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謠言傳播與公眾心理
——吳佩孚倒梁內(nèi)閣活動中輿論宣傳策略與技巧

2017-11-21 05:23張杭杭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9期
關(guān)鍵詞:吳佩孚謠言輿論

張杭杭

(遼寧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謠言傳播與公眾心理
——吳佩孚倒梁內(nèi)閣活動中輿論宣傳策略與技巧

張杭杭

(遼寧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1921年12月,梁士詒在直奉支持下就任閣揆,作為政敵的直系欲倒之而后快。恰時,膠濟鐵路贖回問題成為國民最為關(guān)注的問題,因此吳佩孚借助當時梁士詒“允借日款贖路”的謠言以及國民“仇日”的民族情緒,積極發(fā)動輿論攻勢,大做文章,最終使得梁士詒不得不請假赴津,梁內(nèi)閣之倒臺是吳運用輿論宣傳的成功范例,這也為其在接下來的直奉戰(zhàn)爭中取得了輿論上的先機。

謠言;輿論宣傳;吳佩孚;倒梁活動

近代隨著共和制度的建立,西方傳播媒介的傳入,公眾領(lǐng)域的相繼擴大,反映公眾意愿的公眾輿論事業(yè)也相繼發(fā)展起來,中國近代公眾輿論一開始便與政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凡政治必須籍輿論之擁護始能存在”。[1]2287具體到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如何取得公眾輿論的擁護,以及借助輿論來壯大自身聲勢,取得政治派系斗爭中的勝利,無疑對左右政局走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往學界對于吳佩孚的倒梁士詒內(nèi)閣的研究,主要是側(cè)重于描述和再現(xiàn)吳佩孚倒梁的具體史實活動,以及分析和評價吳佩孚倒梁活動的政治影響,對于吳佩孚在倒梁活動中采用的政治手段、宣傳技巧卻是較少涉及。①1921年12月25日,梁士詒在總統(tǒng)徐世昌與直系張作霖的支持下就任閣揆,但是“夫有政治必隨以政爭”,由于梁士詒在上臺之前,早已“輸情于奉張”,因此,他的內(nèi)閣在上臺之初,政敵直系就表示強烈的不信任之感,欲倒之而后快。果不其然,在接下來的膠濟鐵路贖回問題上,梁士詒就被直系抓住把柄,以其允諾借日款為由,而發(fā)電大力抨擊,一時民怨沸騰,梁也最終在執(zhí)政僅僅一個月后便在公眾的反對聲中草草下臺。

因此,本文擬以吳佩孚的倒梁活動為中心,來探討他如何利用當時的謠言以及國民心理,來引導以及壯大反梁的輿論浪潮,最終迫使梁請假赴津,取得直奉政治斗爭的勝利;為我們探究北洋時期輿論與軍閥政治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提供依據(jù)。

一、吳佩孚倒梁的重要的策略——謠言②

謠言作為一種古老的傳播媒介,自古有之。北洋時期,謠言更是成為軍閥派系斗爭的一種手段。之所以選擇謠言,一方面固然是謠言與輿論天然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傳播謠言,可以刺激輿情,引起公眾的關(guān)注,迫使政敵就范。另一方面,則是謠言做為政治斗爭手段有其天然的特殊優(yōu)勢,即不知道始作俑者、不需要證據(jù)、是一種不需要付錢的武器。[2]235-236謠言首先可以避免造謠者的拋頭露面,你只要把謠言散播出去,自然有人會替你說。其次,公眾對于自己關(guān)注的事件,無論以何種方式獲得它,不關(guān)正確與否,總是能記住它,同時加入到傳播的行列;對于一件事情,如果它有好與壞兩種不同的說法,公眾也更容易相信壞的那方面,所以謠言也常被人稱為“黑色謠言”?;A(chǔ)于此,謠言可以非常容易地煽動輿情,達到攻擊政敵的目的。最后,謠言雖然不盡為真,但是它一旦得到傳播,就成為一種特殊形態(tài)的信息輿論,可以左右政局的走向。[3]102相比較于貴重的武器,它既簡便又有效,而且還不花錢。因此這也是軍閥政客選擇謠言做政治斗爭手段的重要原因。

根據(jù)卡普費雷《謠言》中所言:“謠言是集體作品,由每個人都參與而成,然后在這個充滿活力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角色都做了仔細的分配”。[2]104吳佩孚在梁士詒借日款贖路的謠言上扮演的顯然是引導者、傳播者以及推進者的三位一體的角色。

1921年12月,中日在華盛頓正式討論膠濟鐵路問題,而有關(guān)膠濟鐵路的贖回方式則是中日雙方矛盾分歧之所在。日方提出中日合辦,中方則提出現(xiàn)款贖路,此提議也得到國內(nèi)廣大民眾擁護與支持,全國上下掀起一場規(guī)模浩大的救國贖路運動。但是不日之后,即有“梁士詒已電告專使借日款,并令專使對日屈服”的消息傳出[4]。于是1月5日,吳佩孚率先發(fā)文,掀開了倒梁輿論的先聲。文章開頭即以“害莫大于賣國,奸莫甚于媚外,一錯鑄成,萬劫不復”將梁士詒定性為斷送路權(quán),犧牲國脈的賣國賊形象。[5]這也是梁士詒借日款贖路的謠言第一次出現(xiàn)在公開領(lǐng)域場合。在此以后上到軍閥政客,下到一般國民無不對借款贖路之言論憤慨不已,并且在報端接二連三發(fā)表反梁通電,甚至連梁的同鄉(xiāng)團體也發(fā)電斥其“喪心病狂”[6]。此謠言之所以可以廣泛傳播,并且使人深信不疑,最主要就是出自吳佩孚這個權(quán)威上層人物之口,針對當時膠濟鐵路的外交問題,顯然一般民眾是無法得到其中詳情以及辨別事實真假的,只能靠媒體與權(quán)威人物之口?!俺鲎詸?quán)威之口,或者假借權(quán)威人物之口的語言,是最具有真實性的”。[7]21吳佩孚作為當時重要的上層軍閥領(lǐng)袖以及五四前后在公眾心中樹立起來的良好形象,他的言論意見顯然公眾是極其相信的。吳佩孚也正是利用其自身的權(quán)威以及謠言的特性,來積極充當謠言輿論的引導者,將梁置于一個受各方輿論的攻擊與譴責的境地,迫使其就范倒臺,進而達到吳的政治目的。

同時,吳佩孚也是謠言的積極傳播者與推進者。他借助當時報紙這個民國時期公眾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接二連三地發(fā)表“反梁閣”通電,可謂是“無時無刻不見吳之通電”。吳佩孚在此的角色定位則是謠言的傳播者,通過自身的積極言說傳播,來使得更多公眾知曉梁氏斷送路權(quán),出賣國家利益的丑惡事實?!巴饨粏栴},最易動聽,借題發(fā)揮,軒然大波”,[8]251借日款贖路無疑刺激了五四以后中國國內(nèi)高漲民族主義的敏感神經(jīng),其帶來的輿情沸騰、民怨不止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言,吳佩孚的倒梁策略就是借助梁應(yīng)允借日款贖路之謠言,刺激中國民眾的民族情緒,引起輿論的沸騰,迫使梁不得不請假赴津,從而使得自身在直奉對抗中取得政治上的優(yōu)勢與輿論上的先機。

二、借助“集體記憶”與“群體壓力”,擴大輿論聲勢

莫里斯·哈布瓦赫認為記憶不僅是生理和心理功能,實際上也有社會功能。個人記憶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存在著集體記憶,社會環(huán)境則提供了在空間與時間上調(diào)整回憶的可能性。但是他卻沒有對“集體記憶”提出明確的含義;有關(guān)此含義的明確定義出自于美國學者劉易斯·科賽。他認為“集體記憶”是“在本質(zhì)上立足現(xiàn)在而對過去的一種重構(gòu)”。[9]59從謠言傳播的角度分析“集體記憶”成了謠言傳播的選擇性心理,因為它為謠言傳播提供了歷史資料,又為謠言傳播的內(nèi)容提供了“資料庫存”。作為謠言輿論的重要者,吳佩孚在其電文中也多次運用了“集體記憶”的原則,來進一步擴大謠言的傳播,增強輿論的威懾力。

梁士詒上臺之初,本就為國人不看好,因為梁士詒有曾經(jīng)支持袁世凱稱帝復辟的政治污點,時人認為:“其信用人格,早已完全破產(chǎn)”。[10]吳佩孚電文中也多次提起梁士詒以前以及任上的種種污點,希望以此喚起“集體記憶”,以此來增強謠言的可信力,以及公眾對梁的厭惡感。諸如吳佩孚的電文開頭即言:“計洪憲磋跌,埋首五年,此次突如其來而竊高位,余孽群丑,咸慶彈冠,誠所謂一人成佛,雞犬升天矣”以及1月12電文“天降喪亂,蟊竊內(nèi)訌,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梁士詒以洪憲罪魁,幸逃顯戮,營私結(jié)黨,盜賊揆席”。[11]358-359當然,對梁就任閣揆之后的種種違背民意的罪行,吳自然也是不會放過,諸如“釋放禍首,接納曹陸,鹽余借款”[11]吳在其電文中也是大書特書。吳正是通過其電文來喚起國民對梁的“集體記憶”,以此來為“梁允借日款贖路”提供支持,使其言論更有說服力,激發(fā)公眾對梁的憤慨與不滿。

此外,在集體記憶的基礎(chǔ)上,群體壓力無疑對謠言的傳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群體壓力理論指的是:“人在群體壓力下會導致群體無意識和群體非理性”,誠如社會心理學家勒龐所言:“個人可以是理性而道德的,而一旦加入到某個群體,就會變得非理性非道德”,“個人一旦加入到群體成為其中的一員,他的智力立刻會大大降低”。[12]35而20世紀初的中國國民,經(jīng)歷過中日《馬關(guān)條約》、袁世凱時期的“二十一條”條款、巴黎和會對中國山東的無理強奪等種種屈辱,可以說當時中國民眾對日本是及其厭惡的。國內(nèi)反日情緒也是日漸高漲,任何與“日本”有一絲牽連的人或者事,都將會引起公眾輿論的強烈反彈。而吳佩孚正是將梁士詒與“親日”聯(lián)系起來,同時將關(guān)于國家形象與民族利益的外交問題牽涉進來,借題發(fā)揮,大做文章。五四以后,在中國民眾高昂的民族主義情緒下,亦或是“群體壓力”的環(huán)境下,梁的辯駁顯然是無力蒼白的,而有一些疑問亦或是對此不同見解的人,由于“群體壓力”存在,也只能選擇隨波逐流,變得非理性起來;于是謠言之風愈刮愈大,愈刮愈強,最終起到左右政治走向的作用。

三、吳佩孚倒梁輿論動員手段——斷言、重復和傳染

勒龐在其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指出:“當領(lǐng)袖們打算用觀念和信念影響群體的頭腦時,他們所借助的手段各不相同。其中有三種手段最為重要,也十分明確,即斷言法。重復法和傳染法”。[12]35首先,做出強有力的斷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確,證據(jù)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其次,要不斷的重復,只有不斷重復的事情才能在民眾頭腦中生根,并且這種方式最終能使民眾將其斷言的事情當成正確的事情而深信不疑;最后,一旦斷言的得到反復的重復,那么這種重復也就不存在異議,此時社會就形成了所謂的流行意見,那么強大的傳染過程也就隨之開始了。

吳佩孚在倒梁運動的手段顯然與此不謀而合,根據(jù)1922年《申報》所載,吳佩孚短短一月之內(nèi)發(fā)電情況詳情如下表:③

1月5日1月8日1月10日1月11日1月12日1月15日歌電庚電蒸電真電文電刪電

由上可知,一月之內(nèi),吳佩孚連發(fā)數(shù)電,而且電文內(nèi)容皆以梁之斷送路權(quán),賣國媚外為要旨。他通過數(shù)次通電,在沒有官方以及事實上的證據(jù)情況下,僅僅依靠國民代表蔣夢麟等人的詢問來電,即斷言梁氏之借日款贖路為“鐵案鑿鑿”,[13]從而為梁氏打上 “斷送路權(quán),禍國媚外”的賣國賊標簽。這也是宣傳學常用的宣傳策略,即“辱罵法”,它指的是“給某思想賦予一個不好的標簽,使我們不檢查證據(jù)就拒絕和譴責這種思想?!盵14]109顯然,吳佩孚的此種做法正是“辱罵法”的生動體現(xiàn)。

同時作為梁氏“借日款贖路”謠言輿論的引導者,吳佩孚可謂是將“重復法”使用的爐火純青。從其連篇累牘的通電就可見一斑。吳佩孚通過其不斷的重復通電,將梁氏賣國的事實深深地印在民眾的頭腦中,以至于梁士詒為自身辯白辟謠的通電,信之之人少之又少。吳也正是通過此方法,傳染整合出一個社會主流意見,即反對借日款贖路、反對賣國內(nèi)閣。[15]社會主流輿論一旦形成,失去民意支持的梁內(nèi)閣倒臺也就為期不遠了。

四、吳之倒梁技巧——電報大戰(zhàn)

北洋時期打電報成為軍人政客很普遍的一種政治行為,時任《申報》主筆楊蔭杭就在其《電報研究法》中言稱:“吾人處于電報戰(zhàn)爭時代,勢不能屏電報而不觀?!彼J為電報往往能虛張聲勢亦或掩人耳目,“今之發(fā)電者,猶原被告也”。[16]通過此言,我們可以看出發(fā)電者在說明自身主張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他想與受眾產(chǎn)生一種象征性的交流與互動關(guān)系,以期得到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同時也可以聚集更多的公眾呼聲,這樣就可以置政敵于孤立無援之境地,進而取得輿論上的先機。

吳佩孚作為北洋軍閥中少有的“秀才將軍”,對打電報戰(zhàn)更是駕輕就熟,信手拈來。從衡陽撤防到直皖戰(zhàn)爭前,吳佩孚就左一個通電,右一個通電,可謂是“制造輿論、廣樹直聲”[17]676-677最終取得公眾輿論的支持,取得直皖戰(zhàn)爭的勝利。因此,“吳佩孚在直皖戰(zhàn)爭時以及勝利后,了解了輿論宣傳的重要,國民的支持尤其有特大關(guān)系?!盵18]54因此在1922年“閣潮之爭”中,吳更是將“打電報”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緊緊抓住梁的“借日款贖路”以及“九六公債”案,頻頻通電,發(fā)動輿論攻勢。使得梁內(nèi)閣束手無策,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威信掃地,狼狽下臺。

吳之所以選擇通過通電等形式來與社會發(fā)生交流互動,獲取輿論的認同與支持。從社會學角度上分析,交談亦或是交流是社會學的一個中心議題。這個議題認同“社會互動產(chǎn)生并肯定共同規(guī)范,即社會體系里的行為者共享的規(guī)范”。[19]68吳正是通過電報,提供“梁士詒允借日款”這一個實時性并且公眾關(guān)注的全國性議題,從而激發(fā)公眾參與政治的熱情,并且在與公眾的互動中達成“倒梁內(nèi)閣”這一共識,借助聲勢浩大的社會輿論,來達到自身不可言說的政治目的。

五、結(jié)語

梁啟超先生曾經(jīng)在其文《輿論之母與輿論之仆》中指出“大政治家,不可不洞察時勢之真相,喚起應(yīng)時之輿論,而指導之,以實行我政策”。[20]吳佩孚作為當時少有的軍閥領(lǐng)袖之一,自然深明其理,因此他才積極抓住當時與國民利益休戚相關(guān)的社會熱點問題,同時利用當時國民激進的民族情緒與“仇日”的社會心理,來制造亦或是掀起一場大規(guī)模的政治活動。他的輿論宣傳策略與技巧,顯然為其推倒“親奉派”的梁內(nèi)閣起到了莫大的推動作用。

從軍閥政治角度上,在北洋統(tǒng)治時期,“各派系都不可能產(chǎn)生壓倒性的組織力量以抑制對手并長期操縱政府。即使某一派系的領(lǐng)袖設(shè)法爭得了總統(tǒng)或總理的地位,其對手也將在各部、國會、銀行保留自己的勢力,并繼續(xù)控制地方軍隊,他仍將通過這些據(jù)點聯(lián)合對付在朝的派系或其聯(lián)盟,攻擊謾罵,散布謠言,撤回資金,擁兵自重,直至取而代之”。[21]289顯然,梁士詒內(nèi)閣在此更多的是充當直奉軍閥派系斗爭的犧牲品角色。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北洋時代政治運作的形態(tài),即武人干政已成常態(tài),內(nèi)閣也常常是軍閥派系的傀儡。因此,政治斗爭也就不可避免地摻雜其中了。

注釋:

①依照筆者收集相關(guān)的材料主要有來新夏的《北洋軍閥史》,李新、李宗一主編的《中華民國史》,等北洋通史著作,論文主要有陳雁的《外交、外債和派系——從“梁顏政爭”看20世紀20年代初期北京政府的外交運作》,《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孟召光的《梁士詒對贖回鐵路問題研究——梁士詒成為吳佩孚倒閣運動的犧牲品》,《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等。

②關(guān)于梁士詒借日款贖路的問題,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后世,非但沒有官方資料來佐證這一效益的真實性,而且在當時梁士詒也數(shù)次公開發(fā)電否認此項消息,此后葉遐庵先生的《太平洋會議與與梁士詒》也通過詳細的史料分析論述這一“借日款贖路”為子虛烏有,正是基于此,本文采取謠言這一概念來論述。

③根據(jù)1922年1月的《申報》整理所得。

[1]梁啟超.梁啟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卡普費雷.謠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陳力丹.輿論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4]公電·華盛頓來電[N].申報,1922-01-05.

[5]公電.吳佩孚為魯案通電[N].申報,1922-01-05.

[6]粵同鄉(xiāng)痛罵梁士詒電[N].申報,1922-01-09.

[7]張鐵民.謠言與流言——錯位的心態(tài)[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8]金問泗.從巴黎和會到國聯(lián)[M].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

[9]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論集體記憶[M].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0]滬商反對梁士詒組閣[N].新聞報,1922-01-24.

[11]趙恒惕,等.吳佩孚先生集[M].//沈云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八輯[M].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4.

[12]古斯塔夫·勒龐著.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馮克利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13]公電·吳佩孚蒸電[N].申報,1992-01-12.

[14]沃納·賽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yīng)用[M].郭鎮(zhèn)之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15]國民對于現(xiàn)政府之反對聲[N].申報,1922-01-08.

[16]電報研究法[N].申報,1922-04-26.

[17]章伯峰編.北洋軍閥:第三卷[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

[18]吳相湘.民國人物列傳[M].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6.

[19]加布里埃爾·塔爾德著.傳播與社會影響[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5.

[20]輿論之母與輿論之仆[N].新民叢報,1902-02-08.

[21]費正清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上冊[M].章建剛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胡栩鴻

Rumor Spread and Social Psychology — A Probe into the Propaganda Strategy and Skills of Public Opinion in Wu Peifu’s Rebellion Activities

ZHANG Hang-hang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 China)

In December 1921, Liang Shiyi was appointed as head of cabinet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warlords born in Chihli poovince and the warlords bron in Fengting province and Fengtian warlords, while his political opponent was trying to bring him down. In the meanwhile, the redemption of Jiaoji Railway beca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concerned by citizens. Therefore, Wu Peifu, made use of the rumor that Liang Shiyi was borrowing money from the Japanese to redeem the railway and the national animosity against Japan, actively launching a large propaganda campaign to force Liang Shiyi to leave for Tianjin. The collapse of Liang’s cabinet is a success example of using public opinion, which also earned a advantage in the following war between Zhili and Fengtian warlords in terms of public opinion.

rumors; public opinion propaganda; Wu Peifu; inverted beam activities

2017-07-16

張杭杭(1991-),男,河南新鄉(xiāng)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史。

G206.3

A

1674-344X(2017)9-0129-04

猜你喜歡
吳佩孚謠言輿論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當謠言不攻自破之時
從“三不主義”管窺吳佩孚的儒學情懷
謠言π=4!
吳佩孚雞屁股“退敵”
謠言
低情商,易受傷
突發(fā)事件的輿論引導
吳佩孚的批文
固镇县| 五大连池市| 阜新市| 瑞安市| 巴马| 普兰县| 临高县| 汪清县| 石渠县| 新野县| 白玉县| 盐津县| 塔河县| 盈江县| 平南县| 遂平县| 江西省| 双鸭山市| 连江县| 五大连池市| 阿鲁科尔沁旗| 闸北区| 平谷区| 革吉县| 泸溪县| 闵行区| 古浪县| 仁寿县| 连城县| 高陵县| 沾化县| 广河县| 天津市| 东莞市| 米脂县| 涿州市| 滦南县| 托克托县| 葫芦岛市| 沁阳市|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