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治療后觀察組血紅蛋白、紅"/>
梁穎
【摘要】 目的 探討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兒童輕中度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意義。方法 82例兒童輕中度缺血性貧血患兒,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觀察組采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 對照組則采用葡萄糖酸亞鐵糖漿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 兩組治療前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清鐵蛋白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6%高于對照組的85.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fā)生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對照組發(fā)生惡心、嘔吐7例, 腹瀉3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 其中2例不能耐受而分別于治療后7、10 d改為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兒童輕中度缺鐵性貧血療效確切,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關(guān)鍵詞】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輕中度缺鐵性貧血;兒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77
缺鐵性貧血是以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血清鐵蛋白減少為特點的貧血癥[1], 為兒童常見的營養(yǎng)缺乏病之一, 以嬰幼兒最為常見。我國5歲以下兒童患缺鐵性貧血約為18.8%, 且呈逐年增長趨勢[2]。補充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最有效的辦法。但不同鐵劑吸收程度并不相同, 故臨床效果也可能存在差異。本研究比較了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和葡萄糖酸亞鐵糖漿治療兒童輕中度缺鐵性貧血的臨床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兒童輕中度缺血性貧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觀察組男24例, 女17例;年齡6個月~13歲, 平均年齡(5.5±3.1)歲;輕度貧血28例, 中度貧血13例;病程3~24個月, 平均病程(17.3±
6.2)個月。對照組男22例, 女19例;年齡6個月~12歲, 平均年齡(5.8±3.5)歲;輕度貧血30例, 中度貧血11例;病程2~24個月, 平均病程(15.7±6.9)個月。所有患兒血液中血紅蛋白<110 g/L, 并有明顯的面色蒼白、食欲不振等貧血癥狀。排除1個月內(nèi)采用其他鐵劑治療者, 排除溶血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患兒。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兒均口服維生素C輔助治療, 維生素C咀
嚼片(華潤雙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1021921, 規(guī)格:100 mg)100 mg/次, 3次/d。對照組采用葡萄糖酸亞鐵糖漿治療, 葡萄糖酸亞鐵糖漿(黑龍江諾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43829, 規(guī)格:0.25 g:10 ml×10支)50 mg/次, 3次/d。觀察組采用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 右旋糖酐鐵口服液(內(nèi)蒙古康源藥業(yè)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084, 規(guī)格:25 mg:5 ml×10支)50 mg/次, 3次/d。治療周期為30 d。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清鐵蛋白濃度。比較兩組患兒治療臨床效果及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
1. 4 療效評價標準[3] 痊愈:患兒精神狀態(tài)良好, 皮膚黏膜無蒼白, 無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 血清中紅細胞及鐵元素相關(guān)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中度貧血患兒癥狀有所緩解, 血清指標達輕度貧血標準, 輕度貧血患兒可有輕微癥狀, 但血清指標應趨于正常;無效:患兒貧血癥狀及血清學指標均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清鐵蛋白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血紅蛋白(84.7±10.3)g/L、紅細胞計數(shù)(3.1±0.7)×1012/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252.3±27.5)g/L、血清鐵蛋白(22.7±6.5)g/L, 治療后血紅蛋白(122.4±13.5)g/L、紅細胞計數(shù)(4.6±0.6)×1012/L、
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30.2±45.7)g/L、血清鐵蛋白(40.5±8.3)g/L;治療前對照組血紅蛋白(85.3±9.6)g/L、紅細胞計數(shù)(3.3±0.8)×1012/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256.8±
25.9)g/L、血清鐵蛋白(23.2±6.1)g/L, 治療后血紅蛋白(108.4±
11.4)g/L、紅細胞計數(shù)(4.1±0.5)×1012/L、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298.5±38.4)g/L、血清鐵蛋白(32.6±7.0)g/L;兩組治療前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觀察組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shù)、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及血清鐵蛋白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痊愈30例(73.2%)、有效10例(24.4%)、無效1例(2.4%), 總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痊愈19例(46.3%)、有效16例(39.0%)、無效6例(14.6%), 總有效率為85.4%;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腹瀉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對照組發(fā)生惡心、嘔吐7例, 腹瀉3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4%, 其中2例不能耐受而分別于治療后7、10 d改為右旋糖酐鐵口服液治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