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嘉
(江蘇警官學院基礎課教研部,江蘇 南京 210031)
在2016年國慶節(jié)期間上映,反映我公安人員根據上級組織安排,赴國外勇擒槍殺我公民的販毒集團首腦的故事片《湄公河行動》異軍突起,不但在評論界好評如潮,而且也收獲了高額票房:截至2016年10月10日,上映11天累計已收獲6.8億元票房,牢固占據中國票房排行榜第一的位置,①被稱為“逆襲”和“碾壓”②,成為“現象級”影片。
總體上筆者對這部影片持肯定態(tài)度,其在國產類似題材影片中實屬佳作。主旋律影片要是都能這樣,市場回報就會非常可觀了。筆者認為,《湄公河行動》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湄公河行動》是根據真實案件(10·5湄公河大案③)改編的電影。按照影片監(jiān)制黃建新的說法:“以往中國在‘境外持槍’這樣的題材上沒有開放過,《湄公河行動》是一次突破。”④
本片顯然是一部主旋律警察影像,但是這樣的“主旋律電影”完全是按照警匪動作(槍戰(zhàn))片模式組織拍攝的,并且請來擅長這類題材的香港導演林超賢執(zhí)導,在投入上也比較大(有一種說法是人民幣2億,⑤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但是看場面不會小),因而顯得制作精良、場面火爆、情節(jié)緊張、扣人心弦。
本片在公安部的主導之下,雖然仍然是一篇“命題作文”,但影片的主創(chuàng)仍然能夠相對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把影片的重心放到如何抓捕販毒集團首腦糯卡這條線索上,安排多場動作和槍戰(zhàn)戲,這就避免了題材上的敏感之處,并增強了可看性。
如主人公高剛假扮毒品大佬商場談判,孩子兵炸毀中國警察指揮總部,情報人員對毒販進行逼供,甚至殺俘以及特戰(zhàn)隊最后擒獲糯卡等血肉橫飛的戲在以往的警察影像中都是很難見到的。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追求真實的體現,因為破獲這樣的販毒、殺人大案,在境外抓獲匪首,必然要付出相當的代價。限于保密紀律,有些具體過程和手段不能全面展示,因而創(chuàng)作人員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適度表現和夸張,是可以理解,并且值得稱道的。
正如影片主人公高剛的原型之一、時任“10·5湄公河案”專案組組長,也是本片總顧問的劉躍進所說:“看過電影之后感覺非常真實,令人耳目一新?!雹?/p>
導演林超賢以擅長拍攝警匪動作片著稱:《野獸刑警》《證人》《G4特工》等影片都是明證。他秉承香港警匪片的一貫傳統(tǒng),特別善于表現槍戰(zhàn)/動作場面,敘事線索清晰,節(jié)奏明快。
《湄公河行動》整部影片可以說是由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動作/槍戰(zhàn)場面構成的:營救人質,商場談判,保護線人,總部被炸……到最后突入敵巢抓捕匪首糯卡,令觀眾緊張到幾乎喘不過氣來,完全沒有以往傳統(tǒng)國產同類型影片節(jié)奏緩慢、劇情拖沓的毛病。這與林超賢的努力方向一致:所有的動作/槍戰(zhàn)場面都被導演處理得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當然這么做也會帶來一定弊端,之后將會論述)。
更難得的是,編導對于幾場動作戲結果的處理都是不落俗套的:營救人質失敗,扮賊首與毒販商場談判失敗,最后的抓捕戲也是困難重重,幾乎面臨失敗……公安人員雖然英勇,但也并不是神,因而通過這樣的描寫與刻畫,更為本片增添了可信度。
能夠形成這樣凌厲的敘事節(jié)奏,本片的剪輯也起到重要作用,來自香港銀河映像的剪輯師David M.Richardson(戴維·理查森)擁有豐富的動作片剪輯經驗,處理起《湄公河行動》這樣的素材也是駕輕就熟。
本片之所以成功,特別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動作場面,和攝影也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場面的攝影都不是按照常規(guī)方法處理,在表現槍戰(zhàn)場面時,攝影機的機位更多的是主觀視角,而且擺放較低,更增添了第一人稱射擊游戲般身臨其境的緊張感,類似于三屆奧斯卡攝影金獎得主艾曼努爾·盧貝茲基在《人類之子》中的拍攝手法。手提攝影比較多,但也并沒有讓觀者不適,顯示出攝影師的良好藝術理解與精湛技術。
在景別選擇上,本片以中近景為主,也穿插了很多的遠景和全景鏡頭,顯得氣魄宏大,特別是一些動作場面俯視的大全景鏡頭,顯得張力感十足,而且避免了畫面的單調。
本片外景主要取自泰國、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尤其是大反派糯卡的藏身之地,取自馬來西亞山區(qū),熱帶雨林式的風景優(yōu)美壯麗,影片也多次借直升機出征的場面表現此點,給觀眾帶來愉悅的感受,就像斯皮爾伯格在《侏羅紀公園》中做的那樣。
影片總體上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可以商榷之處。
主旋律題材的影片,切忌生硬的宣傳和說教,否則對于觀看過高水平外國電影的年輕觀眾群體而言,可能會適得其反。
本片在采用警匪片的樣式進行拍攝之后,已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傳統(tǒng)的窠臼,但某些地方仍然顯得不足。比如開頭關于案情陳述的方法和結尾張涵予的獨白,本可以通過字幕的方式進行,無須刻意說明,甚至都可以不要。因為影片的主旨“國家有決心有能力有辦法保護公民安全”(也可以表達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已經通過故事的敘述表達得很清楚了,這樣反而降低了全片的藝術感染力。
影片中的某些戲顯然有一些邏輯缺陷。比如糯卡派孩子兵去炸我境外指揮總部的戲,雖然夠殘忍,損失夠慘重,但筆者認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是很難發(fā)生的,按照影片的邏輯也不太可能。因為現在的毒販即使再狂妄,也太不可能直接和國家機構作戰(zhàn),更遑論武力上顯得非常強大的中國。
筆者相信,也許我國公安人員在這樣的行動中付出了比這更大的代價,但不會是這樣的代價,影片這么處理,說服力不足。
結尾的抓捕糯卡一場戲也有問題。在高剛率領中國突擊隊前往糯卡老巢的同時,身份未明的宋哥帶領一撥人“黃雀在后”,敵暗我明,再加上“只能生擒,不能打死”的命令,以概率而言,高剛等人的行動基本不可能成功,而且還會付出比影片中表現出的更高的代價,大概只能以慘敗收場,但高剛等人居然就成功了,未免顯得有些牽強。
大約是囿于時間和題材的限制,兩個小時的電影有不少東西沒交代清楚,比如宋哥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么,糯卡和宋哥提到的“大老板”是誰,警方如何獲取情報,泰國軍方在此案中有何種惡劣的表現,影片都沒有說清楚(當然也可能是不便明言)。表現公安人員智謀的“文戲”也太少,這就造成了情節(jié)的突兀。
實際上“文戲”的適當加入也是這類警匪動作片所必需的,因為適時的舒緩節(jié)奏不但不會影響到動作片的表現力,反而會和激烈的動作場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和視覺反差,給觀眾帶來更強的觀影刺激。而且“文戲”的參與也能使影片的敘事線索變得更加清楚,邏輯上的層層推進也可以增加影片的說服力,一味的緊張反而不可取。
有人說刻畫人物向來不是林超賢的強項,⑦筆者不認可這樣的說法,《野獸刑警》中的黃秋生,《證人》《激戰(zhàn)》中的張家輝,都是靠著這幾部林超賢的作品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而本片的男主角彭于晏也在和林超賢的幾次合作后變得越來越成熟,要說這些演員的成功和導演林超賢沒有關系是不客觀的。
但本片中,幾位主演的發(fā)揮確實不算出色:張涵予的表現遠不如《集結號》,彭于晏和林超賢的第三度合作也不如前兩部出彩,這大概是因為導演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動作場面的描繪上了,留給演員的表現時間和空間都不足。
林超賢真正不擅長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戲,本片中彭于晏扮演的方新武和女友的感情顯得不倫不類、蒼白無力,完全可以刪去,干脆成為純粹的“硬漢戲”可能反而好些。反派人物糯卡的設計也顯得過于臉譜化。
對于不熟悉歐美動作片音樂的觀眾而言,影片的配樂是合格的,對情節(jié)的鋪墊和情緒的渲染較到位。但是,對歐美動作片音樂比較熟悉的觀眾,很容易就能找到本片音樂的模仿對象——美國影片《勇闖奪命島》,很多音樂動機甚至旋律的進行節(jié)奏都太過相似,有孫新愷記錄的樂譜為證。⑧
不能說這就是抄襲,但過度的模仿還是會讓人失去好感,雖說這是現在中國乃至好萊塢配樂界不鮮見的事情,但電影配樂的“罐頭化工業(yè)生產”會使影片音樂喪失個性,也會影響影片本身的表現力。
國內影視界本來就不太重視配樂這個領域,甚至連做配樂的自己都不重視:拿來主義,抄襲盛行,扼殺了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普多夫金說:電影音樂反映了對影片客觀性的“主觀評價”⑨, 不用心的配樂,只能反映創(chuàng)作者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會給電影帶來傷害,這恐怕是影片創(chuàng)作者和觀眾都不愿意看到的。
雖然有不少缺陷,但《湄公河行動》仍然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主創(chuàng)者抓住了電影市場觀眾群以年輕人為主的特點,以類似于游戲闖關的情節(jié)設計,輔以激烈精彩的視覺奇觀和特效(雖然有些地方特效拼接的痕跡明顯,如無人機觀察的場面),不但取得了高票房,也借此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題材影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一種開闊的思路,值得借鑒。
注釋:
① 數據資料來自“中國票房”,http://www.cbooo.cn/,2016年10月10日。
② 《〈湄公河行動〉逆襲成黑馬》,人民網,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6/1009/c1008-28761148.html。
③ 2011年10月5日上午,“華平號”和“玉興8號” 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此事件造成“華平號”上的6名中國船員和“玉興8號”上的7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其中1人失蹤。2012年4月25日,“10·5”案件聯(lián)合專案組在老撾波橋省抓獲案件主犯糯卡。2013年3月1日,案件主犯糯卡、桑康·乍薩、依萊、扎西卡在云南昆明被執(zhí)行死刑。
④⑥ 王小羊:《〈湄公河行動〉如何再現真實大案?》,時光網,http://news.mtime.com/2016/09/28/1560209-all.html。
⑤ 高慶秀:《博納如何“搶”下〈湄公河行動〉?原來是讓公安部動了心》,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16/1004/11/C2HEN626002580S6.html#from=keyscan。
⑦ 《解析精彩影片〈湄公河行動〉卻為何拿不到好的票房》,搜狐網,http://mt.sohu.com/20161007/n469662 377.shtml。
⑧ 哈利波菜、孫新愷:《深夜專訪作曲黎允文,在〈湄公河行動〉音樂涉嫌抄襲之后》,微信公眾號:影樂志,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Y2MzMwMg==&mid=2650981082&idx=1&sn=e11c87e5d5f24cb4b 43ab7854d45922a&chksm=84056273b372eb65d39e8e7dd0c 15b51550268a4c47d600de575fbef93f6c815316e44fd2b82#rd。
⑨ [美] David Lewis Yewdall:《電影聲音實用藝術》,張岳等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版,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