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洗衣服呢?
衣服臟了,就要洗干凈,那么古人是怎么洗衣服的呢?在河邊將衣服浸濕后,放在石頭上用一根木制棒槌敲擊,再用清水一漂,任務就完成了。洗衣就是把污垢敲打到水里去,難怪上海方言稱洗衣為“打衣裳”(推而廣之,洗頭洗腳都稱打)。這可以說是純物理的方法,它既損傷衣服,還洗不太干凈,尤其是油污。
肥皂是怎么發(fā)明的
300多年前,歐洲的一座王宮里正舉行盛大宴會。廚房一角放著一個盛有草木灰的木桶,那是給廚師們洗手用的。一位廚師不小心把一碗滾燙的豬油打翻在這個桶中,豬油和草木灰混在一起,成了一團黏糊糊的東西。宴會結(jié)束了,廚師洗手時,順手把桶里的東西抹在手上搓洗,令他奇怪的是,手洗得特別干凈,比草木灰更好。
有人知道了這一情況,把堿和油脂放在一個大鍋里熬煮,制成了肥皂??赡苁怯昧朔嗜庖话愕挠椭挚纱嬖斫?,所以稱之為“肥皂”吧!
普通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的鈉鹽和鉀鹽。這些鹽的分子,一部分能溶于水,叫“親水基”;另一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油,叫“親油基”。所以肥皂既溶于水又溶于油。
油污等物體被肥皂分子和水分子包圍后,它們與衣服纖維間的附著力減小,一經(jīng)搓洗,肥皂液就滲入不等量的空氣,生成了大量泡沫。
泡沫表面好像有一層薄膜,它既擴增了肥皂液的表面積,又使肥皂液更具有收縮力,通常把這種液體表面的收縮力叫做表面張力。在表面張力的作用下,衣服所沾有的油污灰塵等微粒,就容易脫離衣物,隨水而去,這就是肥皂能去污的秘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