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閆潔 劉秀玲
一場跨越600年的探親
□ 文 / 閆潔 劉秀玲
菲律賓蘇祿蘇丹公主杰賽爾·基拉姆的微信好友里有兩位特殊的中國親戚——來自中國山東省德州市北營村的安靜和溫芳。她們親如姐妹,每每相見總會熱情擁抱,聊得不亦樂乎。
說起她們共同的先祖——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基拉姆感慨萬千。她告訴記者,源于蘇祿東王與明成祖朱棣的一次元首外交,中國與菲律賓的情誼延續(xù)了整整600個春秋。
“今天,我們在這里紀念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意味著我們這代人又將迎來一個值得珍惜的600年,得以用這樣一段佳話,讓中菲兩國關系發(fā)展得更加緊密?!?017年9月,基拉姆在出席山東德州的祭拜先祖活動時這樣說道。
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祭禮,更是一場不遠萬里的血脈之約。
2017年9月,來自菲律賓以及散居中國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300多名蘇祿東王后裔齊聚德州城北一隅的北營村,在蘇祿東王墓前誦經(jīng)祈禱,獻上對先祖的哀思。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東王時代所處的古蘇祿國,位于今天的菲律賓南部。自海上絲綢之路逐漸成形以來,中國的古人就通過航?;顒优c蘇祿人建立起貿(mào)易聯(lián)系。
1417年,蘇祿東王率家眷、官員共340多人組成友好使團,梯山航海,遠渡重洋來到北京,受到了當時永樂皇帝的隆重接待。然而,蘇祿東王巴都葛叭哈剌返回途中不幸病逝德州。明成祖深為哀悼,派禮部郎中陳士啟趕赴德州,為東王舉行隆重葬禮并親書悼文立碑紀念,謚曰:“恭定?!?/p>
除修墓厚葬外,明朝還特許東王王妃葛木寧,其子安都魯、溫哈喇及隨從10人留華守墓,并考慮到他們的信仰,特地從外地遷入夏、馬、陳三戶回民以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從此,蘇祿東王的后裔在中國定居下來,繁衍生息。至清朝雍正年間,蘇祿東王后裔正式編戶入籍,化作“安”“溫”二姓,完全融入華夏文明,迄今后裔族群已有3700多人。
溫海軍和安硯春同為蘇祿東王第十八代孫。說起12年前那次菲律賓尋根之旅,兩人至今記憶猶新。溫海軍告訴記者,他們在當?shù)厥艿綗崆榻哟杏X就像回到了家,“菲律賓前總統(tǒng)阿羅約接見了我們,她說,蘇祿王及其后裔的故事是兩國傳統(tǒng)友誼的最好見證”。安硯春說,新中國成立后,菲律賓蘇祿蘇丹的一些后裔以及多位菲律賓駐華大使都造訪過蘇祿王墓。
這些年,越來越多菲律賓的親戚來到中國德州,大家越走動越親近,“蘇祿那邊和這邊的后裔都有一個目標,希望通過民間交流促使兩國關系更好發(fā)展?!?/p>
在德州學院教授、蘇祿王史學家王守棟看來,600年前的這段元首外交譜出一首中外友好交流的“盛世華章”。
于古代,它呼應的是中國國力強盛和友好盛情的外交理念;于今天,古代絲路與“一帶一路”有機契合,歷史與今天得到傳承與升華。時隔600年,如今的絲路依舊暢通,并被新時代賦予了別樣的光彩。
2017年7月初,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德州)—菲律賓商機對接會在馬尼拉舉行,來自德州的100多家企業(yè)代表赴菲尋求商機,謀求與菲律賓在更廣闊的空間開展合作,期待兩國源遠流長的友誼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2017年11月,王守棟和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書《奎章——紀念蘇祿王訪華600周年》英文版首發(fā)儀式就將在菲律賓舉行,兩國學者屆時將就蘇祿東王訪華的這段歷史舉辦研討會,以期讓更多人了解中菲友好交往的這段佳話。
“借助紀念蘇祿東王訪華600周年這個契機,促進和加強兩國民間交流,這對拉近兩國民眾心靈的距離具有重要意義,”王守棟說。
擁抱、合影、看圖片展、回味歷史……山東德州的祭拜先祖活動一整天,基拉姆的臉上始終掛滿笑容。再過不久,她還會回到德州走親戚。因為600年前的那場相遇相知,早已讓這段血脈情緣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再也無法割舍。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