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回指路由簡單點講就是回到本地網絡的路由,一般都是一條或者多條靜態(tài)路由來完成。筆者單位為了方便服務器從互聯網上遠程管理和登錄,具體方法是使用一對一的NAT來實現,但是配置完畢后不能實現在公網上登錄,經過對NAT數據配置檢查,并對數據轉發(fā)路徑的分析后發(fā)現是沒有設置回指路由。本文介紹故障的處理過程。
近日,為了方便服務器從互聯網上遠程管理和登錄,我們給服務器設置了一個私網地址10.66.69.117,然后將該私網地址使用一對一的NAT轉換出去,但是數據配置做好后,發(fā)現從公網上不能訪問該服務器。這里簡要介紹一下NAT的定義,當在內部網絡的一些主機本來已經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僅在本內部網使用的專用地址),但現在又想和因特網上的主機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時,可使用NAT方法來解決。NAT的實現方式分為靜態(tài)、動態(tài)和端口的多路復用三種方式,這里我們使用到的是靜態(tài)NAT即一對一NAT,一個私網地址對應一個公網地址。
知悉NAT的定義和故障現象后,立即展開排查,首先在內網中ping 10.66.69.117這臺服務器,結果是正常的。然后使用可以訪問互聯網的PC機Ping公網地址 111.161.66.241,結果是Ping不通的。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內網服務器部署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服務器是開放ICMP協議的,既然轉換后的公網地址Ping不通,那問題出在哪呢?
接下來重新梳理下思路,認真檢查NAT的配置,均沒有發(fā)現問題。這個時候在服務器上設置DNS后,該服務器是可以正常訪問Internet,然后在互聯網上查看了一下本機轉換出去的公網地址的確是111.161.66.241,這就說明數據從內網到互聯網這一鏈路是沒有問題的。那么,從公網上訪問服務器是不是存在問題呢?經過查找資料得知,需要在我們的核心路由器上配置回指路由。在這里需要簡要介紹一下網絡拓撲機構(如圖1)。
通過圖1可以看到,兩臺核心路由器連接流控設備,流控設備上連接的是互聯網出口,其中從BRAS到兩臺核心路由器路徑是等價的,意思是BRAS到核心路由器的數據轉發(fā)是負載均衡的。而且核心路由器使用默認路由指向流控設備,通過NAT和策略路由將內網數據轉發(fā)到互聯網出口處。這里,兩臺核心路由器至流控設備也是等價的,從而實現數據的負載均衡。
圖1 網絡拓撲結構
再回到剛才訪問服務器的問題上來,數據流從互聯網出口到達流控設備后,有兩條路徑轉發(fā)給核心路由器,這樣就會引起數據轉發(fā)有問題,所以需要人為地定義一條路由指向核心路由器,這里我們定義將回指路由指向核心路由器-1,具體的配置命令為:
IP route 10.66.69.117 2 5 5.2 5 5.2 5 5.2 5 5 10.254.148.53
上面回指路由的意思是將目的訪問10.66.69.117的數據轉發(fā)給核心路由器即 10.254.148.53,該地址是核心路由器-1和流控設備的互連接口地址。當然,這里也可以將下一跳指向核心路由器-2道理是一樣的。完成回指路由的配置工作后,再次從公網上訪問服務器是正常的。同時也可以正常Ping通111.161.66.241這一NAT后的地址。
從得知網絡故障現象開始,使用Ping命令,排除了內部網絡故障的嫌疑,然后認真檢查設備的NAT配置,并結合網絡拓撲結構對數據轉發(fā)路徑的轉發(fā)進行分析,得到網絡故障是因為沒有配置回指路由引起的。
該故障處理完成后回過頭來思考數據的轉發(fā)都是雙向的,即一來一回,只有數據兩個方向都沒有問題了,才能達到數據通訊的正常。其實,網絡故障的出現并不可怕,怕的是找不到頭緒,這就要求我們結合網絡結構,認真分析網絡通訊的過程,從而最終找到故障點。同時,還要做好故障的歸納總結工作,故障處理經驗文檔化的過程,是排除故障寶貴經驗的總結,它記錄了此次故障排除過程中所有的操作和配置改動。這些也是下次進行故障定位的重要依據,為故障的解決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