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錦銘黃毛女
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南安中學
文言文教學隨筆
朱錦銘黃毛女
景德鎮(zhèn)市浮梁縣南安中學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往往在文言文教學上花時較多,但收獲甚微。學生也是害怕文言文甚至傳言“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多年的文言文教學中,有所感悟,要想學生學好文言文,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文言文的朗讀停頓正確與否,直接體現(xiàn)對文言文語感的把握。學文言文,首先要學會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首先要以不讀破句為準,教師要教給學生正確劃分朗讀停頓的方法。
“樹木的枝繁葉茂,在于它的根深蒂固”,同樣學好文言文,基礎一定要扎實。在文言文教學中,我在上課之前讓學生結合字典及課文下面的注釋先把課文翻譯一遍。自己認為翻譯得不通順的句子在課本上做記號,以便在課堂上能通過教師的講解融會貫通。
當然課后的鞏固是后續(xù)的重點工作,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一點,根據(jù)記憶的遺忘規(guī)律,不久,那些生疏的文言字詞的用法在腦海中風過無痕,消失得一點印跡也沒有。基于這一點,在早自習時,朗讀課文之后,我要求同學連同課后的注釋也讀并引導學生整理一詞多義、同義詞等,有意識地識記文言字詞,一些常用文言字詞的用法,學生掌握情況較好,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堂教學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教學中,要讓每個學生都忙碌起來,都有事做,讓每節(jié)課都是有效課堂。文言文教學中的引導尤其重要,學生更容易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上《塞翁失馬》這篇文章時,關于“父”的讀音問題,在備課時,我就預感到學生對“其父”這個詞中的“父”可能理解上會存在問題。怎么解決呢?以灌輸?shù)姆绞絹碇v解,效果不會很好,可能用引導的方式,學生更易于接受。那次授課是一節(jié)公開課,當翻譯到“人皆吊之,其父曰”時候,學生都認為“其父”應翻譯為“他的父親”,“父”讀“fù”,講到這我不動聲色,沒有指出學生的錯誤,一直等到全文翻譯完了以后,我請同學找出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的文言字詞,同學們找到了“父”字,我引導說,文章的標題“塞翁”應怎樣理解,學生認為是邊塞上的老人?!澳敲础涓浮侵甘裁茨??”我問,學生這下對心中的那個答案有些疑惑,只有個別人還在小聲回答“他的父親”,我繼續(xù)問:“他的父親是塞翁的父親?那么文章結尾說‘父子相?!热粚懙阶鎸O三人,為何不稱‘祖孫三人相?!俊?,學生面面相覷,我順勢引導說,這樣看來,前面的“其父”翻譯為“他的父親”還恰當嗎?“其”可以翻譯成什么?”“那個”有同學說道。學生豁然開朗立刻有同學說:“老師‘其父’,讀‘其父(fǔ)’應翻譯為‘那個老人’更恰當......”
我想不必多說,不用強調,學生一定會記住那次結合全文理解的文言字詞的經(jīng)歷。在今后的文言翻譯中,遇到這樣的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就會結合上下文來揣摩它的含義了。
總之,文言文的教學就像繡花,得慢工出細活,只有工作做得細致了,扎實了基礎,培養(yǎng)好語感,多加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