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程朱溪與抗日小說集《紫色炸藥》

2017-11-20 08:42:25胡其偉
江淮文史 2017年5期

胡其偉

筆者二舅程朱溪是一位愛國文化人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始終堅持抗日立場,在當時知名報刊雜志如《東方雜志》《國聞周報》《大公報》《晨報副刊》《徽音》和劉天華先生創(chuàng)辦的“國樂改進社”出版的《音樂雜志》(1929年創(chuàng)刊,為國內(nèi)首家全國性音樂刊物)發(fā)表了大量抗日作品,翻譯出版了哈代、高爾基的小說集,其中1937年出版的抗日小說集《紫色炸藥》,更是聲出肺腑,飽蘸血淚。

程朱溪之父程修茲為清末秀才,曾任教于歙縣英國美以美會創(chuàng)辦的中西蒙學堂(后更名崇一學堂),教習國文、修身,學生有陶行知、洪范五、姚文采、朱家治、汪采白、汪嵩祝等。筆者大舅程萬孚、二舅程朱溪在崇一學堂啟蒙上學,與陶行知等亦過從較密,終身為友。陶行知自美留學回國后,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請其介紹一名國文教員,陶行知推薦了程修茲,程修茲便攜同萬孚、朱溪兄弟北上。1924年程朱溪于南開中學畢業(yè),赴京求學之余,還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并盡可能多地參與社會活動。這期間,程朱溪參加了知名音樂家劉天華建立的“國樂改進社”,筆者迄今仍保留著他入社費大洋2元收據(jù)原件,日期為“中華民國十六年五月十八日”。程朱溪入社不久,即在1928年《音樂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發(fā)刊詞,可見已成為社里的骨干人員。

通過劉天華,程朱溪結(jié)識了劉半農(nóng),很快成了亦師亦友的知交,劉半農(nóng)長程朱溪15歲,1991年1月《新文學史料》載《劉半農(nóng)日記》(1934年1-6月),有數(shù)處關(guān)于與程朱溪夫婦往來文字,另在程朱溪北平《家用賬本》(1932年6月-1934年6月30日)所載在劉宅打小牌與日常往來文字,也印證了他們交情非同一般,尤其是1998年初《青海日報》副刊登載《朱溪旅行書簡》(1932年6月程朱溪由北平返回徽州屯溪省親途中與留平的未婚妻潘君璧的通信),其中6月9-12日,潘君璧寄自北平的信,詳述了劉天華去世及出殯詳情,亦可見其交往關(guān)系密切。

關(guān)于程朱溪在北平期間與文化界人士交往情況可以在《家用賬本》上得到印證:“1932年9月20日請巴金東來順涮肉1.8元”;“9月25日與巴金公園喝茶0.3元,買雞及牛肉請巴金,1元”;“1933年8月12日,代(沈)從文付達子營39號定金7元”;“10月12日送從文三哥楊寶忠胡琴一把,4元”;“9月22日晚,請巴金、從文、卞之琳、靳以吃飯,7元”;“晚與巴金市場買書,1.6元”;“1934年1月20日請巴金‘平安看電影《歸去來兮》,2元”……可見他們當時往來頻繁。在此期間,程朱溪與潘君璧在中央公園水榭結(jié)婚,證婚人胡適,當時《北平畫報》刊登了婚禮合影,出席的有劉半農(nóng)、楊仲子、徐悲鴻等眾多文化名流。

程朱溪在北平期間任全國性民間組織抗敵會總干事,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又任全國慰勞總會總干事、空襲服務總會總干事,直到任職國民黨重慶特別市黨部書記長以后,才結(jié)束了總干事的任職。

程朱溪文學創(chuàng)作高峰期是1930年代上半期。據(jù)《家用賬本》記錄,他白天上班,晚上大多用來寫作,除在《東方雜志》文藝欄和《國聞周報》發(fā)表《父與子》《絞》和《敵人經(jīng)過的村莊》《俘虜》等中短篇小說外,并在北新書局出版了散文詩集《天鵝集》和《哈代短篇小說集》、高爾基小說《草原上》(再版時改為《二十六個與一個》)等,還在《東方雜志》發(fā)表《新年感語》《惆悵呢慚愧呢?》及悼念徐志摩文章《想到志摩的歸宿》,還有零星發(fā)表的為周鯁生冰心等人整理的演講和散見于《音樂雜志》上有關(guān)音樂理論與譯文等。當時稿費相當優(yōu)厚,是他補貼家用主要來源,往往寫作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由此養(yǎng)成了吸煙與吃零食習慣,這種生活方式,潛在影響了他的健康。

因發(fā)表作品漸多,影響漸起,經(jīng)國民黨元老張厲生推薦,程朱溪于1936年調(diào)任南京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傳部總干事,翌年上半年將陸續(xù)發(fā)表的中短篇小說匯集,命名為《紫色炸藥》,交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共收入《 紫色炸藥》《俘虜》《父與子》《 灑鞋》等8篇作品。 筆者保存的是表弟訓義由原書復印寄給我的一冊。

《紫色炸藥》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1933年,日軍占領熱河后,戰(zhàn)事轉(zhuǎn)移到長城古北口南的密云縣,在北平一家電料行干了38年電工的宋仁,請假回家鄉(xiāng)密云縣想接家小到北平避難,但到家時發(fā)現(xiàn)房子被敵機炸毀,爺爺父親母親哥哥嫂嫂小侄兒全被炸死,自己的房子僥幸還在,但妻子被鬼子兵強奸死去裸體倒在屋內(nèi)血泊中,半邊胸部被削平,腸子從肚皮刀口流出……懷著血海深仇的宋仁,遇到守護密云鼓樓下地窖里軍火彈藥的連長,宋仁的悲慘遭遇使他成了連長的朋友。當知悉敵機又要轟炸密云的消息,宋仁竊取了地窖的紫色炸藥系于胸腰,闖進承德機場敵軍會議室,滾倒地上,強烈爆炸聲中,他與侵略者同歸于盡!小說中敘述日軍時,只能用“敵人”和“XX 鬼子”,不能明寫“日本敵軍”或“日本鬼子”,這對于不理解當時國民黨高層“不抵抗主流”的歷史背景的讀者,是一生動教材。

《俘虜》講述了7名彈盡援絕的抗日戰(zhàn)士被關(guān)在地牢里,堅持與敵斗爭的故事。

《父與子》發(fā)表于1934年《東方雜志》文藝欄,是較長的中篇小說,也是程朱溪所寫抗日小說中最感人的一篇。主人公周福成老漢是一家學生公寓的伙計,“我”住進公寓時,覺得老周老態(tài)龍鐘,想另換一家,經(jīng)過老人哀求,還是住了下來,經(jīng)過接觸,“我”開始同情起他來。1900年八國聯(lián)軍燒毀了老周在海淀的小店,女人死了,他抱著剛周歲的兒子逃了出來,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養(yǎng)大,現(xiàn)在兒子在西北軍當上士,駐防河南。新年到了,兒子給寄來掛號信和5塊大洋,老周高興得熱淚盈眶。幾年過去,每年“我”都為老周念幾封信并代寫回信,兒子對老周十分孝順,想回到父親身邊,但無法實現(xiàn)。九一八日本占了東三省,老周兒子部隊移駐通縣,離北平40里路,兒子終于來到公寓看望父親,但只能住一夜就要回部隊,開拔薊縣。晚上,“我”為老周向掌柜的請了假,邀請這對父子到東來順吃涮羊肉,沉浸在喜悅中的老周翌晨送走了歸隊的兒子。熱河失守后,老周兒子的部隊與日軍處于對峙狀態(tài),老周每天盼信,盼望勝利消息。但“我”為老周寫的寄到薊縣的信退了回來,貼著郵寄的條子,說是部隊已開走,無從投遞,又過了幾日,萬分煎熬中的老周接到了信,頓時心花怒放地要“我”念給他聽,但這是那個可愛的上士同一隊伍里的朋友寫來的,老周的兒子已經(jīng)在戰(zhàn)斗中犧牲——面對老周那急切的目光,“我”嗓子發(fā)硬地假笑著,對老人撒了謊:你孩子信上說,喜峰口作戰(zhàn),殺死敵人不少,我們的兄弟也損失了大半,不過——“我”接著說,你孩子卻一點兒沒有受傷。老人的胡須顫動著,歡悅的眼淚從眼角滾下來?!拔摇庇终f,你孩子說日內(nèi)就要開到宣化一帶去,開拔期間不能再寫信,叫你不要掛念呢!老周也笑了,他說,還叫我不要掛念呢!不念著他,我活著還有什么?。俊拔摇卑研叛b進信封,交還他,他雙腳輕快地走出“我”的房間,不一會,小嗓子低低地哼著梆子腔的戲文,從廚房里飄揚出來,充滿整個公寓……endprint

可以說,這個故事感人至深,直擊肺腑,使讀者為老周的不幸潸然淚下!抗日時期《父與子》被選入高中課本,當年著名的古典文學家陳友琴戰(zhàn)時在屯溪的建國中學與安徽中學任教,講授這篇課文時說:作者程朱溪的家就在距此不遠的隆阜珠里村,這是大家的驕傲!

《灑鞋》描述了一個國民黨部隊的士兵大麻哥,在對日作戰(zhàn)中負傷被截去雙腳。出院后,因生活無著,在街頭露宿。一天熟睡的大麻哥做起夢來,他走進前門外門框胡同一家衣莊,要買一雙灑鞋,好說歹說,掏出一塊大洋把新鞋穿上腳。走出店門,迎面就碰上連隊的兄弟,綽號小牛和王瞎子的,他倆早已陣亡,現(xiàn)在卻與大麻哥暢敘別后情愫,并且一起到古北口參加陣亡兄弟們的大會。會場上有人上去演說,控訴日本鬼子的暴行,揭露長官們的貪污腐化,斂財享樂。大會快結(jié)束了,大麻哥建議會方給每人發(fā)一雙鞋,讓大家舒舒服服地走回去——他看見臺子上堆著無數(shù)的灑鞋,青面白底,蹺著寬鞋鼻,大家爭著取鞋子,嚷著笑著響成一片。大麻哥笑醒了,天麻麻亮,身旁停著一輛裝著鴨子的排子車,鴨子呱呱叫著,同夢中聽到的笑聲一樣……

這部小說集的《紫色炸彈》《俘虜》《父與子》《灑鞋》正面描述了抗日戰(zhàn)火,其余則從另一角度敘說了由于日寇入侵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盡的災難。

程朱溪的性格中深藏著對老百姓的同情與關(guān)懷,他在1932年6月由北平返安徽屯溪省親沿途給妻子的信中寫道:“(火車車廂)頭二等非常清爽,一到三等如入‘人林,不覺非常氣憤,因為生產(chǎn)、納捐的都是窮苦老百姓,而享福就歸有閑階級。為什么要掛一節(jié)空的餐車而不加掛一節(jié)三等客車?為什么頭二等人那么少還開著電扇,安置又軟又寬的沙發(fā)床鋪,在三等車廂里連掛衣服的鉤子同放茶壺的板子都沒有,還讓那么多老百姓坐在走道地上!我本想換二等票好暢睡的,但想到大眾都吃這苦,我為什么吃不得?在南京見到要人時,我要提起這事,并且勸勸要人坐坐三等車,才也許有改革的一天!我們老百姓太能容忍,而政府官吏又太麻木,所以才有這一列火車前后分做天堂地獄的情形”。

程朱溪的思想狀況還反映在1938年秋,他從重慶寄給屯溪父母家信的一幅照片背面題字內(nèi)容上。當年9月,他工作途中經(jīng)過遵義烏江渡口時為隨行家人攝了這幅照片,背后以毛筆章草寫道:貴州遵義與桐梓間之烏江渡,對岸為高山,公路上岸則盤山而上,無停留余地。江水勢猛急,為極險要處,昔年紅軍由此渡江……使用“紅軍”而非其他有敵意與貶義的稱呼,最有力地證明,程朱溪思想深處對工農(nóng)紅軍的態(tài)度是有傾向性的,和給妻子通信中那些為老百姓抱不平的敘述結(jié)合起來,更能說明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程朱溪對于日本侵略中國,奴役殺戮同胞的暴行采取堅決反對立場,更是順理成章,符合邏輯的。1930年代初,他就擔任了北平全國性民間組織抗敵會總干事,在南下途中了解民意和抗日動態(tài),在《家用賬本》上有幾次去古北口喜峰口前線的記錄,凡此種種都說明了程朱溪的抗日思想是一貫、自覺、堅定的。筆者還保存著十幾封程朱溪妻舅、君璧胞弟君武的親筆信,君武與東北軍將領萬福麟有親誼,故在麾下當了陸軍團附,九一八后,開拔到長城一線與日軍作戰(zhàn),信中講述了日軍殘暴與戰(zhàn)時的慘烈。家書既是程朱溪所寫抗日小說素材的來源,又是寫作的動力!

從文學創(chuàng)作角度看,《紫色炸藥》是程朱溪寫作的“終點”。1937年出版后, 盧溝橋事變發(fā)生,日本展開全面侵華戰(zhàn)爭,程朱溪舉家搬遷到重慶東郊唐家沱,這時他仍以文化人身份出現(xiàn)于社會,在1941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選舉名單和1945年換屆選舉名單中都有他的名字。盡管他代表國民黨方面,然而與當時活躍在文壇的左傾文化人士巴金、卞之琳、李霽野、韋叢蕪、靳以、丁玲和徐悲鴻等人仍交往密切。此后他擔任重慶特別市黨部書記長,躋身“高官”,但每次回鄉(xiāng),對村民仍是謙恭有禮,噓寒問暖,總是一身樸素衣服,從屯溪回村,很少乘黃包車,也沒有自行車,五里距離總是步行往返,他常說,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面前,切不可擺架子講派頭,大家才不會背后罵你。

1948年春,程朱溪從安徽第十行政區(qū)督察專員任上調(diào)到南京社會部任總務司長。一年后,淮海戰(zhàn)役勝利,解放大軍即將渡江,國民黨政府人員紛紛逃遁廣州香港臺灣,程朱溪也去了廣州,并拿到了飛臺北的機票,但最終決定退掉機票,回到已經(jīng)解放的南京。

這時,劉伯承任南京軍管會主任、市長,但實際上由副市長柯慶施負責,柯為徽州歙縣人,早年在筆者祖父胡晉接創(chuàng)立的第二師范(今休寧中學)上學,與筆者父親胡廣平是同班同桌好友,與低班的程萬孚、程朱溪也屬同學之誼。故南京解放后,程萬孚乃去見柯,談話中柯慶施問及程朱溪情況,并說可約個時間面談,表示只要認識罪錯,愿意跟共產(chǎn)黨走,先去革大學習,再分配個合適工作。但不久程朱溪卻進了拘留所,禁止探視。

1951年,程朱溪在南京病故。endprint

增城市| 神池县| 南乐县| 双鸭山市| 崇仁县| 正镶白旗| 凯里市| 天气| 连州市| 锦州市| 江门市| 稻城县| 虹口区| 南昌市| 唐河县| 蓝山县| 永州市| 岱山县| 抚顺市| 辛集市| 亚东县| 金堂县| 临高县| 广昌县| 新源县| 平罗县| 日土县| 桃源县| 天长市| 阿拉尔市| 广安市| 永新县| 女性| 伊金霍洛旗| 府谷县| 安庆市| 商丘市| 卢氏县| 大石桥市|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