的百姓的不幸遭遇。文氣宛轉(zhuǎn),娓娓如訴家常。
歐詩中也有很多表現(xiàn)個人生活經(jīng)歷、抒發(fā)個人的情懷以及對歷史的詠嘆的作品。如《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政治上遭受打擊之后的心潮難平,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懷,但詩人并未因此而喪失自信、對前途仍充滿了信心。
如《再和明妃曲》: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真可謂:議論精警,富有情韻。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世稱宛陵先生。史載:圣俞生于農(nóng)家,幼時酷愛讀書,16歲應鄉(xiāng)試未中,因家貧無力再考,后來跟隨叔父來到洛陽,謀了一個主簿(相當于現(xiàn)在的文書)之職,后又到孟縣(治今河南焦作,這里也是韓愈的故里)和桐城縣(治今安徽桐城東南部)擔任主簿。在連任三縣主簿之后例升知縣,召試,賜進士出身,累遷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故有“梅都官”之稱。
梅堯臣在建德縣(今浙江杭州西南部)大約做過五年縣令,為官清廉,頗能體察民間疾苦。去官后,百姓懷念他,把縣城改稱為梅城,建梅公堂、梅公亭以祀之。
梅堯臣在詩壇上與蘇舜欽齊名,嘗被稱為“蘇梅”。他和歐陽修是好朋友,歐陽修在洛陽做推官時,就經(jīng)常和他一起談論詩文,并與之聯(lián)手發(fā)動了以反對殘?zhí)莆宕詠?,以西昆體為代表的浮華詩風的一場詩文革新運動。歐陽修嘗自以為詩不及堯臣,說:“圣俞平生苦于吟詠,以閑遠古淡為意,故其構(gòu)思極艱?!保ā读辉娫挕罚?/p>
“閑遠古淡”正是梅詩的一大特點,而從內(nèi)容上講,梅詩亦能比較深入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如他的《田家語》:“誰道田家樂,春稅秋未足。里胥扣我門,日夕苦煎促……”還有《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倍际且园酌璧氖址?,表現(xiàn)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對立的現(xiàn)象。
公務之余,梅堯臣也經(jīng)常走出縣衙,漫步于山水之間,寫了許多詠景、抒懷和暢敘友情的詩,這些詩也莫不寫得平易而深刻,細膩而貼切,凝煉而自由,新巧而潑辣。
如《魯山山行》: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這真是一首意象豐富,動靜結(jié)合,曲盡山行之妙的好詩。特別是最后一句“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會使讀者腦海中浮現(xiàn)出這樣一個畫面:山路上沒有其他行人,詩人一邊趕路,一邊興致勃勃地欣賞著美麗的山景。突然從云天外傳來的一聲雞鳴,仿佛是在告訴詩人,到有人家的地方,還要走很遠很遠……
又,《悼亡三首》之二: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喪偶后的生活景況(《全宋詩》一共收錄了梅堯臣的37首悼亡詩,十有七八都是為其亡妻謝氏所作的,慶歷四年(1044年),梅堯臣攜家眷乘船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返回開封,七月七日至高郵(今揚州),其妻謝氏病逝于船中):因過度哀傷,而終日恍惚;心懷苦悶,還要在人前極力掩飾;回到家,冷冷清清,無人可以相訴;因難以入眠,尤覺夜的漫長,世間最苦,當如是也。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