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可以說是人作為物種所特有的一種能力。那么人的語言知識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又是什么激活了人們的語言機制呢?本文從該問題著手,探討了喬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語法理論和他提出的語言機制,以及語義與語言機制之間的關(guān)系。從兒童第一語言習得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激活語言機制的先行者是語義。語義是第一性的,是語法的基礎(chǔ)。一切句子都是從語義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的。語言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而從語義學的角度來探究語言世界也是我們值得我們多去嘗試的。
關(guān)鍵詞:語法;語義;語言機制
作者簡介:張滕月(1995-),女,漢族,內(nèi)蒙古赤峰市人,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研究方向:第二語言習得。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一、對于語言習得機制與普遍語法理論的思考
語言是什么?這是困擾人類數(shù)千年之久的問題。語言可以說是人作為物種所特有的能力,那么人的語言知識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又是什么激活了人們的語言機制呢?針對這些問題最具代表性的理論,就是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先天論(又稱“內(nèi)在論”)。他認為,語言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人類習得語言并不是說只去模仿記憶,而是要把復雜的規(guī)則“內(nèi)化”并能夠運用自如。確實,人們在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中也并不是要把所記憶模仿的東西照搬下來,由于人的大腦和行為思想充滿創(chuàng)造性,所以能夠通過有限的語言規(guī)則來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語句。
那么人從兒童時期開始究竟是怎樣掌握的某種語言規(guī)則系統(tǒng)并進而習得了語言呢?喬氏認為人類天生能夠擁有習得語言的特殊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兒童大腦中有一種受遺傳因素決定的“語言習得機制”。喬氏所贊同的先天論認為人類能掌握語言是因為先天具有一種習得語言的能力。而追根究底能夠習得語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具有普遍語法。確切地說,喬氏認為不論人類掌握哪種語言,不論語言多么不同,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都存在著一種普遍語法。這種普遍語法宏觀上來看是相同的,并連同人腦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如果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或者特定場合下它是會轉(zhuǎn)變成個別語法的。從而不同的人才會說出不同的語言??梢哉f,普遍語法決定了一個人是否能夠真正掌握一種或幾種語言,而后天的語言環(huán)境、材料以及其他因素只起到輔助作用。
二、語義與語言機制的關(guān)系
語義是指語言符號所蘊含的內(nèi)容。作為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是我們社會生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它作為語言里重要的一份子也影響著其他各個方面。語義是抽象的,不能隨意用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出來,甚至可以說,意義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究竟是語義激活了語言機制,還是語法激活了語言機制”這一問題是無法解答的,就好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樣,各有各的理。但是在個人贊同生成語義學的觀點:是語義激活了語言機制。語義是第一性的,是語法的基礎(chǔ)。一切句子都是從語義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的。先產(chǎn)生語義表達式,后轉(zhuǎn)換為語法表達式。語言學習是人類學習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
很多人贊同語法激活了語言機制的觀點。但是,我們都很清楚成人和兒童在語法學習方面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兒童學習語法是一種熏陶式的耳濡目染,屬于自然習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教學,是慢慢感受,自我逐漸積累的過程。時間久了,就會培養(yǎng)出一種特別的語感,并能夠表達出正確的語法。他們交流的首要目的是表達意思,為的是聽話人能夠聽懂,重在語義,其次才是語法,這其實與成人學習語法是有著很大差異的。所以不能相提并論。成人是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教學,通過教材等途徑來掌握系統(tǒng)的語法,從而學習語言。兒童學習語言是為了表達想法,但是其過程和方式的無系統(tǒng)性、無序性以及模糊性,也正是其中的奇妙之處。我們應該注意到他們在習得語言過程中的理解力,這種理解能力可以分為三級,低級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覺水平的理解,就是只能辨認、識別對象,并給對象命名,即知道它“是什么”;中級水平的理解是在低級水平理解的基礎(chǔ)上,開始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進行了更深刻的認識,主要表現(xiàn)為能夠理解原理、法規(guī)和概念的含義,知道它是“怎么樣”;高級水平的理解屬于間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達到具體化和規(guī)范化,知道它是“為什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理解能力其實是離不開語義的。盡管里面會有法則、邏輯,但我們要認清的是:邏輯未必就一定是語法,它也可能是思維的規(guī)律,也可能是一個事物傳遞信息,并得到解釋的過程。因此,可以說是語義激活了人類的語言機制。而具體激活的方式、過程是怎樣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究思考。語義學是研究人類精神現(xiàn)象的科學,我們應繼續(xù)從語義的角度來探索語言世界的奧秘。
參考文獻:
[1]束定芳. 現(xiàn)代語義學的特點與發(fā)展趨勢[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0.
[2]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武冬艷.自然語言生成的哲學探索[J].洛陽:洛陽師范學報.2012.
[4]陸勛林.大腦語言機制的來源和屬性[J].江蘇: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2004.
[5] 陳君.兒童和成人習得能力的比較[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2.
[6]郭貴春.語義學研究的方法論意義[J].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6.
[7]郭貴春.當代語義學的走向及其本質(zhì)特征[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 2009.
[8]李葆嘉.詞匯語義學史論的壯麗風景[J].江蘇:江蘇大學學報.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