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敞開的語文與敞開的兒童美麗相遇,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闭Z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教師應確定適應學生需求的語文教學觀,應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語文課堂乃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有蓬勃的生命力。真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將語文課堂與多彩的生活、動態(tài)的教材、智慧的老師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價值。
一、多彩的生活鏈接豐富的語文
生活中語文學習的資源和實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語文學習只有鏈接到生活,才能從中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陶行知說:“教育必須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闭Z文鏈接到生活,服務于兒童時,語文學習才能真正服務于人的發(fā)展。
在語文教學中,與生活最好鏈接的是作文,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常見的事物,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讓每一個孩子有切身的感受,有真話可說。
如,三八婦女節(jié)那天,我神秘兮兮地走上講臺,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去自己動手做菜,獻給親愛的媽媽。隨后用筆墨記下做菜的過程以及感想。教室里一時炸開了鍋,孩子們覺得非常有意思。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第二天,交上來的作品五彩紛呈,如一位同學精彩闡述炒土豆絲:我開始做最喜愛的土豆絲。首先拿了幾個大大的土豆,用工具拋去了它“烏黑的衣服”,將它變成了干干凈凈的小土豆。對于我來說,一路上可謂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可最難的一關——切土豆絲還沒被制服。我將土豆沖洗干凈后,放在菜板上??伤鼒A圓的,扁扁的,就像個小皮球一樣,哪哪都光滑,根本無從下手。菜刀剛落到它身上,它就“迅速地逃走了”。當我再一次將它放到菜板上,它好像笑嘻嘻地對我說:“就算你脫光我的衣服,也無法將我變成絲?!苯?jīng)過一次、兩次、三次……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土豆終于變成了土豆絲。
也有同學說:我做一次菜就將自己弄得焦頭爛額,油花飛濺到身上到處都是,手也不小心燙起了好多小泡。媽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總是能做出香甜可口的飯菜,喂飽我和老爸。真是太辛苦了!我想說:“老媽,您真?zhèn)ゴ?,我們愛您!?/p>
這次習作學生們將做菜的過程寫得栩栩如生,還感受到了媽媽的辛苦。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孩子們用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用真心去感受生活。教師還經(jīng)常布置一些與生活有關的作文,其中還有《第一次洗襪子》《整理房間》等,將生活中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抒發(fā)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這種生活與語文的無縫對接,真正能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二、動態(tài)的教材演繹豐厚的語文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憑借。學習語文,首先要運用好教材。教師在運用時,要充分領會編者意圖,深入鉆研,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這是開放學習之本,在此基礎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教學一篇課文,可以將一篇課文適度拓展,將課文讀豐厚,讀豐滿。
“奇妙的石頭”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一個主題單元,這個單元重點挖掘“石頭”的奇妙之處,講述關于石頭的知識和故事,既有科學性,又有深刻的人文內涵。在教學本單元的主體課文《和氏獻璧》,了解卞和三次獻璧,體會他的忠貞之后,隨即布置了學生課外搜集有關石頭的故事。學生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搜集了《青芝岫》《阿詩瑪?shù)膫髡f》《望夫石》《完璧歸趙》等有關石頭的故事。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石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知道石頭可以傳遞愛情,寄托希望,激發(fā)想象。隨即又讓學生找石頭、畫石頭、寫石頭,學生在對石頭充分了解之后,一篇篇描寫石頭的佳作緊急出爐。
如一位學生在想象石頭由來的過程中寫道: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居然有一顆大黑痣,我想:這塊石頭為什么會有一塊大黑痣呢?是不是有一位神仙觸犯了天庭的規(guī)則,玉皇大帝讓雷震子用雷電,把他的臉電焦了,還讓他變成石頭,扔在了人間呢!
另一位學生在描寫石頭的樣子時寫道:我來到我家后院,找到了一顆可心的石頭。它顏色白里夾著灰,身上很光滑,用手摸一摸,感覺好涼快。它的紋路很整齊,是不是哪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把石頭扔進了水里,結果水草印上去了。它身上還有一些灰色的小斑點,是不是一群蟲子餓了,在石頭上咬了幾口,唾液留在上面了呢!
同學們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大膽猜測、想象,給石頭賦予了生命,那種對石頭的喜愛溢于言表。這樣使用教材,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學生的積累,提升了學生的素養(yǎng),真正讓學生領悟到語文的豐厚與深刻。
三、智慧的教師成就豐滿的語文
記得這樣一句話:“知識,只能讓人看見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讓人從一塊石頭里看見風景,從一粒沙子里發(fā)現(xiàn)靈魂?!苯逃膶ο笫菍W生,教師除了具有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與智慧相伴。開放的語文要求教師有開放的教學理論與教學行為。教師能包容不同的個性,能傾聽和接觸各種獨特的看法,多元解讀。
比如,教學《小山羊和小灰兔》這篇課文時:文中的小灰兔兩次失約,小山羊一連在家白等了一整天。課末,詢問:“第二天,小山羊會不會再等小灰兔?”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孩子們的答案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小山羊會等小灰兔,因為小山羊想再給小灰兔一次機會,相信小灰兔不會再失約;另一種是小山羊不會等小灰兔,因為小灰兔不守信用,再等它也不會來。這兩種答案都應得到認可,我覺得重點要引導學生說出等與不等的原因,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小山羊和小灰兔會干些什么,說些什么,為續(xù)寫故事做好鋪墊。
尊重不同的個性和多元的解讀,只有教師把眼睛從書本轉向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才能讓教學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