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吟霜 劉 肖 曹琬琪
(西華大學(xué) 四川 成都 610039)
淺析貫休茶詩
顧吟霜 劉 肖 曹琬琪
(西華大學(xué) 四川 成都 610039)
晚唐之際,南禪盛行,詩僧群體崛起,貫休是其中佼佼者。本文著重從貫休茶詩的意象特征入手,分析其思想旨趣,并與同時期詩僧作品比較,進一步得出結(jié)論。
貫休;茶詩;詩僧
陸羽《滄浪詩話》有云,“大抵禪道唯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岸U”、“詩”二道雖異,然其質(zhì)一也,皆在“妙悟”。而中國自古“茶禪一味”,唐代更是佛道、茶道大興,茶、禪、詩三位一體。僧侶與文人在茶會中詩悅與禪悅相互交融,造就了中晚唐時期“茶詩”的盛行。
貫休,唐末五代前著名蜀畫僧、詩僧?!度圃姟份d錄其詩十二卷,共計735首,排名第二,僅次于齊己[1]?!安柙姟弊鳛樨炐菰娮髦械囊淮筇厣?,數(shù)量之多,在同時期作品中也屬前列[2]。本文以貫休及其茶詩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貫休的飲茶生活及其茶詩中的思想旨趣。
貫休茶詩意象
韓世華在《論茶詩的淵源與發(fā)展》[3]中提出,茶詩驟興的根本原因在于“茶飲本體美的發(fā)掘”與“審美精深的物化”。時人主張“大道至簡,燒水煎茶,無非是道”。“茶”從生活中升華,成為詩人們抒懷詠志的又一意象。
貫休在其39首茶詩中以“茶”為意象,與僧俗詩友唱和,寓情于景,托茶詠志,抒發(fā)超然離塵的高尚旨趣。其中具體又以烹茶、“茶煙”入詩次數(shù)最多。
茶飲是僧家常事,也是借以抒情的通物。烹茶過程中,烹茶者得以尋求內(nèi)心靜謐,獲得超脫物外的真我境界。在“茶煮桃花水”(《上馮使君五首之四》)①,“茶烹綠乳花映簾”(《書倪氏屋壁三首之一》),“煮茗然楓枿”(《題師穎和尚院》)等句中,詩僧對烹茗煮茶進行了描寫,從而表達個人思想。
不同于烹茶,“茶煙”往往更能凸顯作者內(nèi)心的感情激蕩。貫休曾五次以“茶煙”入詩。在《寄王滌》中,“吟高好鳥覷,風(fēng)靜茶煙直”一句,借“茶煙”孤直,營造了凄清的氛圍,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寂寥之情?!安锜燄ゑ娜~,云水透蘅茅”(《寶禪師見訪》)則描寫了烹茶時,爐煙繚繞在僧房花葉之間,云煙彌漫于室外的景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看似環(huán)境描寫,實為內(nèi)心寫照,表達了詩人與故友相會,卻發(fā)現(xiàn)岸谷難交,內(nèi)心迷茫寂寥之情。
飲茶參禪、茶詩同行,詩歌在借茶抒發(fā)詩人旨趣的同時,再現(xiàn)了時人的生活面貌,這對研究唐代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貫休茶詩思想
以茶會友,以茶明志,以茶禪定,茶在僧人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而貫休茶詩從思想內(nèi)容方面大致也可以依據(jù)此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交友詩。
貫休交友廣泛,往來者不乏高僧、名道、佳士,作品也多為與友人的唱和。而茶作為唐代僧俗往來的媒介,就此進入詩中。如,《題蘭江言上人院二首》通過“青云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來描寫與來訪名士相會的場景。
第二類,抒情詩。
貫休的抒情茶詩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記錄日常生活,表達對山川美景、自然風(fēng)光的歌詠;一種述情言志,抒發(fā)內(nèi)心的宏偉抱負。
貫休二十歲起外出游歷,遍訪名山大川?!渡像T使君五首之四》(“扣舷得新詩,茶煮桃花水。礕礕數(shù)片帆,去去殊未已?!?便是游歷中歌詠自然風(fēng)光的代表。詩歌語言直白簡練,巧用疊字,營造出別樣的美感與意境?!犊酂峒某嗨傻勒摺穭t是其對日常生活的記錄的代表。該詩生動形象的描寫了盛夏炎炎的景象。
貫休生性正直,推崇明君賢臣,具有鮮明濟世思想。這點在他的茶詩中亦有所體現(xiàn)。如《寄懷楚和尚二首》,此詩作于乾符二年(875)至中和四年(884)黃巢之亂期間,詩歌一方面稱贊“吾師”佛法高深,堪為王者之師,另一方面惋惜其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第三類,述禪詩。
貫休的茶詩中多次提到茶的入禪功能。烹茗品茶可以使人內(nèi)心寧靜,這與禪宗追求的“清凈”、“修心”、“靜慮”境界異曲同工。“語淡不著物,茶香別有泉”(《題宿禪師院》)一句正和了“茶葉清儉,禪林機鋒”的韻旨。而“但使心清凈”(《題靈溪暢公墅》)、“天道本泠然”(《贈靈鷲山道潤禪師院》)等皆為描述禪境的語句,貫休佐以茶飲,一方面是詩僧對生活的體悟,另一方面體現(xiàn)了當時“禪茶一味”的社會風(fēng)氣。貫休茶詩詩體運用不拘一格,語言康健曉暢,詩歌意境清幽閑適,表現(xiàn)理性內(nèi)省的詩歌精神,反映了唐代普遍以茶怡情,崇尚自然,追求和諧平靜、淡泊儉約的精神理想,以及悲天憫人、茶禪一味的茶道思想。
貫休茶詩比較
貫休與齊己、皎然并稱為“唐三高僧”,是晚唐五代時期佛門詩壇領(lǐng)袖,后人整編有《唐三高僧詩集》。三人都熱衷茶飲,并為此留下眾多詩作。在《歷代茶詩集成唐代卷》中,共收錄貫休茶詩32首,摘句7首;齊己茶詩23首,摘句1首;皎然茶詩25首,摘句3首。
皎然是佛門茶事集大成者,其茶詩著重“茶理”。在《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中,皎然明確提出“茶道”一詞。他將品茶藝術(shù)歸納為三個層次,分別為“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齊己的茶詩多為表達自己對茶的喜愛以及對友人寄茶的感謝。如《謝中上人寄茶》、《謝灉湖茶》等。詩歌從時令、地域、研制、烹煎等方面吟頌茶葉,將茶境、禪境、詩境融為一體,筆法清新流暢,描寫細膩生動,由茶及思,抒發(fā)情感。
而貫休茶詩不同于二者最大的一點在于其不著一字詠茶。其茶詩多為對日常生活的記錄。僧人以茶為媒,借茶抒情,將茶悅與詩悅相交融,輔以禪宗佛旨,詩歌意趣自顯。
結(jié)束語
貫休好茶,但其茶詩卻極少著意詠茶,而是將茶融入生活?;蛞圆铻槊?,借茶交友,抒情明志;或由禪立意,茶禪互證,賦予茶趣以禪旨。這是茶禪詩交融的結(jié)果,也是儒釋道三者旨趣的結(jié)合,反映了當時的生活情狀與社會風(fēng)氣。
注釋:
① 本文所引用貫休詩句皆出自錢時霖,姚國坤,高菊兒的《歷代茶詩集成唐代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
[1] 沈玉成.中國歷代詩僧全集[C].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
[2] 蕭麗華.唐代僧人飲茶詩詞研究[J].臺灣:臺大文史哲學(xué)報,2009,(11):209-230.
[3] 韓世華.論茶詩的淵源與發(fā)展[J].中山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0,(05):59-64.
[4] (唐)貫休,胡大浚箋注.貫休歌詩系年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6-1.
I222
A
1672-5832(2017)10-0001-01
顧吟霜(1994-),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本科,西華大學(xué),漢語言文學(xué)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