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曾杰
【摘 要】高等教育作為人力資源供給側的終端力量,肩負著為社會提供優(yōu)質人才的重任,而這一重任的順利完成必須依靠高校完善的課程體系。目前,高校課程教學方法存在弊端,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實踐能力,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當今時代,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但人才培養(yǎng)質量卻在下降,其中一條重要原因就是教學培養(yǎng)計劃沒有達到要求。一部分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學好應該掌握的知識,基本功不扎實,不具備應有的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yè)生出爐的成色遠遠沒有達到培養(yǎng)目標和社會期望的水平。就高校人才培養(yǎng)來說,課程是核心,教師是關鍵。高校要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畢業(yè)生的就業(yè)競爭力,就必須在教學方法改革上下工夫。
1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存在問題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達到教學目的而共同進行認知和實踐活動的途徑和手段。在高校的大部分課程中,教學方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存在著諸多問題。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使用傳授的方法較多,啟發(fā)的方法較少;單一的講授運用較多,靈活的輔助手段較少;在講授中灌輸式居多,引導式較少;傳統(tǒng)工具運用較多,現代教學手段較少。
總體上來說,高校課程教學方法的根本問題在于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過于凸顯了教師的主體地位。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而且嚴重缺乏師生交流和溝通。傳統(tǒng)課堂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而懶于主動思考,更不用說質疑和批判,因而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大打折扣,其綜合素質也未達到相應要求。
馬克思曾經說過,教育教學的目的在于心靈的喚醒,而目前高校課程的教學方法依舊停留在壓迫式的狀態(tài)。具體表現就是教師教,學生被教;教師無所不知,學生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教師制定規(guī)則,學生遵守規(guī)則;教師思考,學生不動腦;教師做出選擇,學生惟命是從。這種壓迫式教學方法已經嚴重脫離實際,遠遠落后于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腳步。因此高校教學方法改革勢在必行。
2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意義
當今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飛速,高校之間的各類競爭日趨激烈。無論居于哪一層次的大學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重視高等教育之根本,即教學工作。教學方法是保證高校實現教學目標,不斷提升教育質量的法寶,是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突破口。伴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日新月異,如何使大學畢業(yè)生踏入社會后能迅速適應職場要求、實現無縫對接,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使命。而要真正實現目標和使命,高校就必須在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上下苦功。
目前,高校最基本的任務是實現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高校還肩負著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科學、服務社會以及引導社會不斷進步的偉大歷史責任。國外優(yōu)秀大學對現代教學方法研究較早,成效也比較顯著。無數先進的教學方法融入到高校的教學過程中,煥發(fā)了無限的生命力,為人才培養(yǎng)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國外教師在教學上非常重視課程設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會盡力創(chuàng)造一種自然的批判性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推理和質疑。這樣先進的教學方法擺脫了填鴨式和保姆式教學困境,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值得國內高校教師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學習和借鑒。
3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實施策略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教育必須與時俱進,高校教學方法改革刻不容緩。
(1)轉變教學思想革新理念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就體現在教學思想和理念的轉變上。高校教師必須樹立“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的教學思想。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智特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要通過加強師生雙向互動和交流溝通,來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樹立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并擁有健全人格和過硬專業(yè)素質的核心理念,使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精神,能在社會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轉變單一陳舊教學方式
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高校的課堂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單一陳舊的壓迫式教學模式上,而應該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育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技能。只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和方式,才能激發(fā)大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今時代,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作用也不容小視。高校教師必須有效利用網絡、多媒體等先進手段,擴大教學信息量,增加教學的時效性和趣味性。
(3)轉變教師傳統(tǒng)角色定位
古人云教師的職責在于“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首先應該是學問家,同時也應該是教學藝術家。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特別重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真地傳授、講解、考核,卻忽視了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和運用。而高校教師的角色應該是引導、組織和幫助學生學習。目前“權威----依存”型的老式師生關系必須轉變?yōu)椤盎?---對話”型新式師生關系。
(4)轉變教學方法的具體功能
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最為活躍且重要的因素,只有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才能實現教學目標、保證教學質量。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功能是“授人以魚”,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則要轉變?yōu)椤笆谌艘詽O”?!爸刂p行”是大學教學長期以來的重要弊端,大學生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弱成為硬傷,因此補足實踐教學短板勢在必行。教師在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擁有拿得出手的看家本領,真正實現“授人以漁”。
4 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保障措施
目前高校教學方法改革尚未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僅有少部分教師進行自我摸索與改進。對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的重視在部分高校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因此必須通過一系列保障措施來將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落到實處。
(1)建立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激勵機制
目前,高校教學改革存在著一個重大問題,就是教師對教改的熱情不足。教學改革首先要讓教師們從“心”動起來,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高校應該建立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資源保障機制,在資金上支持教學方法改革,積極組織實施相關立項。高校要把教學改革作為核心工作來抓,在年終考核、職稱評定、評級獎勵等方面,把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果作為主要評價指標,激勵高校教師積極參與改革。
(2)建立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管理機制
高校教學管理機制的設計要從制度安排來約束和激勵個體或群體行為,有效的管理機制能夠提高教學效率,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因此高校必須建立健全鼓勵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政策和管理制度,并重在執(zhí)行和落實,使教學方法改革不斷走向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高校不僅要統(tǒng)計教師的工作量,還應該對教學過程進行適度的監(jiān)控,準確評估教學質量和教學方法改革的成效。
(3)建立促進教學方法改革的培訓機制
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多元文化百家爭鳴,教育水平的競爭日趨白熱化。教育的核心是教師,要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實際教學水平,必須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高校應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多種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具體方式包括在職培訓、教學觀摩、教學競賽、教學研討等。而委派優(yōu)秀青年教師進行國內外訪學,到知名大學進行教學、科研交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chuàng)新高校教學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5,(08).
[2]段先哲.淺談高校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研究[J].教育研究,2015,(11).
[3]姚嶺柏.淺談高校教學方法的現狀與改革措施[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