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健 (凱里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 凱里 556011)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美國影壇的常青樹,然而其藝術形象基本被定格為美國“牛仔神話”的締造者或美國電影英雄主義的掌舵人,而甚少有人將伊斯特伍德與女性電影聯(lián)系起來?!栋偃f美元寶貝》(MillionDollarBaby,2004)就是伊斯特伍德執(zhí)導的一部女性題材電影。影片講述了女拳手麥琪·菲茨杰拉德一心想在拳臺上取得成功,并為之奮斗的故事。影片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無論是敘事風格、人物形象,還是從影片的精神內(nèi)涵來說,《百萬美元寶貝》都是一部較獨特的具有吸引力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人物形象鮮明,特別是女主人公麥琪,其形象真實質(zhì)樸,性格鮮明,對于展現(xiàn)和提升影片的審美內(nèi)涵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從鮮明的性格塑造、內(nèi)斂的情感書寫以及人物定位三方面,分析《百萬美元寶貝》中麥琪這一女性形象。
人物性格是否鮮明和獨特是一部影片吸引觀眾,并能引起審美共鳴的主要一環(huán)。通常,人物性格也是推動電影敘事走向的核心?!栋偃f美元寶貝》中的麥琪兼具這兩種審美職能。
首先,影片在性格塑造中采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一方面,是人物外在形象與內(nèi)在精神的對比。麥琪出身貧窮,沒有體面的工作,已過而立之年仍然孤身一人掙扎在社會的邊緣。從形象上看,麥琪衣著質(zhì)樸,不修邊幅。與質(zhì)樸的外在形象比,麥琪的內(nèi)心世界卻是極為豐富的。她執(zhí)著于自己的夢想,雖然身處逆境卻對未來充滿希望。與很多以女性為題材的電影不同(如《穿普拉達的女王》《欲望都市》中的女性,她們都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和濃郁的女性魅力),伊斯特伍德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麥琪作為女性的“標準化”特征。影片中,麥琪展現(xiàn)出了如同男人一樣強悍的一面,而女性的柔美在其身上則體現(xiàn)得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更為搶眼。另一方面,影片通過兩位主人公之間的迥異,進一步烘托了麥琪的人物性格。提及伊斯特伍德的電影,很多人都會自然地聯(lián)想到他所塑造的種種銀幕硬漢形象。這些影片中的男性是正直、勇敢和力量的代言人。但在《百萬美元寶貝》中的男主人公,卻是一個繁華褪去、盡顯滄桑與無奈的老者。作為拳擊教練,弗蘭基依舊強勢,他嚴格要求自己的拳手,不輕易讓拳手冒險參加沒有勝算的比賽。但無論職業(yè)生涯還是個人生活上,弗蘭基都充滿無奈。他的得意門生大個子威利因弗蘭基的保守意識而無法參加冠軍賽,威利轉(zhuǎn)投其他經(jīng)紀人門下,并一舉奪下了金腰帶。威利作為別人的拳手奪取拳王頭銜,這使一手培養(yǎng)其走到今天的弗蘭基無法釋懷。而在生活中,由于弗蘭基全身心投入拳擊工作,忽略了女兒的成長,這使他無法獲得女兒的原諒,弗蘭基也成了孤家寡人,沒有家庭的支持。從弗蘭基的眼中,觀眾看到更多的是滄桑和無奈。而麥琪則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雖然對于拳擊選手來說,31歲已經(jīng)是職業(yè)生涯的中后段,但其內(nèi)心不服輸?shù)男愿窈妥鳛槿值奶旆郑顾哂泻軓姷母偁幜?。麥琪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決定的,從主動要求弗蘭基做她的教練到刻苦練習取得進步,麥琪表現(xiàn)出更多的從容而非無奈。
其次,人物性格也作為一種敘事動力存在。麥琪底層社會出身,卻不甘平庸,在現(xiàn)實社會中備受輕視和冷遇,但仍不放棄人生的夢想。正是這一倔強、執(zhí)著的性格特征,決定了人物的命運走向,推動了影片的敘事發(fā)展。麥琪在拳館練習擊打沙袋,此事被弗蘭基發(fā)現(xiàn)后,他十分不滿,在弗蘭基的內(nèi)心中,他抗拒指導女拳手。而麥琪則堅持練習,不管弗蘭基的看法以及男拳手的言語挑逗。麥琪的執(zhí)著感化了弗蘭基,她也如愿以償?shù)氐玫搅烁ヌm基的執(zhí)導,并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在被“藍熊”比莉暗算后,麥琪頸椎折斷,這使她癱瘓在床,甚至連自主呼吸都無法完成。褥瘡使她的雙腿被截肢,倔強的麥琪無法忍受自己與人們的呼聲漸行漸遠,而身體則慢慢走近墳墓,她要痛快地了結(jié)自己。在請求弗蘭基未果的情況下,麥琪選擇咬斷自己的舌頭,雖然被醫(yī)護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救,但麥琪還是再次咬舌。最終,她的堅毅使弗蘭基無法坐視,弗蘭基拔掉了她的呼吸器并給她注射了藥劑,使她安然地結(jié)束了生命??v觀影片的敘事可以發(fā)現(xiàn),麥琪的奮斗皆由其性格造就,其身上所具有的傳統(tǒng)美德,使麥琪成為“美國夢”的堅定踐行者。
人物是電影的核心之一,在《百萬美元寶貝》的創(chuàng)作中,伊斯特伍德先是從整體上確立了非二元化、臉譜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原則,再對主要人物進行充實,令觀眾感到與他們并無距離。如,麥琪、弗蘭基、斯凱普等,導演在塑造這些形象時,既張揚了其好的一面,也不隱藏其缺點。而對非主要人物甚至是以“群眾”面貌出現(xiàn)的人物,則賦予其某種代表性,讓觀眾可以從其身上感受到社會氛圍。在《百萬美元寶貝》中,觀眾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的主人公麥琪形象,這得益于導演伊斯特伍德對麥琪的情感刻畫。如上所述,麥琪的外形方面頗為“男性化”,而在性格上也具有剛強的一面,如果麥琪在情感上缺乏細膩的表現(xiàn),則會被觀眾認為是徹底男性化的形象。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xiàn),伊斯特伍德著力刻畫了麥琪細膩的女性情感,從而使其女性柔美的一面得到完善。
首先,麥琪經(jīng)歷了從默默無聞到引人注目、從貧窮到富有的過程,但不變的是她對周圍人群的愛。這一點從其對家人和對手的關心即可看出。麥琪的奮斗,不僅是要獲得外界對自己的認可,也是試圖改善家人生活環(huán)境的方式。麥琪在拳臺上一步步邁向成功,她并沒有把獲得的金錢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她依舊做著飯店服務生的工作,在生活方面也是精打細算,每筆收支都記在小筆記本上。她蝸居在一個小公寓房間內(nèi),沒有電視機,也沒有其他娛樂。但是當存夠了錢,麥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一幢不錯的房子買下來送給她的媽媽,那里離她媽媽原來住的地方不到一英里,麥琪想要媽媽住著體面的房子。從這里可以看出,麥琪對家人充滿了愛。不僅如此,麥琪對自己在拳臺上的對手也表現(xiàn)出了她的關心,這是其善良的性格所致。如,在一場比賽過后,麥琪問教練對手如何了,弗蘭基則直白地告訴她,對手腦震蕩、耳鼓膜破裂。麥琪在聽到消息后,第一反應是自己應該為對手送點什么。她并沒有把拳臺上的對手看成是自己要擊倒的對象,而是關心對方的安危,這種博愛的思想與“藍熊”比莉形成了鮮明對比。
其次,憂傷也是麥琪情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與她的命運基調(diào)相吻合。麥琪成長過程中從周圍環(huán)境得到的唯一反饋就是自己是垃圾。她做飯店服務生,偷偷將客人吃剩的牛排包裹好,作為自己的晚餐。麥琪在拳臺上取得一定的成績后,她利用自己攢下的第一筆錢給媽媽買了房子,結(jié)果卻招致媽媽的不滿。媽媽認為,政府如果發(fā)現(xiàn)她住進這所房子,就會停掉她的社會福利,公費醫(yī)療也會將她從名單上劃掉。媽媽甚至直接質(zhì)問她,為什么不把買房子的錢直接給她。這對麥琪是極大的打擊,她沒有獲得媽媽的贊賞,反倒是碰了一鼻子灰。媽媽留給她的是憂傷的回憶。在麥琪受傷住院后,媽媽帶著出獄的弟弟等一家人來看望她,但實際上是逼迫她在律師函上簽字。在得知麥琪已經(jīng)無法用手簽字的情況下,媽媽硬是將筆塞進了麥琪的口中,然后拿著協(xié)議讓她簽署。媽媽沒有給臥床不起的麥琪帶來絲毫溫暖,而是再一次令她憤怒、憂傷。媽媽等人的到來,可以說堅定了麥琪赴死的決心。憂傷之情貫穿麥琪生命的始終,也從銀幕傳達給了觀眾。伊斯特伍德通過對麥琪悲劇形象的塑造,引發(fā)觀眾對現(xiàn)實生活的深沉思考。
電影作為一套表意體系,是形式趣味和社會觀念的統(tǒng)一,它時刻反映著時代的脈動,參與社會評判和建構(gòu),形成話語的交流、傾聽和對話。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體系在歐美全面復興,左翼文化思潮陷入低谷,表現(xiàn)在電影上,就是底層敘事電影數(shù)量上和力度上的今非昔比。在《百萬美元寶貝》中,麥琪就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她出生在密蘇里州西南部的歐扎克地區(qū)的小鎮(zhèn),家中貧苦,成年后,麥琪只能靠做服務生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而她的愛好——拳擊,也與當時人們的觀念格格不入,這體現(xiàn)了麥琪“非主流”的一面。那時的普通人對女拳擊手往往有著某種偏見,這從麥琪的母親那里就可以看出。當弗蘭基陪著麥琪與其家人看房子時,母親看到了麥琪臉上的傷痕,麥琪告訴她自己是拳擊手,這是比賽留下的。媽媽則不留情面地告訴她:“找個男人嫁了吧,過正常的生活。人們知道你的職業(yè)會嘲笑你。”這是麥琪作為非主流的明證。其實,非主流群體進入電影,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主流”的沖獎方式。西方社會的少數(shù)族裔、外來移民、貧困人口以及同性戀者等人口學意義上的少數(shù)派與“主流社會”之間的沖突,日益成為各國電影所偏愛的表現(xiàn)主題,電影借展示前者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引發(fā)觀眾的切身感受來呼喚社會給予前者更多的關注與愛護。麥琪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而她的夢想也與一般女孩兒迥然不同。伊斯特伍德鏡頭下的麥琪,不僅要與拳臺上的對手爭斗,也要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陳舊觀念(主流)做斗爭。麥琪的抗爭雖然最終以她的生命為代價,但在其自己以及弗蘭基等人的眼中,她無疑是成功的。
在麥琪的身上,觀眾還可以看到英雄的特質(zhì)。正如彼·魯柏特在評論《銀翼殺手》(BladeRunner,1982)時所指出,英雄崇拜的潛意識集聚成象征語言,將集體性的人類情感轉(zhuǎn)化為表現(xiàn)符號體系,滲透到了影像形式的表達之中,成為其理性思維的工具和符號所指的表象性代碼。在西方電影中,個人英雄主義可以說無處不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迎合素養(yǎng)平均線左右的觀眾觀影期待,同時這種模式化也是為了盡可能快地完成電影生產(chǎn)流程,實現(xiàn)生產(chǎn)的再循環(huán)。在《百萬美元寶貝》中,麥琪的奮斗歷程可以說充滿了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麥琪在沒有經(jīng)紀人、沒有教練的情況下,自己苦練三年并參加拳擊比賽。當發(fā)現(xiàn)弗蘭基執(zhí)教有方后,她用自己攢下的錢繳納了弗蘭基拳擊俱樂部六個月的會費,并堅持用自己的行動感化弗蘭基。在得到教練的指導后,她刻苦練習從不放松,用頑強的精神與拳手的天分去爭取一場場勝利。觀眾如潮水般的呼喊聲,見證了麥琪從平凡個體向英雄的邁進。麥琪癱瘓在床后不斷嘗試自殺,也是英雄不甘平庸落幕的表現(xiàn)。總之,麥琪用其個人奮斗詮釋了英雄二字的含義。
綜上,與很多美國電影不同,雖然《百萬美元寶貝》具有很強的勵志色彩,但與這類影片相比,其敘事格調(diào)相對內(nèi)斂質(zhì)樸,節(jié)奏上更加舒緩。同時,夢想與追求是影片著重展現(xiàn)的命題,但影片又沒有止步于此,而是以麥琪的奮斗歷程為基點,探討了親情與友情、信仰與尊嚴、爭取與放棄等更深層次的生命主題。影片揭示了女性的生存重負,在塑造正面的女性形象的同時,又不回避丑惡、陰暗的女性形象(如“藍熊”比莉),在堅持理想的同時又冷靜地表達理想。這些都使觀眾在走進伊斯特伍德的藝術世界時,可以獲得藝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