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艷玲
流派紛呈競風流—天津博物館“清代前期繪畫特展”之山水篇賞析
文/趙艷玲
王時敏 虞山惜別圖 紙本水墨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前期畫壇很大程度上是明代后期繪畫狀態(tài)的延續(xù),是中國繪畫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和梳理期,尤其是山水畫科,呈現(xiàn)出眾多繪畫風格并存,名家薈萃,流派紛呈,各具特色的局面。其中,文人畫可謂盛極一時,“摹古”與“創(chuàng)新”不斷斗爭,以“四王”為首的畫家,透過晚明董其昌,上溯宋元傳統(tǒng),作品普遍重視筆墨趣味,風格儒雅含蓄,傳達一種從容不迫,恬淡瀟灑的意境,被統(tǒng)治者視為“正統(tǒng)”?!八耐酢崩镆酝趿殲榇淼摹坝萆脚伞焙鸵酝踉顬榇淼摹皧鋿|派”同為清代最有勢力的畫派。以“四僧”為代表的一批遺民畫家,絕意仕進,轉(zhuǎn)而投身繪事,他們強調(diào)個性的解放,要求“陶詠乎我”,提出“借古開今”,反對陳陳相習,強調(diào)自辟蹊徑。以龔賢為首的“金陵畫派”遠宗董、巨,用筆深厚,也有筆健疏淡者各有所長,各得其法。以弘仁、查士標、孫逸等為代表的“新安畫派”高揚“師從造化”的大旗,以變幻無窮的黃山為藍本,畫風枯淡幽冷,具有鮮明的士人逸品格調(diào)。與此同時,一批功力深厚的職業(yè)畫家也活躍在當時的山水畫壇,主要有以樊圻、高岑等為代表的金陵畫家群體和以劉度、藍孟、章聲、呂煥成等為代表的浙江畫家群體。
繪畫作品是畫家藝術(shù)思想、時代審美特色的物質(zhì)呈現(xiàn)。此前天津博物館“清代前期繪畫特展”共展出130余件(套)繪畫精品,擇其一二賞析之。
王時敏(1592—1680),字遜之,號煙客,晚年歸隱后自署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在“四王”中聲望最高。是明代大學士王錫爵的孫子。王時敏畫學宋元,對宋元名跡日夕臨寫,筆筆講求古人法度,尤其是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后受董其昌影響,其山水早、中期風格工細、清秀,晚年畫風蒼勁渾厚。其淺絳為清代之冠。
此作近景的雜樹姿態(tài)各異,前后穿插倚讓得體。中遠景的留白與山體、樹木虛實相生,似空靈的云氣在流動。作品構(gòu)圖繁復、行筆縝密、墨色沉靜。山石的處理,主要師法黃公望,同時融會了王蒙用筆蒼渾厚重的特點。干筆勾皴,淡墨渲染,與早期含蓄秀潤、筆墨清淡的畫風不同。此圖是王時敏為即將遷居虞山的福建籍煙商戴瑞陽所創(chuàng)作的,戴與其比鄰多年。作此畫時王時敏已77歲,作者雖享年89歲,但因晚年患有眼疾,近80歲后就少有親筆畫作了。此圖是值得重視的晚年代表作。
王鑒(1598—1677),字圓照,號染香庵主,江蘇太倉人。
王鑒出生于書香門第,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貞曾孫,家藏古今名跡甚富,受其熏陶,能神融心會。早年學畫從黃公望入手,以后又追蹤董、巨和“元四家”,亦受王時敏影響,曾得到董其昌的親授,董其昌繪畫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對王鑒產(chǎn)生過很深的影響。他摹古功力很深,筆法非凡。
此圖自題仿元代畫家王蒙的《云壑松蔭》,畫面上部的皴法為王蒙典型的解索皴,下部參合王蒙的牛毛皴,整幅畫境較之王蒙的茂密蒼茫又顯爽朗空靈,有沉雄古逸之長。曾經(jīng)晚清浙江藏家王養(yǎng)度(字蒙泉)、近代安徽藏家蒯壽樞(字若木)等人遞藏。
王翚(1632—1717),字石谷,號耕煙散人、清暉老人等。江蘇常熟人。先后學畫于王鑒、王時敏,又在王時敏、王鑒發(fā)展南宗畫派的基礎上借鑒了北宗的某些技法。他所畫山水不拘于一家,將黃公望、王蒙的書法性用筆與巨然、范寬的構(gòu)圖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華滋渾厚、氣勢勃發(fā)的山水畫風格。《仿王蒙山水圖》多以細筆皴擦,且干筆、濕筆并用,畫面效果繁密而不顯擁塞。
自題“名山草堂,蕭然獨居。門無車馬,坐有圖書。沉酣枕籍,不知其余。俯仰今昔,樂且晏如”。款屬“戊子立秋后一日仿黃鶴山櫵筆意。石谷子王翚”?!拔熳印睘榭滴跛氖吣辏?708),作者時年77歲。
王鑒 云壑松蔭圖 紙本水墨 天津博物館藏
王原祁 仿倪黃山水圖 紙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吳歷 為唐半園作山水 紙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該圖描繪的是西湖柳岸湖堤山色,平遠構(gòu)圖,分兩段式,疏朗有致,格調(diào)清新,生趣盎然,是一幅帶有寫生性質(zhì)的山水作品,可見王翚畫風的另一面。
作者自題:“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中涵綠水。松排青嶂,草滿岸堤。泛舟湖中,回環(huán)瞻視。水光山色,競秀爭奇。柳岸花汀,參差掩映。已而峰銜翠藹,月印波心,畫舫徐牽,菱歌晚度,游人儼在畫圖中。山(衍文)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也相宜。與湖流映碧,更見漁舟來往,令人疑入武陵桃園。”款署“庚寅嘉平十又八日,耕煙散人王翚”?!案睘榍蹇滴跛氖拍辏?710),作者時年79歲。作品為張叔誠先生捐贈。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繼承家法,后又得王鑒指導,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干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沉著,且善于用色,色墨結(jié)合是王原祁作品的另一特點。
《仿倪黃山水圖》“之”字型構(gòu)圖,布局疏朗,樹石先用干筆皴擦,后用墨由淡向濃反復暈染,干濕并用,畫面顯得渾然一體。
自題:“丙戌仲冬朔月,寒威凜烈,余赴暢春入直,至寓索酒解寒,不覺薄醉。放筆作倪黃筆,遂成此圖,無暇記工拙也?!薄氨纭睘榍蹇滴跛氖迥辏?706),王原祁時年65歲,此圖為朝奉閑暇之余所作。迎首所鈐朱白文“御書畫圖留與人看”印文系康熙皇帝所賜。作品曾系近代張翼、張叔誠父子遞藏。
吳歷(1632—1718),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蘇常熟人。學畫于王鑒、王時敏。早期作品畫風似王鑒,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zhèn)之長,形成自己風格,晚年之作多粗筆短皴,筆墨醇厚。此圖是吳歷為清代書畫家、藏書家唐宇昭所繪山水。唐宇昭(1602—1672),字孔明,號半園,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此作對角構(gòu)圖,安置得宜,以雨點皴為主,用筆沉著謹嚴,淡墨、重墨、積墨,皴擦、渲染并用,使得山石極富立體感,整體感覺渾樸厚潤。
自題“廿載心懷積未傾,擬將圖畫寄茸城。思君文字清宵讌,候府杯中月最明。詩畫寄懷半園先生。”曾經(jīng)清代著名金石學家李佐賢鑒藏。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號南田。江蘇
武進人。開創(chuàng)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鼻祖。早期山水初學伯父惲向,取法元代王蒙、黃公望、倪瓚,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轉(zhuǎn)為以畫花卉禽蟲為主,但其山水畫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韻、情趣取勝,與“四王”、吳歷并稱“清初六大家”。
惲壽平 摹北苑溪山圖 絹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髡殘 蒼翠凌天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墨筆摹董源(北苑太守)溪山圖,筆墨多變,構(gòu)圖空間感強烈,疏朗有致,秀潤蒼莽。自題:“文徴仲云:人間無北苑畫,止家藏半幅耳,即今所傳溪山行旅是也。其神韻沉古,大抵與巨然煙浮遠岫相似,所謂云峰石跡,迵出天機,筆□化權(quán),網(wǎng)象莫測。后來擬議,殆如管天蠡海,何足語于大方?此圖追撫前本,略得盤郁蒼莽之氣,時史俗習,庶幾一變,鑒者辨之。”款署“壬子潤秋毘陵惲壽平”?!叭勺印睘榍蹇滴跏荒辏?672),作者時年50歲。畫中自題述及該畫的創(chuàng)作心得及自評,儼然一篇言簡意賅的畫論。惲壽平一生的畫學心得大多寫在山水畫跋里。
弘仁(1610—1664),字無智,號漸江,俗姓江,名韜,字大奇,又名舫,字鷗盟,安徽歙縣人。為清初四畫僧之一。擅畫山水,尤好繪黃山松石,為“新安畫派”創(chuàng)始人,畫從宋元各家入手,尤崇倪瓚,但又不為云林畫法約束。《松溪石壁圖軸》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所畫山峰陡峭,布局疏宕錯落,筆墨蒼勁整潔,筆法清剛簡逸,意趣高潔俊雅,富有秀逸之氣,給人清新俊朗的感覺。自題“漸江學人畫寄伯行居士”“丙申”。作者時年47歲。
髡殘(1612—1692),俗姓劉,字介丘,號石溪、白禿、殘道者、電住道人,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早年剃發(fā)為僧,之后離開家鄉(xiāng)寓居南京牛首寺。擅長山水畫,構(gòu)境巖壑幽深,筆墨蒼莽,意境奇僻。是清初一位個性鮮明的畫家。
八大山人 山水通景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顧符稹 溪山訪友圖 紙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髡殘是一位創(chuàng)作態(tài)度極為嚴肅認真的畫家,他曾自言:“余畫歲不過數(shù)幀,非知畫者亦不能與?!逼鋭?chuàng)作都是有感而發(fā),從其傳世數(shù)量并不多的作品中,很少見到應酬之筆。
“庚子”為清順治十七年(1660),作者時年49歲。此時髡殘初居牛首山幽樓寺,屬其中年的作品,且是髡殘傳世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佳作。畫家以荒率樸拙的干筆勾勒、皴擦山石,淡墨渲染出石頭陰陽向背,赭石罩染。為烘托幽深之境,畫家還有意將石徑、瀑布、霧靄穿插于山間,顯得空靈通透。整幅作品墨、色沉著,蒼莽渾厚,可見王蒙對其畫風的影響。
髡殘《蒼翠凌天圖》自題詩釋文:“蒼翠凌天半,松風晨夕吹。飛泉懸樹杪,清磬徹山厜。屋古摩崖立,花明倚磵披。剝苔看斷碣,追舊起余思。游跡千年在,風規(guī)百世期。幸從清課后,筆硯亦相宜。霧氣隱朝暉,疏村入翠微。路隨流水轉(zhuǎn),人自半天歸。樹古藤編墜,秋深雨渚稀。坐來諸境了,心事托天機。時在庚子深秋石溪殘道人記事?!?/p>
八大山人(1626—1705),明宗室寧獻王朱權(quán)后裔。江西南昌人。順治五年落發(fā)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別號雪個、個山等,中年后號八大山人。八大的山水取法黃子久,又受董其昌的影響。他長于花鳥、山水,均別開生面,是清初杰出畫家。
這是由六幅組成的一套通景屏。八大的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此作也不例外。圖繪光禿的山巒,稀疏零落的樹木,山中雖有屋舍,但杳無人蹤,給人以蕭索、冷寂之感。全作筆情恣縱,逸氣橫生,具有渾樸酣暢而又明朗秀健的風神韻致。畫幅上方署:“八大山人”,雖未署紀年款,據(jù)書體和款識字體特征應為作者接近80歲時所繪,屬其極晚年的作品。是八大山人的傳世巨構(gòu)。
石濤(1642—1707),本名朱若極,明宗室后裔,廣西全州人。明亡后出家為僧,法名原濟,字石濤,號苦瓜和尚。善畫山水及花果蘭竹,主張面向自然“搜盡奇峰打草稿”。繪畫不拘成法,創(chuàng)作自由酣暢,力矯當時摹古之風。所畫山水構(gòu)圖新奇,筆墨雄健,氣勢豪壯沉郁,風格獨特。與髡殘、弘仁、八大山人并稱“清初四僧”。
石濤人生中的最后十余年,是在當時的商業(yè)都市揚州度過的??滴跛氖哪辏?705)夏末,揚州地區(qū)遭遇洪災,揚州城為洪水所淹。入秋,洪水消退。石濤為好友張潮(字山來,安徽歙縣人,居揚州)創(chuàng)作的此圖,雖未署紀年款,應是其極晚年之筆。
石濤半生云游,飽覽名山大川,為其山水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充實的生活基礎。這幅作品從內(nèi)容、布局來看帶有一定的寫生性,民居數(shù)間、蘆葦攢簇、楊柳搖曳、河道蜿蜒,俯視鳥瞰,平遠構(gòu)圖,很可能是在城墻之上數(shù)次遠眺江岸目識心記后整理所得。整幅畫作筆意恣肆,水墨潑染,點鋪并用,淋漓灑脫。王原祁推石濤為“大江以南為第一”,石濤的藝術(shù)涵養(yǎng)在“四僧”中可謂首屈一指。作者以飽含晉唐書風的行楷書題寫多達600余字的自作歌行體長詩,幾占畫幅的四分之一,也體現(xiàn)了他獨特的構(gòu)思布意。
查士標 深山樵徑圖 絹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黃向堅 南安群山圖 紙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石濤《淮揚潔秋圖》自題長詩釋文:“淮揚潔秋之圖天愛生民民不戴,人倚世欲天不載。天人至此豈無干,寫入空山看百代。百代悠悠甚渺茫,空山對客較短長。山川陸海結(jié)中央,南奔北走辟淮揚。黃海之水廣汪洋,黃海之山西蜀岡。九河不斷分六合,水闊山橫無處說。遙思文帝早知見,喪家之子亡隋脈。隋家煬帝畫圖室,人道荒唐我述中。當年不廢迷樓意,歌管樓臺處處風。隋才自捷天難比,隋心自敏通經(jīng)史。隋仁隋義孰傾心,膠結(jié)楊素傳遺旨。遺旨元符一望開,隋家處處起瀛臺。西池詔起十六院,南州又鑿五湖來。五湖八曲風味多,隨心稱意昧天秋。紅粉不到隋家死,彩女如何陸地過。隋荒自絕不思量,米珠薪桂天遑遑。征遼日日甲兵起,可憐社稷無人理。宮中李實共楊梅,不重楊梅重玉李。傷情目斷平原顛,興亡不在征遼邊。一年三百六十日,只對煙花夜夜眠。揚州刺史新承寵,香車自走復懵懂。曲檻層樓迷不迷,能使神仙入情冢。河南楊柳謝,河北李花榮。楊花飛去落何處?李花結(jié)果自然成。迷樓宮人抗聲咽,隋心猶戀云中闕。隋家歌管誰家閱,咫尺風流看飲血。蕩心一喪天地輕,怎知天下無刀兵。縱教千年萬載死,不如一顧一傾城。傾城不見迷樓無,西院十六隋毒屠。河開千里幸江都,至今目電焉可誣。我行隋地試難明,我圖黃海筆難停。精靡亦有荒涼日,桑田亦變滄海形。今年居九夏,黃海千里崩騰下;隋河亦已竭,雨水平陵誰得悅?誰思禹注淮南北,民間爭頌亦無勒。功深只令四海息,息時又樹稼與穡。山川陸海沒風波,一旦絢起魚鹽色。久知隋地空彷徨,又詢禹甸高翱翔。北顧南瞻盡天長,分淮沿水畫歧揚。老夫自笑非屑屑,老夫自愛非忙忙。長歌短行非吾別,縱有丹青神不結(jié)。今移結(jié)神出滌樓,門前水退屋里舟。破硯拂開當日月,突筆寫入潔時秋。禹功隋荒具之兩不論,而吾之沖口劃月有不盡。為山老道先生正,大滌子極?!?/p>
龔賢(1618—1689),字半千,號半畝,祖籍江蘇昆山,久寓南京。一生經(jīng)坎坷,未應舉子業(yè),布衣終生。中年后隱居南京清涼山,賣畫課徒。雖困頓一生,卻致力于書畫創(chuàng)作,擅長山水畫。畫家程正揆在贈龔賢的詩中道“鐵干銀鉤老筆翻,力能從簡意能繁”,很好地點出了龔賢在用筆上的特點和成就。龔賢對金陵畫家群體影響很大,他與同時活躍于金陵地區(qū)的畫家樊圻、高岑、鄒喆、吳宏、葉欣、胡慥、謝蓀等并稱“金陵八家”。
《高崗茅屋圖軸》以層層積墨法作反復皴擦積染,山石樹木渾融一體,僅在陽面或輪廓邊緣處留出些許高光和堅實的輪廓,通過黑白對比,在濃重的墨色中仍有深淺、濃淡、明暗等細微變化,立體感強烈,具有渾厚、蒼秀、沉郁的獨特風格,成功地表現(xiàn)了江南山水茂密、滋潤、幽深的特征。
自題七言詩:“把茆結(jié)屋在高崗,撥棄閑書看夕陽。到老胸中無甲子,何從牖下夢羲皇。”表達了他隱逸山林的移民情懷。
查士標(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散人,安徽休寧人,流寓江蘇揚州。工詩文、書畫,書法師承董其昌,風格俊逸蕭散。擅畫山水,初師倪瓚,后參以宋元諸家及董其昌等人畫法,并受弘仁影響,繪畫風格多變。
查士標繪畫有多種面貌,此圖明顯受弘仁畫風影響。作者以清勁明爽的筆墨空勾山石輪廓,山體質(zhì)面略加皴擦,陰面稍作渲染。兩山的夾縫中繪一山間小徑,一樵夫擔柴徐行,自題七言詩:“小橋溪路有新泥,半日無人過水西。宿酒欲醒茶正熟,一簾風雨竹鶴啼?!眻D文相宜,一表其懶散的風神、高逸的氣韻。
高岑(1621—1691),字善長,又字蔚生,號榕園,杭州人,居金陵(今南京)。早年學朱翰,后學藍瑛,所畫平實。高岑的山水畫有粗細兩種面貌,此作筆法細秀勁峭,清麗嚴整,靈妙生動,屬于高岑的細筆山水風格。
黃向堅(1609—1673),字端木,號存葊、萬里歸人,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師法王蒙,有黃公望筆意。其父黃孔昭云南姚州(今姚安)做官,因戰(zhàn)亂阻隔不得歸家,黃向堅逾兩年徒步萬里迎回父親,受到時人贊揚。
尋親的過程中,黃向堅踏遍了西南山川,也讓他的繪畫作品帶有極強的寫生性。此圖描繪的是尋親圖中路過的云南楚雄府南安州(今楚雄雙柏縣)風貌,山石排布似馬牙參差,構(gòu)境奇險。干筆細密皴擦,層次豐富,氣勢雄渾。
高岑 天卯樵歌圖 絹本設色 天津博物館藏
顧符?。?635—1718),字松巢,號小癡,江蘇興化人。能詩、工書、善畫,善以勾染作畫,山水、人物遠學李昭道,近學趙孟,以清麗著稱。所作筆法工致嚴謹,細入毫發(fā),樹石細筆寫生,頗具氣勢。
此圖描繪的是文人讀書、訪友的場景,從題材和圖式上可見受明代“吳門畫派”影響,另外從勾描、皴擦和敷色上又可見錢選的痕跡。
清代畫壇雖然不像唐、兩宋那般鼎盛輝煌,但它是是中國繪畫重要的發(fā)展階段和梳理期。“四王”“吳、惲”的墨趣、“四僧”的風神、“金陵”的墨韻、“新安”的逸氣,再加上金陵、浙江等地區(qū)的畫家群體……風格各異,流派紛呈,群星璀璨共同點綴了清代前期中國畫壇耀眼的星空。
(本文作者任職于天津博物館)
責編/王可苡